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损伤的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qianze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转染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否提高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质量。

方法

将TGF-β1基因转入关节软骨种子细胞MSCs中,并与涂覆多聚赖氨酸的复合外消旋聚乳酸(PDLLA)可降解多孔仿生基质材料复合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兔关节软骨缺损。以单纯空载体转染MSCs为对照,通过组织学、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

结果

(1)转基因细胞-仿生基质材料体外复合培养扫描电镜观察证实TGF-β1基因修饰的MSCs的增殖分化活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3,P=0.013)。(2)体内实验组织学及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实验组新生组织为透明样软骨,关节面平整,软骨下骨完全再生,与宿主骨软骨结合紧密,未见免疫排斥反应,对照组则新生软骨质量欠佳,与宿主骨整合欠佳,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排斥反应。(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转基因细胞可继续表达TGF-β1,至少4周以上。(4)术后第24周实验组的最大负荷、抗弯强度及载荷/位移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5.12%、40.78%及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8、5.131、2.838,P=0.001、0.003、0.036)。而实验组弹性模量与对照组比较提高了13.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5,P=0.112)。

结论

TGF-β1基因修饰的MSCs-仿生基质材料能有效提高关节软骨缺损,特别是创伤和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质量。

其他文献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重症AKI等危重症救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抗凝是CRRT基本技术之一,尤其是在伴出血风险的危重患者中,其抗凝技术更是决定CRRT治疗成败的关键环节。本文就针对高危出血患者CRRT抗凝问题的局部枸橼酸抗凝与阿加曲班抗凝两种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 IC)是指病因不明的以尿频、尿急、膀胱充盈后耻骨上区及盆腔疼痛,排尿后减轻的临床症候群;IC是慢性非细菌性膀胱炎症病变。美国发病率约2.4/10万人[1]]。由于IC的病因、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诊断标准尚不统一,故对其治疗难以获得满意的疗效;IC的治疗一直以来成为泌尿外科临床中棘手的问题。其发病机制亦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对IC的发病机制
微小RNA(microRNAs , miRNAs)是一类可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单链RNA,已证实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来的研究发现:miRNAs与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 RCC)的发生、发展也具有重要联系。循环miRNAs同组织miRNAs相比,具有取材简便、无创的特点,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现就循环miRNAs在R
在临床诊疗工作中,输尿管狭窄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多样、患者就诊不及时以及特殊的解剖学位置,导致处理起来较为棘手。由于输尿管狭窄会导致患者上尿路梗阻以及肾积水,进一步可损害患者肾功能,诊断不及时和处理方式不当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而对输尿管狭窄的患者进行恰当的诊疗评估以及正确的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现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就输尿管狭窄诊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Sec13蛋白是一个由sec13基因编码、谛属于WD-重复的sec家族成员的蛋白。其是组成运输小泡II(COPII)的亚基之一,与sec31结合形成sec13/sec31复合体。sec13/sec31复合体与sec23/sec24复合体、Sar1共同组成COPII,介导从ER到高尔基体的运输。同时Sec13作为核孔复合物的成分,参与促进所有核质转运。Sec13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升高,但其与肿瘤发
在我国,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具有高复发、易进展等特点,目前对膀胱癌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约22个核苷酸长度的单链非编码小RNA,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异常表达与膀胱癌密切相关。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高剂量地塞米松(DEX)作用下MC3T3-E1细胞成脂转分化及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MC3T3-E1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DEX(10-6 mol/L)组、PEDF干预DEX组,PEDF干预DEX组又按照加入的PEDF分为3个浓度组,依次为2、10、50 nmol/L组。各组细胞培养14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针给药技术对大鼠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率的影响。方法在40只SD大鼠背部制作McFarlane皮瓣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10只作为对照组不治疗,10只给予VEGF局部皮下注射,10只给予相等剂量VEGF微针技术给药,10只给予微针刺激无给药。大体观察各组间不同时间点的皮瓣成活状态,组织学观察术后7 d皮瓣远端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血管计数。结果术后7 d对照组(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