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提问艺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感叹学生不会提出问题,其实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方式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课堂提问方式上多下功夫,那么课堂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所进步和提高。
  关键词课堂提问 问题 注意 乐趣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教学提问技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参与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加强知识的理解,发展智能的一种教学行为。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1 课堂提问的作用
  (1)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
  (2)通过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以不断调整教学程序。
  (4)为学生提供机会,激励他们提出疑问,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 课堂提问的原则
  课堂教学中,加强对课堂提问技能的心理学意义研究,是实践新课改教育理念的理论基础。从提问的心理学意义看:提问是课堂上师生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思考、引起认识上的矛盾,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上应遵循的心理学原则和方法是:(1)创设提问情境;(2)考虑学生知识的基本结构;(3)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及年龄特点;(4)允许等待一会时间;(5)问题要明确;(6)掌握问题的各种类型;(7)态度要平等。
  走进现在的课堂,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猜想产生这种现象原因是什么?”学生们则思维活跃,各抒己见,老师们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但稍作观察分析,就会发现不少教师把“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什么”等当成了“万能钥匙”,不论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基础如何而一味使用,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物理问题。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我们要注意从生活现象中提出物理问题,并且提出问题要有目的性,要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知识点的落实,还要避免因问题过于简单平淡而使学生感觉缺乏挑战性,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素材,使学生产生探究愿望,而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例如: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时,有的教师连好一个串联电路后,问学生:“串联电路有什么特点?”学生有的回答:更省电;有的回答:可以接很多电器等等。由于提出的问题缺乏目的性,学生回答往往不着边际,十分肤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之,教师可先把两个相同规格的灯泡串联,再把两个不同规格的灯泡串联,让同学们在观察两个灯泡亮度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串联电路的电流有什么特点?教师通过设置不同的试验,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对比,更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3 课堂教学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教学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态度,营造宽松的氛围,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准确清楚地领会问题。要注意组织大家仔细倾听回答,引导学生参与、确认和修正。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2)课堂教学提问时要把握提问的契机,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课堂提问要把握好时机,一方面要看课堂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注意力等实际情况,因此,课堂提问应有灵活性。首先,引入新课就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一节课的开始教师若能提出一两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处于积极状态。例如在讲解近视眼、远视眼时,先提出问题:“近视眼的你和你爷爷、奶奶都戴眼镜,你们能交换着戴吗?有什么不同?”有学生回答一个是凸透镜、一个是凹透镜、又提问:“这两种镜子各有什么作用?”“爷爷、奶奶和你戴镜子都是为了帮助看东西,为什么不能交换戴?说明你们的眼睛各有什么问题?”问到这里学生们兴趣盎然。课尾设疑可以引发学生“且听下回分解”的欲望,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从而来促使学生自觉预习,课后钻研;其次,在讲解知识的关键点时提问,可有利于突破重点、化解难点,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同时还可活跃课堂气氛;另外,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神态,当学生的精神不正时提出问题,可使出学生的注意力回升。
  (3)设计的问题要有目的性应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目标,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攻克难点,揭示薄弱环节。在教师引入概念后,若提出“磁场线有何特点?”的问题,学生一时难以回答,这时教师提出了几个过渡性的小问题:①磁场线闭合吗?②在磁体的外部与内部磁场线的方向如何?③磁场线会相交吗?④磁场线的疏密程度与磁场的强弱有如何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小问题,学生对磁场线的理解就深刻了。
  (4)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应多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如“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提问:“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教师接着问:“把重10公斤的铁块和重10公斤的木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块却沉下去呢?”这一问,学生对“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要适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解答途径,以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并能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
