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 :无线互联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9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C语言程序设计”是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一门课程,实践性特别强。文章分析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提出对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1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1 学生理论基础参差不齐
  “C语言程序设计”主要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一般都有个适应过程,许多学生对于程序设计是第一次接触,脑海中对程序设计没有任何概念,这类学生教起来就比较费时、费力;而少数学生高中就接触过程序设计,有一些基础,这类学生教起来就比较容易。且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有时老师为了达到完成进度的目的,就容易忽视一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这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会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长此以往,就会有懈怠、厌学等情绪。所以,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2 学生在实训中对编程错误处理能力准备不足
  对于刚接触C语言的学生,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是编译与连接时出现的错误;对于入门后的学生,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是运行时出现的逻辑错误。由于错误都是英文显示,而学生的英文水平一般,许多学生对英文提示的编译与连接时的错误和运行时的逻辑错误有天生的畏惧心理,很难读懂这些错误提示从而未能把这些错误解决掉,故编程中出现的这两类错误对学生来说很具有挑战性。
  1.3 教材不合理
  当前,“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材可谓是多种多样,大部分教材把基础知识安排在前面,然后安排变量和运算符,最后安排控制语句,即使在以后的内容中谈到完整的编程,但是把一大堆枯燥无味且难以理解和记忆的语法规则安排在怎样编程之前,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没有兴趣,也不容易记忆,最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调查,学生早前形成的逻辑思维,特别是数学思维,与现在C语言程序的编写有相当大的差异,学生都渴望有一本知识内容循序渐进,且对一些实际问题深入分析,可以慢慢把学生引入自己能动手编程的教材。
  1.4 教学方法单一
  C语言思维、理论知识较多,内容抽象难懂,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讲,只学习理论知识,不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设计思维、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那么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1.5 教学评价单一
  传统“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考核主要依靠学生的笔试成绩,也就是用纸质闭卷考试的方式作为主要考核依据,这是由对“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门课除了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为了使学生掌握“C语言”这门编程课程并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实践中的编程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笔试成绩定天下的评价方式。
  1.6 课程思政环节薄弱
  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任课教师对思政方面的理解透彻性略显不足,在思政方面的教学规律和要求的专业性上的掌握也有所欠缺,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吸取的一些思政元素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以下思政元素: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价值观等[1]。大多数“C语言程序设计”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只关注知识体系的研究,而忽视对职业需求和核心素养的关注。同时,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学习与思政教育之间彼此隐含的密切联系往往被教师忽略了。很多教师重教学,轻思政工作,他们认为思政工作是班主任、辅导员及思政教师的责任,所以课程思政任重道远。
  2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采用分组式教学
  对于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师可以在前期教学中了解,比如通过提问、作业等判断学生的基础,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里都有好、中、差的学生,由于代码都是英文的,每组中尽量安排一个英文成绩好的学生。教师讲解完一个案例后,让每组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基础好的学生掌握得比较快,让他們对同组的中、差同学进行讲解,英文好的学生从中协助,这样来解决教师没有分身术的短板。通过讨论,基础好的学生得以巩固知识,基础上差的学生相当于又听了一次案例的讲解,教师需随时参与他们的讨论并提供引导和帮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增加了他们彼此之间的感情,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2.2 解决编程错误的一些手段
  对于在C语言实训中编译与连接时出现的一些常见错误,教师在示范编程的时候,可以在特定情景下人为地制造一些错误,然后和学生一起观察下面的错误提示,帮助他们理解这种错误,教会他们如何解决这一类错误。例如,在第一次实训课时,教师在一个程序正确运行后,可以故意用一个中文符号替换一个英文符号并且把其中一个分号遗漏掉,带着他们看下面的错误提示,并让他们理解并记住提示中经常遇到的英文单词,以此种手段来解决编译与连接时出现的一些常见错误。对于大多数学生会遇到的错误,教师可以在全体学生面前讲解。对于后面实训时遇到的常见逻辑错误,可以教学生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排除:一种是输出语句;另一种是断点调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一些C语言的基本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3 选取合适的教材,
  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材种类繁多,每种教材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选择教材时应注意:一是选取的教材需要突出重点,要尽量仔细说明难点,这样方便学生自学。二是选取的教材次序安排要合理,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地对课程进行组织。三是选取的教材内容要全面,有些教材忽略了“C语言程序设计”中不经常使用到的知识点,造成学生在学习时出现一些漏洞,对某些知识不知其所以然。四是选取的教材要插入与实际相联系的实例,而且插入的实例所涉及的知识点应当与教材的章节密切对应。   2.4 教学方法改革
  大多数高校对“C语言”这门课程的教学只重视理论而忽略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死记硬背。“C语言”教学方法不能太单一,应该灵活多变,比如可以应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是案例教学法,这样理论与实际就更容易结合。例如,在讲授C语言概述这节的内容时,C语言的特点和功能用几个典型的案例来介绍,学生就会有学有所值、学有所用的感觉,这样会增加学生学好C语言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启发式教学法,这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例如,在讲授新的内容时,教师可先回顾并复习一下上节课所讲的知识,然后引出这节课将上新内容的问题,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就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好奇心油然而生,并会化被动为主动,自主完成对新内容的学习。三是讨论授课法,例如,为了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可以在授课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通过多多讨论,学生也会好好互动,一起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掌握这堂课的学习内容,而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
