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勐稳人入籍看缅甸的多元民族政治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3月11日,根据缅甸时任总统吴登盛的指示,缅甸出入境与人口部发放了一个“就大勐宜地区(勐稳)白马民族改称为勐稳白马事宜”(白马是勐稳人对缅语中缅族(Bamar)的云南话音译)的通知。于是“勐稳华人弃汉入缅”的新闻通过媒体的报道,引起了缅中两国的热议,甚至造成了一些有关勐稳人“数典忘祖”,或者缅甸政府“以公民身份换民族和解”的误解。本文意在以小见大,以勐稳人得以融入当地社会为案例,理清缅甸的公民身份制度,阐明缅甸多元民族政治的困境。
  上述文件中提到,掸邦北部大勐宜地区(勐稳)白马民族文化会于2016年3月9日致信总统,要求政府“正式”和“继续”肯定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于2000年给予该民族的勐稳白马之名。文中还肯定了(勐稳)白马在各个历史时期参与国家安全事务的贡献,并说明1998年时任国家领导人丹瑞大将在缅北巡视中曾指示大勐宜地区勐稳民族改称为白马民族。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勐稳白马的民族身份管理却一直未能有效统一。自2009年开始,出入境与人口部向勐稳人发放身份证时,身份证上的民族一栏被填写为勐稳德佑、勐稳白马、勐稳缅马(Myanmar的中文音译)、勐稳等不同的名称。而不同的民族身份则影响到了该民族的选举权。据出入境与人口部的文件介绍,大勐宜地区贵概市60000多名(勐稳)白马人仍因民族身份认定问题而没有公民证,至今仅有620多人获得向白马即缅族候选人投票的资格。文件要求,勐稳的正式法定民族身份应统一写为:(勐稳)白马。
  
  颜色各异的身份证
  外界讨论勐稳问题时,总是容易将缅甸民族与公民身份两个概念混淆。缅甸与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一样,是个多民族国家。缅甸官方认定有八大民族,即克钦、克耶、克伦、钦、孟、缅、若开、掸。这八大族系又细分为135个民族支系。而在地理上缅甸位于印度和中国两大国之间,面对复杂的民族问题及庞大的南亚裔和华裔两大外来民族,缅甸政府衍生出了一套独特的民族与公民认定制度。
2015年4月3日,在缅甸若开邦,罗兴伽人在一座难民营内交回“白卡”,即临时身份证。其虽自称罗兴伽族,但并不被政府承认。

  民族身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对某个族群是否能获得缅甸公民身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缅甸现行的《公民法》是奈温政府于1982年公布的。该法将缅甸公民分为公民(粉色卡)、客籍公民(蓝色卡)与准公民(绿色卡)三种。
  根据该法,获得粉色公民卡(即完全公民身份)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本人拥有原住民身份,或者父母满足相应的公民身份要求。所谓原住民是指在1823年前就已将缅甸作为长居国的上述八个族系135个民族。原住民是自然的公民,持有粉色公民卡。因此作为外来民族的南亚裔(印度裔、孟加拉裔)和华裔,除在1982年公民法公布之前就已获得公民卡的家庭外,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拿到客籍公民证或准公民证,甚至是外籍身份。例如,在2012年爆发的若开邦民族与宗教冲突之中的孟加拉裔人,虽自称为罗兴伽族,但并不被政府承认,因此就不具有原住民身份,也就无法获得公民卡。
  此外,如果父母均为缅甸公民,或者一方为公民、一方为客籍公民或准公民,其子女也可获得公民卡。但如果父母均为客籍公民或准公民,其第三代才能获得粉色的公民卡。
  客籍公民是1948年《联邦公民归化法令》下诞生的概念。当时,根据该法申请入籍的常住外族人或外国人成为第一代客籍公民。准公民是1982年《公民法》所确定的身份,其缅语原话为“获准入公民籍者”,错过1948年《联邦公民归化法》、并且父母中有一方为外国国籍者,只能成为第一代准公民。不过,1982年《公民法》也规定,除原住民生而为公民外,国委会(Central Council)有权判定谁可获得以上三种公民身份。
  以上三种公民身份证件可以说是1982年《公民法》的“主产品”,而在实际执行中它还衍生出三个“副产品”:一是外籍居住证(长方形白色纸张),向无缅甸国籍但常住缅甸者签发,持有该证件的人不得随意出行、迁居和置业。二是临时身份证(白色卡),向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认定公民身份者签发,许多难民和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组织成员投诚后持有这类证件。三是国民身份登记证(三折卡,男的为绿色,女的为粉红色),相当于粉色公民卡的前身,主要向首次“登记入籍”的果敢族和(勐稳)白马签发,在一段时间后可换成粉色公民卡,有明显的地区和民族识别色彩。
