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打击乐的特殊地位及魅力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u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起京剧,就离不开伴奏,京剧伴奏中的打击乐是京剧音乐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称为武场。俗话说:“一台锣鼓,半台戏。”京剧打击乐作为京剧舞台节奏的载体,对京剧艺术的形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在世界戏剧舞台上是独一无二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京剧打击乐就没有京剧舞台艺术,它是京剧伴奏中的灵魂。京剧打击乐赋予京剧深刻而独特的内涵及无限的生命力,它有丰富的情感,它会说话,在合音联袂的演奏中不断生呈“喜、怒、哀、乐”的变化,动人心魄地讲述着“生、旦、净、丑”的故事。
  谈起京剧打击乐,首先要从打击乐的起源和发展开始。《尚书·益稷》中曾记载“戛击鸣球,击石拊石”,可以看出远古时期打击乐器就已出现雏形。而鼓、缶、罄等乐器文物的考古发现,也证明了打击乐器使用历史之早,打击乐是古代劳动者在生活中最先创造并使用的艺术形式。唐代,许多人擅长打击乐,唐玄宗就是其中之一。据传,京剧锣鼓有些常用的点子(如凤点头)就是唐玄宗所创,他在指挥乐队打“凤点头”时,执板之手将大拇指垂下向小鼓鼓面一点,这一手势,又称“凤点头”,至今已沿用一千多年。他被称为京剧梨园行的祖师爷,至今中国台湾的京剧剧团还有供奉唐玄宗的传统。京剧打击乐是伴随着京剧的发展而发展的,和它的舞台表演艺术一样,自徽班进京开始,历经了两百余年数代人不懈的辛勤耕耘。它以徽剧、汉剧锣鼓为基础,大量吸收梆子腔锣鼓及演奏技法,融入大量昆曲曲牌,从客观融会到主动汲取,不断筛选创新,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确立了属于自己的特殊地位。京剧表演与其伴奏使用的打击乐器是同步发展起来的,随着各家流派的创建和经典京剧剧目与京剧现代戏的相互碰撞,也表现出打击乐器在烘托表演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时的艺术之美。
  京剧打击乐在京剧演奏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它在京剧舞台上的运用无法比拟。在中国戏曲艺术表演中,一出戏可以完全没有唱腔及念白(如《雁荡山》),甚至可以完全没有文场的伴奏(如《打城隍》),却不可没有打击乐。在戏曲舞台表演中,假如像“起霸”“趟马”“走边”“亮相”等程式动作没有打击乐为其伴奏,其表演势必就会产生如哑剧表演的效果,松散无力,黯然失色而令人捧腹,不仅如此,还会因此而失去了戏曲表演所特有的艺术特征。通过打击乐器节奏、声音、打击速度等的变化,这样可以放大戏剧中呈现的矛盾冲突,烘托表演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描绘时空环境,渲染人物感情。以锣鼓点的变化配合表演中人物的动作进程,从而将表演者的情绪、动作及表演情节贯穿统一,引导唱腔抑扬顿挫,并在从念白到唱腔的过渡之中,承前启后,点明句读,呈现出语势、节奏的轻重缓急。也就是说,将人物在规定情景里的生活节奏、内心情感节奏,强烈地传达出来。京剧的“唱”“念”“做”“打”都具备一定的规矩、节奏,“唱”要一板一眼,“念”要有升有降,“做”指的是被舞蹈化的肢体动作,而“做”必须表现出鲜明的韵律和节奏感。其中,打击乐器便起到了控制节奏的重要作用。在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举手投足甚至最隐秘的内心变化,都是通过舞蹈化的身段动作、音乐化的念白和演唱得以呈现,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的。
  板、单皮鼓、大锣、铙、钹、大小堂鼓等常用打击乐器,简单至极却又拥有如此之大的魅力。暗示环境,模拟效果,如表现夜深人静的环境,就轻击堂鼓;表现水声,就轻击大锣、铙钹;用小锣奏出门环声、箭声等,效果逼真,意境深沉。在京剧锣鼓艺术的流传中,这些被人们知觉到的写意拟音样式,不但被观众接受下来,并且变成他们体验到的情绪和情感。独木不成林,京剧打击乐作品一般要由这几件乐器的合作产生,它们是一个合音性的器乐组。这些乐器合奏的效果更是美轮美奂,让人获得多层次的美感。经过许多年的发展、演变,京剧打击乐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程式,戏曲锣鼓名目繁多,结构复杂。这些多样的锣鼓点,习惯上称为“锣鼓经”。
  由各种打击乐器的音响组成的“锣鼓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唱”“念”“做”“打”和“锣鼓经”分别是戏剧的血肉和骨骼,二者统一构成了京剧的整体。一阵锣鼓敲击,既渲染了戏剧磅礴的气势,又烘托了演员的情感表达,而这种对表演的烘托十分细致,甚至可以精确表现演员眼珠转动、眼皮开阖、手指颤抖等细节动作。演员表演呈现的感情需要锣鼓的烘托,而锣鼓等的声声入耳又反过来激发演员的表演热情。例如,《空城计》诸葛亮念白:“这西城兵将,俱被老夫调遣在外,司马懿兵临城下,难道叫我束手被擒。这这这……”这时锣鼓奏“乱锤”点子,把诸葛亮此时寻思、焦急、纷乱的情绪和动作鲜明地烘托出来。由此看来,京剧打击乐于京剧的作用不是能用大、小能涵盖的,而正像欧阳予倩在《京剧一知录》里所说的“没有锣鼓,中国戏曲就不能成立”。