  (5)设计的问题要具有趣味性,应以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或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例如,我在讲热传递中这样设计提问:在装水的试管底部放一条金鱼,用酒精灯对试管上部加热,当上部水已沸腾,下面的小金鱼会怎样呢?通过实验,发现小金鱼却安然无恙,多数同学感到实验结果与日常生活有别,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6)设计的问题要具有灵活性,在讲、练、读、议等诸环节,都可以提出问题或带着问题进行;也可以在学生精神涣散时,用提出问题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一方面体现在讲、练、做、改诸环节中,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精神涣散时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灵活地穿插运用转入、点题、沉默、提示、重述、评论、强化、延伸、更正、追问、扩展等手段,而且要在提问中能敏锐地捕捉和及时纠正学生答案中的不正确、不确切的缺陷。生成资源是一种课堂即时产生,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转瞬即逝的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生成资源可分为两种:正面资源和负面资源。由于课堂生成资源是即兴的、灵动的,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因此这种资源能否被充分加以关注并合理利用,将赋予自主探究新的内涵,活化了物理课堂,学生会享受物理的无限乐趣。
  例如,我在一次物理课堂上,讲解“奥斯特实验”时就碰到了正面资源生成的情况,实验现象是,闭合开关,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原来南北指向的小磁针会转到一个新的位置,由此便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哪知一个平时调皮的学生突然提问:“老师,为什么小磁针总是东西方向偏转?”下面一片哄堂大笑,我知道这笑声意味着什么,对于他的提问我甚至可以不予理睬,但是他的提问的确值得研究和引伸。我立即做出回应:“同学们他观察得很仔细,谁能告诉他这个问题的答案吗?”一片安静。当时我想这个问题本来应该用高中的知识来解释,涉及通电直导线的“右手螺旋定律”右手握住导线,大拇指所指定方向为电流方向,而四指弯曲应为磁场的环绕方向。但是如果这么解释,后面马上要研究的通电螺线管的“右手螺旋定律”就不太好解释了。“谁有答案了?”有人举手,“我知道,这是由于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我又紧接着问:“那这根导线周围磁场方向又怎样呢?”又是沉思时的一片寂静,我提醒:初二物理学过“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这一点的磁场方向”。可以判断该导线的下方磁场方向为东西方向,接下的解释便是顺理成章。紧接着又有人提出课本上的实验装置是短路的,应该串联一个用电器或变阻器才对。这些我都作了一一肯定。没想到教本上一个小的实验,由于教者优化教学的环境,抓住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正面生成资源,竟然演化出了几个不同层次的物理问题,让学生想得更有价值、学得更有效。
  如何将负面生成资源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使之转变为可利用资源,从而让物理课堂变尴尬为生动,变被动为主动。这就要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能机智、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引领学生的思维。
  (7)设计的问题要具有科学性。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能敏锐地捕捉和及时纠正学生答案中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思想方法上的缺陷。善于采用归纳、小结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答案;采用试探的方法,帮助学生思考更深一步的答案。对学生的回答应坚持以表扬为主。
  4 持续创新和提高提问技能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感叹学生不会提出问题,其实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方式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课堂提问方式上多下功夫,那么课堂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所进步和提高。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也就会带着问题来又会带着问题去了。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依赖于教师雄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个人性格情操的陶冶等等。为了培养出更优秀的高素质的学生,让我们每一个物理教师共同努力吧。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介绍用AT89S52单片机为微处理器的交通灯控制、显示及车流量检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关键词交通灯 车流量 中断 串口 液晶显示  中图分类号:TP21文献标识码:A    1 设计内容与要求  (1)LCD1602用于显示车流量,及实时路况信息;  (2)开关S2和S3用于提供模拟主道和辅道车辆检测信号,当其中一道为绿灯,但检测到的信号表示为无车时,另一通道放行15S;  (3)正常情
摘要辩论式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一种具体形式,—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等特点。在实施中要遵循过程与结果并重、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分工负责与团结协作相结合等原则。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辩论赛形式、辩论赛和智囊团补充辩论相结合两种方法进行组织。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参与学生活动,适时提供指导、帮助,做好引导、调控工作,保证活动能顺利进行。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辩论 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
摘要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推进,初中化学课程教与学过程中更加强调科学的教与学方法以促进综合能力的培养。探究性教与学虽然在一线教学实践中有所应用,但仍存在不足,没有构成一定的体系。本文针对初中化学教与学现状,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教与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关键词探究性教与学 化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已经展开,国内学者也
目的意义:研究中草药成分金圣香在降低卷烟危害中的作用,探讨其相关机理,为中草药降低烟害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动物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金圣香组、对照烟组、金圣香加对照烟组、金圣烟组,定期暴露卷烟烟气染毒,称重,血细胞计数;20d后进行氨水引咳实验;28d进行呼吸道酚红排泄实验并活杀动物,脏器称重;测定机体免疫功能,血液生化、内分泌及氧化抗氧化物,进行肺脏、肾脏的病理学检查。永生化的人支气管
摘要作为一名在中职学校从事体育教学二十多年的体育教师,笔者就男教师如何上好中职学校女生体育课,让她们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谈一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关键词男教师 中职女生 体育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1 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中职学校女生一般都在18岁左右,正进入青春发育期,她们对美具有强烈的追求愿望,由于她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机能和心理活动的明显变
摘要新课程改革把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到一个相当的高度来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探究性学习激起学生的自学乐趣、质疑性学习引发学生的自学欲望。  关键词自主 探究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自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