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石艺、石道之百辨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gean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石者若缺乏历史文化感,总容易用制式的标准或眼光在表象上争议或挑其毛病。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文化的肤浅,艺术与文化涵养的不足。进入不了石头与“石性”本身的情境及深度精神境界。
  雅石家族里的精英,每一块精品石,本身就是一部地质史的千古传奇。
  赏石是艺术涵养与人文精神的训练,高等的甚至要了解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西方当代艺术理论、雕塑精神等文化哲学,能对古今艺术品审美、鉴赏、训练……等等。达到深刻体悟赏石的历史审美、人文审美、艺术审美、精神审美、自然与道的审美等等。
  何谓石之艺?何谓石之道?
  是肉眼的看?还是精神层面的涵養与心灵的冥契与领悟?
  何谓艺?何谓道?
  艺在何处?道在何方?
  石之美,在于它“自在自如”的显现,人虽为审美的一方,但不能有太多虚妄与攀缘;人虽为万物之灵长,但与自然大道相比,是那么的渺小和可怜。赏石要有随顺万物的心态,不能有太多主观的一己管见,障蔽自然。就像天真浪漫的孩童和耄耋老人看到的石上之美可能是最纯粹的,因为他的第一念(初心)就是如此。
  赏石要有大心胸和平和的心态,对一块石头要有包容和全面的考量,尊重他作为审美主题的地位。一块石头好与不好,美与不美,和赏石者的激情状态、眼界阅历、心境涵养的层次,功利心态是有直接关系的。最终要看对方内心的感受,不必强求一致与对立。
  高手的赏石通常是默契于心,默然无言的。
  把石头归还给自心,把石头归还给石头。
  ——张鸿明
  张兄所言甚是。
  若将石提升到了道的境界,人就会越显无知,极其渺小。
  学海无涯,自然之前,人类所知极其有限。发想也是因为如此?!能将赏石世界推进到另一个更广的境界。
  赏者,如阅无字天书般,博览而学之不尽(探索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就不会赏个几年过去,常感索然无味,在与石共存的过程中毫无所获,人生哲理的启迪,实在可惜了点。
  上智者言道:万物皆是道,处处是道者,平常心是道。佛陀将贪嗔痴与菩萨心视为同等。两者皆为,何其难得之修境。若想赏石也如此,通达自然,则开启智光。
  从通俗欣赏石头来说,眼到则通心,心到才有可能直上通往自性。
  若无先从眼观(表象观),何来渐次精进、升华、通达自性的门户(与人类文化艺术通达融为一体,接轨、通识地来解读石头这本无字天书)。
  佛说不可言佛,道说不可言道,石说不可言石!
  石者不可论之,极其有道理。但是,上智者少,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凡俗之人(包括我在内)能心会、体悟者,个中少耶,难矣。
  所以一般如我者,就难免会有论石的活动发生。从论求知道,论石过程要做到无争之争、毫无争议,难矣!
  因为论者必须要先懂其论点,才能提出论点,并且要有一颗包容之心,才能产生真正的良性讨论,包容不同的论说,从中学习各自所长,摒除劣处,产生一个新的平衡论点。
  毕竟人与海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能学海容纳百川干河者,少数。
  其实,在普世观来说,论石观点有争议,才真正符合现实世界的人性,也才是赏石之道必经的真修行吧(不同即是修行)。
  赏石,无疑是一种视觉的艺术。皆是通过眼睛观察来开启心灵(等同雕塑与绘画的艺术),与音乐及他类艺术知感接收略有不同,但仍有互通之径,如万法殊途同归之理,同妙。
  石艺,石道及其背后的蕴涵为何?
