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点对称问题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759152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学生而言,对称问题的学习有一定难度,本文通过几个例题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数学;点对称;例析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86-1
  在课本P88仅提供一个中心坐标公式,而没有明确讲对称问题,但在课本P94有多个题目用对称,故对称问题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对称问题在实质上也就是分为点点、点线、线点和线线对称以及用对称求最值,而线点对称和线线对称还是可以转化点点对称和点线对称。本文通过几个例题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点点对称(中心问题)
  例1 (课本P94、2)已知点P(-1,2),求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分析:本题实质上就是原点为P点以及对称点的中点,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可求得对称点的坐标为(1,-2)。
  变形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0,0),B(1,0),C(2,3),求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
  提示:由于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的相对位置不确定,即以A、B、C为三个顶点可得三个平行四边形,如ABCD、ABDC、ADBC,因此顶点D有三个,可分类讨论,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即中点重合。易解得D的坐标分别为(1,3)、(3,3)、(-1,-3)。
  变形2:(课本P94、14)过点P(3,0)作直线l,使它被两条相交直线2x-y-2=0和x y 3=0所截得的线段恰好被P点平分,求直线l的方程。
  提示:设所求直线l与x y 3=0的交点为(a,-3-a),则它关于点P(3,0)对称点为(6-a,3 a),且该点落在直线2x-y-2=0上,很易求得a=73,这样就不难求出直线l的方程为:8x-y-24=0。
  变形3:(课本P94、18)已知直线l:y=3x 3,求直线l关于点M(3,2)对称的直线的方程。
  提示:在所求直线上任取一点P(x0,y0),P关于M(3,2)对称的点P′(6-x0,4-y0),且该点落在已知直线l上,则4-y0=3(6-x0) 3,即3x0-y0-17=0。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3x-y-17=0。
  二、点线对称
  例2 已知直线l:y=x-1,求点P(3,4)关于l对称的点Q的坐标。
  分析:方法1、设所求的点Q的坐标为(a,b),则根据题意可得直线l既垂直又平分线段PQ。得到两个方程,再联立方程组可解得Q(5,2)。
  方法2、垂直于l的直线方程可设x y c=0,它经过点P,所以解之得c=-7,这样可求出两条直线的交点(4,3),此点为PQ的中点,故可求得Q的坐标(5,2)。
  注:方法2就是将点线问题转化为点点问题,学生对于这种转化思想不易想到。
  变形1:(课本P94、18)已知直线l:y=3x 3,求直线x-y-2=0关于l对称的直线的方程。
  提示:方法1、先求出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再在直线x-y-2=0取一不同于交点的特殊点,则可求出它关于l对称点坐标,再根据直线的两点式可求出所求直线的方程为7x y 22=0。
  方法2:设所求直线上任意一点坐标(x0,y0),则它关于l对称点应落在已知直线x-y-2=0上,这样就很易求出所求直线方程。
  变形2:(课本P94、16)已知光线通过点A(2,3),经过直线x y 1=0反射,其反射光线通过点B(1,1),求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的方程。
  提示:可求点A(2,3)关于直线x y 1=0对称点A′(-4,-3),点B(1,1)直线x y 1=0对称点B′(-2,-2),则入射光线所在的直线的方程就是直线AB′的方程,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的方程就是直线A′B的方程,再根据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很易求出所求直线方程。
  三、利用对称求最值
  例3 已知点M(-1,3),N(6,2),点P在x轴上,求PM PN取最小值和点P的坐标。
  分析: M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为M′(-1,-3),则PM PN取最小为M′N,根据两点距离公式可得最小值74,此时P为直线M′N与x轴交点,设再根据三点共线可求得a。
  变形1:求(x-2)2 22 (x-8)2 42(x∈R)的最小值。
  提示:本题可以转化一动点(x,0)到定点A(2,-2),B(8,4)之和的最小值,即三点共线。
  变形2:已知点M(-1,-3),N(6,2),点P在x轴上,求PM-PN取最大值和点P的坐标。
  提示:M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为M′(1,-3),则PM-PN=PM′-PN,当点P就与点F重合时,PM-PN取最大值,此时M′,N,P三点共线。
其他文献
版权纠纷、基金会清仓、天价拍卖……围绕在沃霍尔身上的话题最近很密集,这位已故波普艺术家身后颇不宁静。  “大香蕉”属于谁?  沃霍尔基金会和地下丝绒乐队在抢一只“大香蕉”!沃霍尔基金会同意在苹果公司的iPad等产品的封套上使用“香蕉”形象,这原是1967年沃霍尔为专辑《地下丝绒与妮可》(The Velvet Underground and Nico)设计的封面,因此遭到地下丝绒乐队的起诉。不过地下
1279年2月,南宋灭亡。两年后,一支由四千四百艘船组成的庞大舰队,载着十四万大军渡海而去,以征伐日本。700余年后,考古学家在日本福冈附近海底,找到了这支失踪的舰队。    2002年8月,日本长崎县北松浦郡的鹰岛(Takashima)伊万里湾(Imari Bay),热闹不同于往日,九州冲绳水下考古学协会组织的水下科考正在这里紧张地进行,詹姆斯德尔加多是第一个参加到该项目里的西方学者。  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