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环:我为什么投李开复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lo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刘宇环投李开复的还有郭台铭、柳传志、俞敏洪和陈士骏。“这是一个梦幻之队。”
  
  一个众多VC觊觎的机会,美国中经合集团拿下没留任何悬念和余地。
  2009年9月,李开复离开谷歌引爆财经界,随即他创立的创新工场闪亮登场。
  9月8日,李开复新闻发布会后的第二天,创新工场的牵头投资人——中经合董事长刘宇环还在回味,说这事“very eXciting”。
  在VC界,刘宇环可称元老级的人物。从1992年将风险投资引入中国,协助过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投资,亲历过国内VC业的从无到有。《洛杉矶时报》曾撰文称他是“中国的JohnDoer”(美国著名投资基金KPCB合伙人约翰·杜尔),而去年3月,JohnDoer来中国时却“气得要死”,他那么有名,中国却没人知道。
  这次投资李开复,是偶然,还是必然?其实,这样的结果或许是刘宇环人生哲学和投资哲学的合二为一。
  
  “我们不叫孵化器”
  
  “他分享他的经验,我分享我的经验,我们把不同领域的经验组合在一起,最后把这一个事情搞定了,这就是缘分。”
  9月7日,创新工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在即。在休息室,李开复把自己埋在一堆自传中,奋笔签名,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刘宇环西装笔挺,憨憨地笑,面对各色媒体的轮番“问候”,他只是谦和地退避,然后手指着李开复说:“今天的主角是他。”
  私下里,李开复和刘宇环其实很熟稔,他们有将近十几年的交情。过去,刘从美国旧金山总部来北京,不开伙,每个周末,李开复都邀请他到家里吃饭,他也很喜欢带礼物送给李的孩子们。
  在刘宇环看来,李开复在谷歌工作不容易。“中国和美国的国情有很大不同,开拓市场就需要与总部方面顺畅沟通,这里面有一些矛盾和问题。他现在离开也算是功成身退。”
  照刘宇环的话说,这回投资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是机缘巧合。刚开始,据说李开复只考虑的是类似郭台铭这样的“大腕”,他们拿出500万、5000万美元,甚至更多的资金做投资,应该不成问题,“因为他们更看重的是人才”刘说,但有一天,“开复回家和太太偶然提起这个事,他太太说,找刘大哥谈一谈,他应该比较合适。”
  8月8日,李开复来到旧金山和刘宇环及中经合团队商量谋划了一周的时间,“他分享他的经验,我分享我们的经验,我们把不同领域的经验组合在一起,最后把这一个事情搞定了,这就是缘分。”
  老实说,刘宇环可能也分不清这回的投资,到底是看重了李开复这个人多一点,还是具体这个事多一点,他干脆直接说,两种成分都有。李的能力毋庸置疑,无论在苹果公司、微软公司,还是在Google,在IT界的三个领域实现了职业经理人价值最大化。而刘宇环在投资领域,尤其在IT投资界,也可以说是经验丰富。不论当年的新加坡创新科技,还是后来的美国第一商务,都是刘靠经验和市场把握所做的创新型投资。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创新工场不是一家新风投或新孵化器的出世,而是一个创新。相比传统意义的VG,创新工场更加“亲力亲为”,将从招聘工程师、创业者开始,打造多个精英团队,在李开复的带领下,开发出最具潜力的项目,分团队对不同项目进行研发和市场运营,直至项目成熟,剥离母体成立独立公司,甚至最后上市或被收购。这是一个全新的风投模式。
  


  惊叹和赞誉之外,也有质疑的声音。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创业工场实际脱胎于天使投资,而在中国天使投资的成功率微乎其微。
  “其实我们不叫孵化器,孵化器是误导。”刘宇环说这一新模式是经过论证的。在美国,李开复和他将模式确定下来后,便找来多位经验丰富的人士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论证,因为业界都想做云端,结果都没做起来,而看到李开复的想法后,都很支持。
  “将来从创新工场里会走出一些新的品牌,风险是很小的,要不然也不会短时间内融资那么快,现在金融海啸,谁那么容易给你钱啊。”不过这一次,和刘宇环投李开复的还有郭台铭、柳传志、俞敏洪和陈士骏。“这是一个梦幻之队。”刘大声说。
  在刘宇环的北京办公室,挂着一条匾额,上面有六个大字:过程、缘分、分享。刘说,任何事情都是一个过程,“我和开复这次就是缘分,其实是分享自己的经验。”
  