  虽然缅甸有各类身份证,但实际上只有粉色公民卡持有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缅甸公民。持有蓝卡、绿卡、白卡和三折卡者会在政治上受到一定限制,拥有选举权但无被选举权,不过,在出行、教育、置业、经商、工作上并无“明文”区别对待。不过持有外籍居住证者另当别论。2010年的《政党组织法》也曾允许持有蓝卡、绿卡、白卡者组织政党,但2014年《政党组织法》的第二修改法案取消了这项权利。
  复杂又模糊的民族认定
  缅甸在行政区划上分为七个省和七个邦。省是缅族主要聚居地,而邦是其他七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在135个支系民族中,大家所熟知的缅族就分为9个支系、克钦族分为12个支系、掸族分为33个支系。而中国人最熟知的果敢族属于掸族33个支系之一。(勐稳)白马目前被归为缅族,但是否缅族会增加为10个支系,或者(勐稳)白马和白马(Bamar)成为同一支系,目前缅甸政府似乎还没有明确方针。
  勐稳的民族身份同样引起中国学界困惑,即勐稳是否属于华人?根据中国侨务政策,华侨是指中国公民身份,但长期居住国外者;华人是指拥有中华血统,但持外国国籍者;华裔是指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但若以上述的界定来区分缅甸“华人”将会造成许多概念上的混乱。当我们讨论勐稳、果敢及缅甸华人时,需要理解三者的生存环境,将三者的法律身份的认同和血缘及文化上的认同区别开来,将融入当地的诉求与对自身族群文化的传承区分开来。   缅甸华人作为一个统称,实际上成分复杂,可粗划分为华人、果敢族和(勐稳)白马族。但华侨、华人、华裔、汉族、中国人等这些在中文中含义不同的词汇,在缅语中都被称为“德佑”。该名称据一些学者考证,是缅甸首个统一王朝蒲甘王朝(1044?1297)时期流传下来的,是对“鞑虏”的音译。缅甸的德佑主要为云南籍、福建籍与广东籍。云南籍德佑主要分布在北部,而福建和广东籍德佑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多数德佑,如今已发展到第三代、第四代,虽然属于外来民族,但根据不同时期的政策和不同地区的政策实际执行情况,以及一些“技巧”(如民族一栏写上其他民族成分),他们所拥有的身份证是不一样的。
  位于中缅边界缅甸掸邦第一特区的果敢族,虽是“明末遗民”,说汉语、写汉字,但在法律身份上并不属于缅甸华人,而是属于掸族的一个支系。因此,果敢人也能生而拥有缅甸公民证。不过由于该地区特殊的政治环境,以及果敢族本身对民族和国家的认知,果敢人持有着不同身份证,甚至有的没有身份证。
  大勐宜地区位于果敢特区西部,两者之间隔着丹伦江(中国称之为萨尔温江,中国境内为怒江)。勐稳是大勐宜地区的一个村落,夹在克钦独立军(KIA)和掸邦军(SSA)两个民族地方武装组织的势力之间。现在一般以大勐宜为地名,勐稳为民族名。大勐宜和勐稳均为掸族语。勐稳人和果敢人说的是两种不同语调的云南方言,但是不能将两个族群与祖籍云南的华人混为一谈。
  据腊戌市(勐稳)白马民族文化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杨中善介绍,勐稳人自18世纪就已定居该地,比果敢族还早,符合1982年《公民法》对原住民的限定。(勐稳)白马民族文化总会主席、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简称巩发党)议员王国达(缅文名吴敏伦,U Myint Lwin)在前军政府时期就与领导人丹瑞大将关系良好,王国达积极地投入到勐稳人的民族身份认同工作之中。目前缅甸勐稳人约有26万人。
  虽然,勐稳早在2000年就已改称为(勐稳)白马,但大勐宜地区勐稳人多不识缅语、缅文,在民族及国家认知上较为模糊。再加上中央政府不同时期的考量,及当地政府的实际政策执行情况,使得勐稳的公民身份和果敢一样复杂。因此,此次勐稳人入籍事件并非是一些媒体所说的勐稳华人突然“弃汉入缅”,而是对缅甸(勐稳)白马民族身份管理的长期混乱进行规范化。勐稳人在当地与缅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均相处融洽,此次勐稳民族身份的再次确认,当地缅族和少数民族均是支持的,仅仅有克钦独立军、掸邦军和南方的部分缅族排华势力表示反对。
  吴登盛离任前的决定
