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b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一篇作文得到的分数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到考生的语文成绩乃至学生未来的命运。如何学习写好语文作文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讲都是一件有意义的十分重要的事情,语文的考试和复习重点就在于写作。就高中语文作文现状来看,普遍存在大量问题,学生写作文没有创新意义、作文形式主义化、缺少内涵等,这些问题都是阻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提升的顽疾。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高中语文的教育现状,深入探究了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性的快速捷径。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创新性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规划的不断完善及教育机制与时俱进的不断变更和深入钻研,目前我国的高中语文作文相比以往,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过去的语文考试附属考项转变成了现在占有大比分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分数逐渐增加;由于作文的分数占的比重比较大,成了语文整体分数的直接影响体。可以说,一篇作文分数的高低,会直接决定语文考试分数的高低。如何改变语文作文教育的传统观念和对策,成为提高语文作文写作质量的一项重要环节。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缺乏创新性。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兴起,各大院校如同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在广大的教育行业当中,目前有很大一部分高中教师存在教学思想上的盲点,并且普遍应用教育模式化、死板生硬的教育方式。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主要列举往年的高考作文例子,分析每年高考所出的题目,让学生做参考,同时给学生们指出几个名人名言,或者优秀作文当中可以借鉴的句子让学生死记硬背,加深积累。其实老师这么做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这样的做法死板、模式化,这种方式下培养的学生,写作时非常死板,根本就不具备任何的创新变革性。作文教育的死板和模式化并不仅仅这么简单,极个别的教师甚至在教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会完全按照一个固定的套路审题,仅仅是机械地为学生进行范文实例的解说,让学生生搬硬套。应用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写作思维,而且使学生的习作失去了自主创新精神。
  (二)语文写作时的创新只重视形式而忽略内容。对于高中生的写作创新,已经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制度的要求下开始强调。然而,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对整篇作文的结构主体和规划布置形式进行创新的要求,相对来看,作品中的实际内容反而被忽视了,似乎有点分不清主次,并且这种做法对于写作的实际水平提升来说,效果并不强。除此之外,这样的教育方式还可能致使高中生在拿到题目以后,直接生搬硬套固定的格式,如同数学套公式一样,这样,学生对于作文创作的思考就会慢慢陷入僵化,甚至不考虑套用的题材是否符合实际的需要。可以说,这种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于写作的自由性和能力的发挥,并且对于学生自主的作文创新性培养,起到了一定的干扰。
  (三)只强调修辞之美,忽略实际内容。在各大院校当中,大部分语文教育职业工作者在教导学生写作之前,经常会找来大量的诗词歌赋和名人名言让学生积累。这样的做法,虽然会让学生在写作文时增强了整篇作文修辞手法的优美性,但是忽视了作文的实际内涵是实用性,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以后,往往会驴唇不对马嘴,学生会为了追求优美的修辞而忽视了实际想要表达的东西,最后导致实际结构错乱不堪。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之后,往往不会得到高分。
  二、提高高中语文作业教学创新性的有效方法
  (一)品味生活能够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所谓一切的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写作文同样在艺术的创作范畴之内。高中生写作文想要有创新和突破,就要全面融入生活当中,作为高考语文科目当中分数比重占得最大的一项题目来说,一般能够得到高分的作文往往都是立意新颖、主题明确,具备充实的内容和有新意的结构题材。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老师想要真正让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首先就要要求学生积累一些课外的创作材料和知识,还要积极鼓励学生体验生活,融入生活,充分利用观察力观察真实生活当中的每一处微小的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对于生活进行感悟,积累经验。
  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生活,才能在创作时进行适当合理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上提高对作文写作内容的真实感和创新力。总的来说,语文作文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本身就是一个自我的认知过程,教师要积极指引学生触摸感受美好的生活,进而了解到在学校无法了解的一些事物,例如人际关系相处或者是人类的行为活动对大自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等等。学生在对这个世界的实际观察和深入体会的过程中,不但可以积累写作材料,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使学生的写作思维受到启迪,最后真正提高高中生写作的整体水平与创新能力。