  如何能从石头之中观到自性,而有所体悟于自然,再从自然寻索到那个原本的自我,谈及文化或天人合一,道还是艺,则因个人的即时环境而有所异变,所领略的深广自然也有所不同。
  然艺术两字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词汇,所有艺术活动皆是以人的审美眼界为根本、为轴心。然而,在外星人、昆虫、植物的眼中,何又谓艺术?何谓美?在不同的物种之中,所谓艺术,所产生的知感定义,自然会有所不同。
  最后,张兄好文分享,弟获益匪浅,亦有感而发,赘言冗长,乱无章序,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如有不妥,未达善理之处,请多多海涵。
  ——林英男
其他文献
说起文化,那是洋洋大观。其中赏石文化,虽属冷门,却也古老,是泛文化课题中永恒的母题。无论从哪个角度涉足,再往哪个方向延伸,赏石与各种文化现象之间的联系,总是千丝万缕。  西方人思维严谨,因而偏爱矿物晶体与化石。东方人情调浪漫,大多喜爱人文观赏石。在观赏石(包括日本的水石,韩国的寿石)这个大家族中,文化走向最具交集的,莫过于磬石、灵石与禅石了。  磬石,初始是当乐器使用,后来作为奇石供人赏玩。它给人
期刊
从看石为石,到看石非石,再到看石乃石,三重境界的哲理禅机,正好说明中国人与赏石的关系为物我两忘。赏石不仅成为文人生活的必须,更成为文人精神的寄托,所谓“以器载道”,石是一种载体,而赏石是方式,也是态度,形而上落实到形而下的生活道法。书如石,读书如赏石。若你读书,石易懂,若你读石,书亦通。赏石或读书都会有难解之时,读书若晦涩,静静地读石,读石若难解,静心看看书。读书读石都是读内心的那一份爱石之绪。 
期刊
大会时间:2017年11月4日-7日  大会主席:MR.Tsang-Shing Chen(陈仓兴先生)  执行长:Mr.Ming-Dou Yan(颜明道先生)  大会地点(三处):  1、彰化县溪州公园,占地123公顷(大会开幕及闭幕及主场馆,展出台湾盆栽,含“华风展”、“作风展”、“全台湾榕树盆栽展”,以及台湾雅石展),并有国际盆栽大师现场表演。  2、彰化县溪州万景艺苑(以展出贵重及珍藏盆栽为
期刊
两年时间,投入500万?  一辆贴满宣传信息的丰田酷路泽(V8),行动中的活广告,开到哪里,宣传就到哪里。  赶了两场展,铲了三个摊。  这些举动,对于一个刚涉入石界不久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都有些“疯狂”。更何况,还是一个开汽车租赁公司的外行。  但是,对于宋建军这位钟情于蛋白石的黑马来说,却是他思考后的选择和执着。  早在2016年年初,就听哈密石友说,当地石界杀出一匹黑马,而且只收蛋白石,八零
期刊
凡一切有审美价值的事物,统称为艺术。只要能给人美感,引起共鸣,丰富人类心灵的作品就是艺术,艺术不应该只是人原创的。一颗雅石令人爱不释手,给人以心灵净化、生活美化,它是自然艺术。玫瑰石水墨石画也是自然艺术(原质艺术)。  当我们有幸亲眼目睹美石大展,在这些精美的美石背后,拥有许多美的故事以及美的发现、美的回响,更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文化素材,这就是一种艺术的飨宴。  美是什么?凡是能令人赏心悦目的事物都
期刊
半夜枪声  2016年11月26日晚上,我在睡梦中被枪炮声惊醒  打开手机一看,时间是半夜11点多。微信朋友圈上有消息了,缅甸在打仗一伙武装分子要炸南拔河公路桥,在缅甸木姐市与班坎村之间与政府军爆发了武装冲突,并有炸弹落入中国境内。冲天炮“哒哒哒”的响声让人惊魂,上千缅甸百姓闯关涌入姐告。  战场距离我住的玉石店只有3公里战争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我所在的地方是云南省瑞丽市姐告边贸区,东、南、北三
期刊
【本刊记者 晁彩红】2016年9月8日,银川市观赏石协会在银川市国贸新天地酒店举行成立大会。银川市的奇石藏家、玩家、石友及媒体欢聚同庆。  大会选举宁夏悦海新天地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立平为第一届理事会会长;王光银、康全宝、叶海锦、崔志强、王耀武、许长青、穆荣为副会长;宁夏四方九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亮为秘书长;谢金山、高万金、范金山为高级顾问;朵永毅、陈西、安平、刘粟平、俞爱山、刘学军、朱
期刊
【本刊记者 刘玉 石雪琴】2016年9月12日上午十点,乐山三江奇石文化交易周(乐山首届三江奇石文化交易博览会)在乐山市嘉州长卷天街隆重开幕,此次展会可谓是长江石展推出的升级版,本次博览会由乐山市委宣传部和乐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四川文化厅副厅长窦维平为本次开幕式致辞。  乐山的赏石文化深厚,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在乐山汇聚,三江水滋养了乐山奇石,所以在此次博览会上提出了三江奇石的概念,将三江
期刊
【本刊讯】9月16日,正值中秋佳节,“首届嘉峪关丝绸之路精品观赏石品鉴大会”在当地三禾雄关奇石城靓丽开展,为随后的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助力,更为石友们奉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品大餐。  组委会前期征集众石友的精品,最终遴选展示了三百多方奇石,形态各异、百花争艳。据了解,所展奇石几乎都为嘉峪关当地讨赖河出产的画面石和祁连彩玉,以丝绸之路、东方文明为主题,彰显雄关本色。  据了解,此次展会是嘉峪关
期刊
【本刊讯】9月6日,北京十里河奇石花卉文化城首届奇石展圆满落幕。此次展会是十里河奇石城重装开业后的一次盛会,在设施及环境上都有了更大的提高。早在展会前三个月,展销摊位就已被预订一空,这已充分说明了十里河的实力。  十里河地处北京商圈、邻近潘家园以及 CBD 高端社区,交通便利、专业影响广泛。在过去的十年间,十里河奇石城已逐渐完成了资本和名声的积累,是国内外石友淘宝的必到之地,并已成为全国性石市的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