  探讨吴登盛总统为何在离任之际赋予勐稳人公民身份,首先需要了解王国达及勐稳人的身份诉求和政治倾向。作为世代居住在大勐宜地区的勐稳人渴望自己能与其他原住民拥有同等的公民身份。一些勐稳人曾于2014年恳请时任出入境与人口部部长吴钦宜(U Khin Yi)帮助他们修改身份证上的民族栏。据报道,2015年11月缅甸大选前,大勐宜地区曾流传过一份为巩发党候选人拉选票的通知。王国达作为巩发党党员,现在连任掸邦议员。吴登盛政府的决定很可能是兑现双方在大选中的“交易”——勐稳人投票支持巩发党,巩发党政府则赋予他们合法的公民和民族身份。这一决定也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在未来的选举中为巩发党守住一些选票。
  但是,这并不是吴登盛政府做出的唯一有关民族问题的决定。吴登盛总统在2016年3月30日正式离任前,还做出了另外两项较为重大的决定。一是3月11日宣布解散缅甸和平中心(MPC),将其资产全部转移给两个独立的非政府组织——缅甸构建和平对话中心和和平与发展基金会。缅甸和平中心成立于2012年11月,曾在与少数民族地区武装的停火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悉两个新组织由前缅甸和平中心的核心成员建立。二是3月29日宣布解除若开邦的紧急状态,政府军不再为这一地区提供日常安全保障。而若开邦自2012年以来民族和宗教冲突愈演愈烈,安全局势持续恶化。
  综合来看,吴登盛的这些决定也都意在对其任期内巩发党的主要民族政策画上一个句号,与新上任的全国民主联盟(NLD,简称民盟)政府分清功过,并划清政策界限。而掸邦首席部长吴林图(U Lin Htut)就(勐稳)白马族身份事宜表示,他上任后会重新审核此事,并承诺会根据民意(包括反对的声音)做出一些改变。可以预见,(勐稳)白马族的公民身份落实和融入可能在未来面临挑战。
  多元民族政治的未来
  勐稳人身份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特例性事件,并不一定预示着缅甸身份制度和民族政策的重大转机。相比勐稳人的身份问题,在缅甸更为复杂的、也最为国际社会诟病的是孟加拉裔即罗兴伽人的身份困境,因为后者涉及持续的族群冲突、甚至人权问题。面对若开邦的冲突局势,民盟在2015年才首次要求当时执政的巩发党修改《公民法》、放松公民身份限制,然而民盟也认为在缅甸不存在罗兴伽族。
  接手执政的民盟当前面临着内外压力,但尚未决定是否修改或废止相关的身份或民族法案。除了1982年《公民法》外,还有2015年颁布的四部“种族和宗教保护”法律,尤其是《宗教皈依法》。民盟中央委员会成员、下议院立法委员会领袖彤彤亨(Tun Tun Hein)在2016年2月表示需要重新研究现行的所有有关公民身份的法律,才能决定如何修改。
  同时,民盟在新内阁中任命巩发党代表吴登瑞(U Thein Swe)担任劳工移民与人口部部长、任命前巩发党成员吴昂哥(Thura Aung Ko)担任宗教事务与文化部部长,意在躲避一些针对罗兴伽族群问题的批评。吴昂哥近期因为在受访时表示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是客籍公民而广受批评。然而,借助前巩发党执政经验的结果也可能使相关政策得以延续,但解决民族身份问题仍然困难很多,缅甸民族融合依旧前路漫漫。
  (胡然为英国化险咨询全球风险分析部分析员;亨凯为缅甸华人、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生)
其他文献
割裂、分流与汇聚  ——东亚现代化进程与中国角色  进入21世纪,作为全球瞩目的新兴大国的中国,如何在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发挥作用?回顾东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分析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在这一进程中的相互关系,可以为我们把握当下、规划未来、明了中国的角色带来一些启示。2017年12月31日晚,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全线点亮灯光,迎接新年的到来。从割裂到分流的东亚现代化  东亚地区的现代化大致始于19世纪
4月2日,埃及全国选举委员会主席拉欣·易卜拉欣宣布,现任总统塞西在2018年埃及总统选举中赢得97.08%的有效选票,成功获得连任。易卜拉欣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此次总统选举共有2425萬选民参加投票,投票率为41.05%。3月31日,埃及议会发言人萨拉赫·哈萨布拉说,新总统就职仪式将在6月初举行。在2014年5月底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塞西以96.91%的得票率首次当选埃及总统。
