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团含量对微生物活性、水质以及南美白对虾表现性能的影响

来源 :渔业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vodsbsbsbsbs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零换水的超集约化养殖系统中,凝聚的颗粒物(生物絮团)在水体中积聚。因此必须对这些颗粒物的浓度进行一些控制。本研究旨在评价3种生物絮团浓度对养殖系统中的微生物活性、水质指标和南美白对虾的表现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从水产养殖角度而言,对确定什么温度下养殖鱼类出现最低的消化用能支出很有兴趣。目前的研究旨在通过调研最佳温度范围(11~27℃)内的任一温度对(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梭鲈的总氨氮
由于虾的食粪性、底栖性以及采食缓慢,加上产生的粪便数量少收集困难,因此确定其消化能力是一项挑战。本研究旨在对用于研究虾消化能力的一个高效水池设计进行评价。就排水系统
就大西洋鳕稚鱼养殖场中的放养密度对生产率的影响,采用初始重量44 g的稚鱼在一个流水式养殖系统中进行了研究。在试验期间鱼的密度从4增加到21 kg/m3,从11增加到54 kg/m3,
对若干个能够为养殖人员提供池塘进水流量方面决策支持的集中式遥控系统的线性和非线性模型进行了评估。这些模型有:多元线性回归(MLRs)模型,广义相加模型(GAMs),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
分析了小球藻叶绿素a的荧光激发特性,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藻类荧光激发效应的小球藻自动计数方法。利用450 nm荧光作为激发光源,得到波长为660~690 nm的小球藻荧光显微图像;利用红色滤光片去除其它入射光的影响,使图像中只包含小球藻荧光特性。调节光源强度,增加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通过灰度变换,得到256级灰度图像,分析图像灰度特征,确定最佳图像分割阈值。实验证明此方法能够很好的区分
虽然人工底质的使用有益于虾的养殖,但一些研究显示,在虾的生长池中放置人工底质并没有改善水质或者养殖动物的性能。本研究的一个目的是评价放置人工底质是否会改变凡纳滨对虾
在围网改进设计阶段常用模型网具进行模拟实验,其中沉降数据是其重要参数。设计了微型围网沉降数据记录仪。仪器采用MSP430F149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通过传感器模块获取水中的压
在人工设施中养殖鲽科鱼类时,明亮的背景颜色和地毯式铺垫底层(沙子或者碎石)明显有助于其增强生长并防止其无眼侧色素过多沉着。然而,人们并不明白明亮的背景以及地毯式铺垫的碎
生物附着物种群中的水生入侵种类在全球范围内持续造成生态和经济影响。绒毯状海鞘是一种具有侵略性的入侵海鞘,它对贝类养殖业产生有害影响,需要采取可靠的方法加以控制。在本
对于因机会致病菌引起的普通感染敏感的仔鱼而言,海水孵化场代表的是一种高价值低排污的系统。集约化养殖中的几个环节会使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不稳定,且有利于潜在的有害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