  京剧打击乐中锣鼓经的数量众多,按其结构可分为单一体、反复体、组合体三种类型。按其演奏乐器,又可以划分为大锣类和小锣类两种类型。按锣鼓在戏中的实际应用划分,又可以分为唱腔锣鼓、念白锣鼓、身段锣鼓和武打锣鼓四种类型。京剧打击乐在戏曲中的应用,使中国戏曲成为区别于西方歌剧并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戏剧艺术。京剧打击乐的音调、音质、节奏、乐谱及演奏方法都非常丰富,它具有音量宏大、气势磅礴的声音特点,演奏起来如雷贯耳,令人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它可以加强表演的夸张、集中,配合动作制造气氛,为演员的表演进行强烈的烘托。
  打击乐虽在一出戏中扮演伴奏的角色,但贯穿全剧,从一出戏开场时的打“闹台”开始。在庄重缓慢的“慢长锤”锣鼓声中,雍容华贵的帝王或后妃气度非凡地上场了;在火暴炽烈夹杂着高音堂鼓的“战场”锣鼓声中,身穿大靠的战将们和武士们打得难解难分:一阵“乱锤”“脆头”的锣鼓,充分表现了剧中人愤懑烦乱或羞愧难当的心境;在一阵明亮的小锣声中,娇艳的花旦欢快地出场,给人以甜美舒展、轻松活泼的感觉;在一阵阵有节奏的镲锅音响中,一些江湖好汉黑夜潜行去偷袭敌人营寨。在临摹时空转换时,更鼓两三便能引起人们对夜半更深万籁寂静的遐想;在配合演员划船动作时,几声堂鼓及大锣的配合就可表示水花扬撒。打击乐以动听明快的音色、铿锵有力的节奏,制造全剧的气氛,并吸引观众走到剧情中来,随之锣鼓套路有了变换。演奏中衍生出一系列变奏、穿插、连缀,实现了京剧舞台艺术的骑马无马,但确骑马;驾舟无舟,但确泛舟;开门无门,但确开门;登阶无阶,但确登阶的虚拟化和真实化。京剧舞台便成了纵贯百年历史沧桑、横绝九州世代风华、超越时间限制的中国社会大写意,成为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大展览。
  众所周知,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结构,“板腔体”戏曲音乐是在不同板式变化中发展的,在各种不同板式的变化组合中,鼓板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每一个腔体和板式的起承转合收都拥有特定的锣经,虽然京剧具有程式化的特点,但京剧打击乐是鲜活的,在运用上是千变万化、非常灵活的。运用得当,打击乐既符合了戏剧情绪气氛要求,又顾及前后节奏的统一连贯并避免雷同。它具有运筹总谱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传承中“有法度、无定谱”的原则即是建立在这一尊重个性化的典型演奏风格之上的。近代,京剧打击乐人对前辈优秀遗产进行进一步的认识、提炼,并升华到了理性的高度,样板戏的创新,使京剧打击乐出现了许多新打法。展望京剧打击乐的未来,相信更多的京剧打击乐人会为传统打击乐程式在不同的情节中注入新的生命内涵,把潜在的节奏内涵充分揭示出来,继往开来,进一步增强京剧打击乐的表现力。社会在前进,事业在发展,期待京剧打击乐艺术在传承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总之,京剧打击乐历经百年总结经验汇聚成丰富的艺术体系,集多剧种之精华于一身,独领风骚,自成一派。它作为整个京剧音乐中的灵魂,能以独特的音色节奏带动全局,纵贯全剧,联接唱腔变化,烘托舞台气氛,突现演员动作,渲染规定情景中的环境气氛,刻画并放大人物内在心理活動,将整个舞台的节奏、进度、风格相统一,它的合奏能构成相当丰富而鲜明的意境,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云南省曲靖市文化馆)
其他文献
建窑黑秞瓷盏因茶业、茶俗而兴,因斗茶之风而盛,自晚唐五代至元,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中留下了璀璨的一页。它从创烧到兴盛再到衰落,这一类似生命周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体现着时代风气和工艺发展的紧密联系。此二因素展现了无形文化对有形文化的塑造力,即时风对工艺的影响。从现今能够获得的资料来看,两宋时期是建窑黑秞盏的发展盛期,也是最能体现时代气息与建盏工艺之关系的时期。本文将通过对文献的解读,勾勒出宋代流行于世的饮
期刊
现代玩具设计越来越重视其文化性、益智性和启发性,本文通过对甲骨文线条、形式、结构、章法的审美特征和“以形取意”的内涵特征深入分析,提出将甲骨文的文字属性和审美属性应用于玩具设计中,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文化性和启发性的玩具,为现代玩具设计增添新的设计源泉和动力,同时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甲骨文作为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简练的文字结构里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图
期刊
室内陈设是室内风格呈现最为重要的环节,当下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于室内的风格定位和配色要求也越来越精准。室内色彩和风格元素的应用代表了这一阶段的流行审美,各类风格搭配色彩,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具有美观性的室内陈设风格方案。本文探析现今几种流行的风格与配色。  在早期的重装饰、轻装修的思想下,人们对于室内陈设越来越重视,陈设的最终效果才是风格最好的体现,那么室内陈设中除了风格定位以外,色彩和元素的运用
期刊