9月14日,新加坡第八任总统哈莉玛在总统府宣誓就职。    据报道,哈莉玛是新加坡首位女总统,同时也是新加坡通过总统选举保留机制选出的首位总统。在就职宣誓中,哈莉玛承诺将忠诚地履行职务,维护新加坡和新加坡人民的最大利益。哈莉玛还表示,一些新加坡人不希望通过保留机制来维护新加坡多元种族身份,她尊重他们的看法,也期待新加坡能通过非保留机制选举出来自不同民族的总统。  本届新加坡总统选举首次啟动了保留机
8月18日,德國总理默克尔在德国首都柏林以北的梅泽贝格小镇与来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此次会晤是2014年乌克兰危机导致德俄关系恶化后,普京首次访问德国。在叙利亚难民问题上,普京与默克尔支持在俄罗斯、德国、法国、土耳其四国框架内讨论叙利亚问题,并共同呼吁欧盟帮助叙利亚难民返乡。在乌克兰问题上,双方均强调了落实明斯克协议的重要性。对于伊朗问题,默克尔说,德国支持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但对伊朗在也门和
5月20日,委内瑞拉举行总统大选。当晚,委内瑞拉国家选举委员会宣布,执政党统一社会主义党候选人、现任总统马杜罗再次当选委内瑞拉总统。对92%选票的统计结果显示,马杜罗获得582万余张选票,得票数第二的进步前哨党主席法尔孔获得182万余张选票。此次大选投票率为46.01%。包括西班牙前首相萨帕特罗、厄瓜多尔前总统科雷亚在内的来自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约200名国际观察员见证了选举过程。得票数位居第二的
据韩媒报道,韩国国防部发言人文尚均2月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若韩国能同时运作正在研发的远程地对空导弹(L-SAM)和“萨德系统”(THAAD,末端高空防御系统),将有助于国家安全。  文尚均说,萨德系统是针对朝鲜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助于韩国国防安全。美国政府正在内部讨论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系统的事宜,但尚未向韩方提出就萨德系统进行协商的请求。  此前,韩国总统朴槿惠1月13日发表对国民谈话并举行记者
7月25日,巴基斯坦举行国民议会及省议会选举。根据选举委员会公布的结果,除推迟投票的两个选区外,在270个选区相应的普选议席中,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以下称“正运党”)赢得115席,上届执政党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以下称“穆盟<谢>”)赢得64席,巴基斯坦人民党(以下称“人民党”)赢得43席,宗教政党联盟“联合行动同盟”赢得12席。正运党崛起成为巴国家政治生活中令人瞩目的新现象。    正
7月17日,日本与欧盟宣布完成自贸区谈判,签署《经济伙伴协定》,拟于2019年3月生效。这是一条大新闻,一则,发生在“贸易战”蜂起之时;二则,高版本,基本实现零关税。特别是日本,首次承诺农产品市场开放(除大米外,10年过渡期)。  看来,日本是痛下了决心的。日本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大战略的考虑。日本经济成功基于“贸易立国”,尽管如今对外贸易在日本的GDP中占的比例并不太高(进出口占GDP28%,出
4月27日和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就当今世界之大变局以及中印关系未来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中印作为当今世界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领土相接的新兴大国,两国关系的意义已超越双边范畴,对全球多边治理产生重要影响。2018年4月28日下午,印度总理莫迪结束访华之旅,登上专机离开武汉。中印合作推动“东西方共同治理”  中印在全球
8月27日,美国贸易代表(USTR)办公室发布声明,美国和墨西哥达成初步贸易协定。此时距离2017年8月16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重启北美自贸协定(NAFTA)谈判过去了一年。一年来,美加墨三国共完成七轮谈判,就部分章节的内容达成一致。但在特朗普政府强势施压下,三方的初心并未一一得到满足,也成为新版NAFTA尚未达成一致的重要原因。重启谈判时美国兴致勃勃,但墨西哥并不情愿。尽管加拿大希望推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