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方法的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lyzhang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是肿瘤患者一种常见而很严重的状况。总体发生率约为20% 尤其是正在接受抗肿瘤治疗,特别是化疗的病人。低分子肝素分子量相当于普通肝素的1/3,主要通过戊糖序列与抗凝血酶结合激活抗凝血酶而产生抗凝作用[1]。我科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肿瘤血栓性疾病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将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方法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低分子肝素钙作用机制
  低分子肝素钙有多种不同的生物效应,而它对凝血过程的影响效应最具有临床意义。作为一个直接抗凝剂,它作用于凝血过程的不同阶段。低分子肝素钙的抗血栓和抗凝血作用是相互独立的,因其显著的抑制血凝因子Xa的活性2a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2 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一项国际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较静脉普通肝素有更优的临床疗效。但在使用的过程中,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易引起皮下淤血,皮下血肿,硬结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心理上造成紧张感觉,增加患者的痛苦。
  2.1 皮下淤血:皮下淤血与进针角度有关,如果进针角度是30~40度角或垂直进针过程中即把捏着皮肤的手松开,针头所损伤的区域将扩大,因为内外穿刺点不在同一位置而容易出现皮下淤血。此外注射前排气不当,药液从针头处溢出,附于针头表面,注射时带入针眼,则针眼处血管渗出,导致局部皮肤瘀斑。
  2.2 皮下血肿:低分子肝素钙经皮下注射引起局部皮下出血,血肿形成,可能与沾有药液的针尖误伤肌肉层毛细血管有关。因肌肉层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针尖误入肌肉层损伤部分毛细血管,加之该药的抗凝特性,导致局部皮下出血。
  2.3 皮下硬结:注射时进针过深,则注入肌层引起深部血肿,机化后形成硬结。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接近100%,而肌内注射的利用度会下降,同时,肌内注射时引起疼痛,皮下血肿及硬结的症状更明显。
  3 护理对策
  3.1争取掌握注射方法 排气时避免药液溢出,如有溢出注射前擦净针头上的药液。
  3.2注射部位的选择 注射部位应选择腹壁前外侧,避开腹直肌,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脐周4~10cm注射,并注意左右交替,避免在同一点上重复注射,以减少血肿及硬结的发生。孙亚丽建议采用腹壁脐周左右两侧注射,注射相距2cm/次,左手提起腹壁皮肤,使之形成一褶皱,针头垂直进针、刺入针头的1/2(一次性1ml注射器),并根据患者的胖瘦决定注射深度,此方法对局部皮下组织损伤小,不易引起出血。
  3.3按压时间及方法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完毕后,应先拔出针头后立即用棉签按压,可采用干棉签或棉球按压,用棉签按压注射部位应采用竖向(垂直)按压方式,即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立即用棉签垂直按压注射部位,受力面积小,压力大,减少了出血的机会。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时,3个手指稍用力按压针眼,增加了按压部位的准确性与按压的面积,按压时间为3min。有文献报道,低分子肝素局部压迫3min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较大面积出血率。常规采用棉签轻压,不要用力按压注射部位力度及皮肤下陷1cm为宜,避免揉搓,以免引起腹壁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禁忌热敷,防止血管扩张,引起出血。王瑩等建议注射毕停留3—5秒,可使药液基本扩散,避免拔针时药液反流而形成局部瘀斑。
  4 总结
  肿瘤血栓性疾病越来越被重视,而低分子肝素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其主要的治疗措施。我科现对肿瘤化疗期间同期进行低分子肝素的注射,以积极预防肿瘤血栓性疾病。这也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大一,孙艺红.低分子肝素与血栓栓塞性疾病[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2):198.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重点研究和探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随机将这72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给予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将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两
【摘要】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和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HPV-DNA)联合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效果。方法 对2010年9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1例妇科患者进行TCT和HPV-DNA的筛查,观察比较TCT和HPV-DNA的单独筛查和联合筛选的阳性率,再对其进行病理组织活检,比较TCT和HPV-DNA单独筛查和联合筛查的有诊断符合率。结果 581例患者TCT检查阳性
【摘 要】目的:探讨清热消炎宁联用小剂量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清热消炎宁治疗组(48例)和常规激素对照组(48例),治疗组予清热消炎宁胶囊早中晚三次口服,每次4粒,同时口服强的松0.5mg/(kg﹒d),待血小板恢复正常后,激素量递减至5-10mg/d,维持用药3个月。对照组予强的松片口服1mg(kg﹒d),待血小板恢复正常后,激素量递减至5-10mg
【摘要】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应用价值。方法 具体做法收集肝癌伴脾亢患者,按抽签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行TACE同时行PSE。对照组单纯为患者行TACE。观察病人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肿瘤缩小等情况和术后反应,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TACE联合PSE治疗肝癌合并脾亢可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象,肝脏肿瘤及脾脏亦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