“练声”是建立良好歌唱状态,有效改善与发展嗓音,提高歌声表现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良好的歌唱感觉并非一朝一夕便可获得的。站在舞台上歌唱,就像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一样,要想在运动场上技压群雄,夺取金牌,平时在训练中就得付出辛勤的汗水,苦练加巧练。我国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经常用以提醒自己的格言是:“台上几分钟,台下千日功。”可见,歌唱技能技巧的获得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磨炼过程,“练声”是这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期刊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词汇,它以艺术设计为基础,进行系统的划分,其中融入很多科技元素。本文对视觉传达设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探究了其在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就其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以推动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  21世纪,各项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不断扩充自身的设备功能,从而推动了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不断充盈自己,从传统的单向性传播
期刊
我国是茶叶的发祥地,不仅拥有众多驰名中外的茶叶品种,而且在饮茶文化方面拥有辉煌的历史。尤其在我国南部的一些茶叶主产区,茶产业更是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品牌茶叶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出现乏力的现象。基于此,本文将从茶叶的包装设计出发,以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为手段,以期增强茶企的市场竞争力,确保茶企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早在千年前,华夏先民就开始以
期刊
网路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手机等设备的普及,标志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网络广告也呈现出多样性、个性化等特点,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商业价值。本文将对新时代背景下网络广告的创意设计进行分析,以期网络广告能够在兼顾吸引消费者目光的同时,不断提升商业价值。  进入21世纪,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主要辅助手段,因此,其拥有巨大的“流量粉丝”。企业
期刊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兴产业形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以年轻一代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技术产业。现从土家织锦文化创意产品的角度出发,对其设计创新原则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创意产品越来越受到当今社会的欢迎。这种产品从根本上将最本质、最传统的文化与现代美学和科技相结合,通过各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年增长,大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现代包装设计也发生着剧烈变化,出现诸多脱离设计初衷的现象,如包装安全、包装公平、包装环保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以包装设计为切入点,阐明设计伦理的含义,研究设计伦理对当下包装设计的要求。同时,提醒设计师从伦理角度思考问题,积极承担设计安全、为大众设计、环保等方面的责任,思考设计和人、社会、自然的关系。  一、包装设计现状  包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
期刊
艺术玻璃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较为普遍,具有多样化的应用形式,其艺术的表現能力随着应用形式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在分析艺术玻璃表现形式的过程中,人们需要探究艺术玻璃在环境艺术中的具体应用形式。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艺术玻璃的艺术表现期待有所区别,人们需要对此进行认识与关注。  艺术玻璃的应用已经经历较长的历史发展阶段,由于其能够对环境的不同要素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它从最初特定场所的语言应用扩大到不同的公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