  (二)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及思维的培养。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高中时期学习和复习的时间极为紧张,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量积累大量充分材料,这样才能让高中生对于作文的审题、命题和文章的开头结尾真正掌握,最后留下大量时间备战高考。要想做到这一点,就意味着忽略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思考时间;对于要求创新的语文作文写作来说,这样的教育方式很显然是不对的,单单就作文创新而言,其本身与高考是没有矛盾冲突的。不仅如此,他们反而还是互相扶持的一对搭档,正所谓心有所想,情感才能有所感悟,这些对于写作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根据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思想和情感之间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本领和发散思维的能力,真正将学生导向不同的视角,运用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对同一个事情或事物进行具体分析;教师要对学生多加鼓舞,让他们多看书,方便他们积累写作材料,提高学生修养。不但如此,我们还要积极对学生所写的文章和作品进行正确中肯的评价,尽量给予正面且积极的评论,以便增强学生自尊自信的写作信心,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创作出优秀的好作文。
  (三)畅所欲言,开拓思维。近几年来看,我国高考语文中的作文题材往往与生活非常相近,并且很重视考生的自主发挥和想象力的培养,像2010年某地区的语文高考的题目就给出了绿色生活作为写作题材,这样的题材不但十分新颖,而且与我国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政策相结合。同时,我们经常提到的节能,可以与绿色这个词汇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学生能够充分自主发挥想象进行思考,将生活作为编写作文的参照物,不至于让考生胡思乱想地瞎写;由于与真实生活比较贴近,因此所写出来的作文更有真实的感觉。总而言之,写作只有充分进行知识的储存和世界生活的感悟,才能在写作时大胆创新。
  任何文章都有自己的情感和灵魂,对于作文来说,没有情感的作文就好像是枯井里面的落叶,没有创新性的作文就像是地上层层的灰尘;作文的创作失去了创新性就是能够算得上是一篇单纯的流水账,无论修辞手法再好,也不能算是华丽的文章,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写文章的过程中千万不可以只注重形式上的创新,而忽视实际的内容,高效的教育方式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性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瑞霞.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2]李艳.在自由的芳草地上驰骋—探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新模式[J].作文论导报,2011(12).
  [3]韩炜.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08).
其他文献
该文对镍基高温合金上激光重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高温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ZrO〈,2〉陶瓷涂层为细化柱状晶,柱状晶晶界处含Al、Ti等元素,NiCoCrAlY结合层为奥氏体胞晶。相分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是:“学生须能读书、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
利用CO〈,2〉连续激光器,对耐热铸铁表面进行了Ni基WC、Ni基WC中加入少量稀土(CeO〈,2〉)等合金粉末的激光熔敷。研究了不同成分激光熔敷层的高温硬度、高温干摩擦磨损性能,对磨损后的表面形貌进行
该文根据相变原理及热弹塑性理论以及通过分析等温、变温型相变的规律,提出了一种新的激光加热相变数学模型。给出了考虑相变、变物性系数的热传导方程。进而计算了激光相变过
以Ni80Cr20、CrC、Ag、CaF/BaF四元混合粉末为原料,利用激光熔敷技术在γ-TiAl金属间化合物合金Ti-48Al-2Cr-2Nb表面上制得了以γ-TiCr为基体、以初生MC及MC为耐磨相、以弥散
摘 要: 小学语文是具有创新性的一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语文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针对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策略,旨在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有效而扎实。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策略 教学改革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精神,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在C-Si-B激光合金化和Fe-C-Si-B激光熔覆的基础上,通过往熔覆粉末中加知适量钛粉和WC陶瓷,在钢和铸铁表面均获得了组织均匀、细化、无缺陷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层。这种熔覆层具
直流电镀所得Fe-P非晶合金镀层很脆。该文介绍了用交直流迭加电流电镀Fe-P非晶态合金的实验结果。选取不对称因子K=9.4,当镀层厚度不是很大时可以获得韧性良好的镀层。但当镀层厚度大于100μm,交
该文利用激光熔敷方法在A3钢表面制备镍基WC梯度复合涂层,并分析了涂层的微双结构、硬度及耐磨性。结果表明,涂层的组织为镍基固溶体加少量硼化、碳化物及硬质相WC,其中WC颗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