  2.5 教学评价改革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学生平时必须注重实训。课程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即以平时评价、任务评价、期末评价组成[2]。平时评价主要是由考勤情况、课堂表现、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等组成。任务评价就是对任务的准备、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程序的编写、任务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学期结束时把这些任务分别统计并且计算出学生的平均分。期末评价就是通过出一张试卷,试卷内容覆盖全部课程知识点,即笔试成绩。对于实训评价,要求学生在实训课中完成操作后现场提交,这样就排除学生课后相互抄袭的可能性。由于是现场提交,可以避免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发生,比如聊天,打游戏等。总的来说,期末总评价=过程评价80%+实训评价20%,其中过程评价=平时评价30%+任务评价30%+期末评价40%[3-4]。
  2.6 增强课程思政环节
  “C语言程序设计”任课教师不但要经常与思政任课教师加强沟通交流,而且需要经常观看新闻联播等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从而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C语言程序设计”任课老师要以身作则,把自己想象成班主任,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当讲到C语言的历史和C语言之父丹尼斯·里奇时,会联想到乔布斯,虽然乔布斯很富有,但是丹尼斯·里奇更应该被历史铭记[5]。这时可联系到我国的理论自信,教育学生应该抛弃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不应该只知道享乐和个人主义,而应该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建立适合社会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6]。
  3 结语
  通过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生源水平、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以此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找出一条途径,使这条途径既符合实际要求,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彭馨.高校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30):179-180.
  [2]戴晓峰,王莉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经济导报,2020(32):141-142.
  [3]谢竞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8(2):137-140.
  [4]何菊,戴彩艷.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J].福建电脑,2021(2):158-160.
  [5]罗富贵,林芳,何传波,等.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7):158-159.
  [6]刘翠翠.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科技资讯,2017(18):143-144.
  (编辑 姚 鑫)
其他文献
高职扩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次历史性发展机遇,是高职院校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教育体系、扩大社会影响、拓宽发展渠道的有利时机。但是,生源总量的急剧增加、生源结构的空前复杂都有可能给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实施及常规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治理能力、完善教育体系、加强资源建设,以提升扩招生的培养质量。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现今许多种农作物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最早从野生植物中经过不断驯化培育而成.考古发现,我国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
期刊
摘 要:拉曼光谱技术在古代壁画中应用正变得日益重要,其中对壁画中所使用颜料的分析是拉曼光谱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文章测量了大同地区一些寺观壁画中常用颜料的拉曼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红色颜料有朱砂、铅丹和铁红三种,绿色颜料为氯铜矿和巴黎绿,蓝色颜料为群青、蓝铜矿、普鲁士蓝和靛蓝,黄色颜料为铅黄,白色颜料为钛白和石膏,黑色颜料为炭黑。  关键词:壁画颜料;拉曼光谱;分析  0 引言  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分析
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是关键抓手。课程改革必须在产教深度融合基础上,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培养教学团队,深化教法改革。基于成果导向教育,对社会组织服务方案设计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取、教学实施的过程、学习成果的评价等方面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高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实施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条件是同一专业群内有较高的教学资源共享度和就业相关度。设置任选课是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现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拓展性,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结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任选课设置情况,对专业群任选课的设置进行探索实践。
摘 要:为规范动作标准及改善生产线作业绩效的问题,文章以圣加伦公司汽车换挡器装配线为研究对象,研究零件装配工位中“人—机—环”工效学,通过测定流水线各工位的作业时间,运用动作与人因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装配线各工序操作人员的动作过程进行分析,找出瓶颈工序,然后根据动作经济原则对其进行了优化,降低了作业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了企业效益。  关键词:动作分析;动作经济原则;软件仿真  0 引言  如
阳早(1918-2003)、寒春(1921-2010)夫妇,是长期在中国工作生活的美国专家.2004年8月,笔者赴寒春女士寓所采访,看见书架上摆放着一张阳早与一位中国老人交谈的照片,工作台上另
期刊
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产业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有大量需求,然而毕业生质量却不尽人意。在对无锡、常州的3家大型封装与测试企业生产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后,认为高职院校需要在立体化知识结构体系、无缝衔接顶岗实习制度、职业素质教育内容等方面做出改进,以适应我国封装与测试产业的人才需求。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在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从“全人”培养出发,重构融合英语知识与技能、跨文化职场沟通能力和综合素养为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并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实践结果显示,这一课程内容体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自我发展能力、综合素养等职场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其他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内容体系建设提供了借鉴。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AI-TPACK理论框架的提出,让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有了新的理论基础。AI-TPACK理论和原TPACK理论不同,对教师个体发展有AI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使用、教学知识的创新、学科知识表征3方面的新要求。就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文章从学校管理层面、教师自我提升、学生学习反馈3个方面,论述AI融合TPACK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AI-TPACK;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