  国内风投成熟还得15年
  
  中国的风险投资正处于扩充期,还要再走15年才会更加成熟。
  在过去18个月里,刘宇环只投资了一家公司,幸运地躲过了金融海啸。
  两年多前参加达沃斯会议时,刘宇环眼见“末日大师”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在台上演讲愤慨激扬,说大灾难就要来了,还和其他经济学家争论得面红耳赤,当时被笑话成“疯子”。而鲁比尼下台后,刘宇环就上前求教,后来他们成了好朋友。
  从事风投20多年,刘宇环始终没有改变过投资公司早期的策略。在当下国内投资界,有一种现象很耐人寻味,原本一些号称早期投资的机构,在拿到大把的资金后,在眼花缭乱的机会面前,最后演变成了既是VG又是PE的综合体。
  其实,一直不断有PE机构找到刘宇环,但他不为所动。因为,“PE的架构和投资哲学、团队与VC相比是另一个套路,如果要变动将涉及到很复杂的程序。还有一个顾虑是,中国PE不像美国,拥有一定的规则和章法,而且国内政府形态还是比较拘谨,这样操作起来会有难度。”
  也因此,刘宇环常被别人称为“极端保守”。这既让刘尝到了甜头,有时也让机会和他失之交臂。当初,新浪找到他想融资,但那时刘对B2G没有太多关注,而对B2B有兴趣,“结果押宝压在了后者,其实应该两边都压,当时还是太保守。”至今想起这段往事,刘宇环还心存遗憾。
  投资20多年,经受了无数次经济上的起起伏伏,多次的循环之后,刘对公司估值的把握似乎已经产生了直觉。在互联网还没有泡沫化的时候,一个很不错的互联网公司就被他在最高峰的时候卖了。
  在投资李开复后,刘宇环准备再次出手。在他的基金总盘中,80%左右的份额被安排在中国地区,“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比欧美都要好。”目前,他正在接触的两三个项目,分别属于医疗和新材料行业。
  常年穿梭于中美两国,刘宇环不断将投资的先进理念输入国内。在他看来,中国的风险投资正处于扩充期,还要再走15年才会更加成熟。
其他文献
介绍了色织染整厂漂染废水治理的药剂,设施、路线和达到Ⅰ级排放标准及降低治理成本的实际经验.
在整个资本市场的生态链条上,还有一部分隐居在其间的“资本推手”,是绝对不可以被忽视的。    创业板上市公司带来的财富效应,让人们更容易看到那些站在台前的创业家们,然而,在整个资本市场的生态链条上,还有一部分隐居在其间的“资本推手”,是绝对不可以被忽视的。  甚至可以称他们为“造富者”,因为他们可以凭借着敏锐的眼光和驾驭资本的能力,让一家还看不出所以然的小公司、小企业,迅速成长发育,然后登上资本市
主持人:欢迎进入<百花苑>.本期就一次供需双方有关溢流染色机浴比争议及有关专家的评议,整理成文,供大家讨论.
高科技领域的谈判中,以融资谈判最重要,也最难。从干橡互动迄今为止的两次融资过程我总结出:谈判更多时候是看机缘。要想谈判成功,投资方与被投资方在大事情、大方向上的观点要保
加压浸出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技术。综述了国内外采用加压浸出技术处理低品位铂族金属原料的研究与应用。
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次谈判,是任爱立信中国区CEO时参与的爱立信CDMA技术进入中国市场的商业谈判。那次谈判花了一年多时间。那不单是一场企业之间的较量,而是牵涉到中美两国商业
阐述了吸食香烟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损害以及银杏叶保健吸品国内外的开发现状,吸品保健的科学依据,戒断香烟烟瘾的作用机理,保健吸品的生产工艺及广阔的开发前景。
着力分析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有关概念、特性、基本原理、发展方向及其关键技术问题。同时,讨论软件无线电在软件、硬件应用设计方面的一些技术难题及其实现。最后论述了软件无线
介绍了棉锦交织物特点、浸染对染料的要求.通过生产实践,证明了分散金黄SE-3R染料在锦纶浸染染色上的优异性能.不仅可以取代价高的中性和酸性染料染各类棉锦交织物以及适宜涤
针对普通砌块隔热保温性能差,不适应建筑节能的要求,研制出一种石膏煤渣空心砖。介绍了石膏煤渣空心砖的生产原料、配合比、生产工艺及物理力学性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