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防为主提前准备织牢水旱灾害防御网

来源 :中国防汛抗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han0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本情况rn重庆市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主要受高空西风环流、印度洋、太平洋季风控制,锋面、季风活动频繁,雨量充沛,雨季分明.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000~1400 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每年5-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5%.汛期暴雨频繁, 6-8月的降雨量可达全年的50%.大巴山暴雨区位于渝东北和陕南、川东北、鄂西北结合部,其巫溪县建楼站暴雨中心的年暴雨日数达7.7 d,重庆其余地区每年平均有6~9次局部和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境内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水系发达.流域总面积10000 km2以上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等7条,流域面积大于3000 km2的河流18条,流域面积1000 km2以上的42条,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河流有274条,流域面积在50 km2以上的河流510条.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境,在境内流程约690 km,乌江、嘉陵江为南北两大支流,形成不对称的、向心的网状水系.境内河流除任河注入汉江,酉水注入北河汇入沅江(洞庭湖)、濑溪河和清流河注入沱江外,其余均在境内注入长江汇进三峡水库.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交通投融资改革的深入,交通产业也在积极融入市场经济大潮,许多交通企业都在借助改革的契机,深入实践多元化经营战略,推进交通关联产业发展,探索打造综合交通产业新业态,拓展企业收入来源,从而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不少省级交通集团因本省整体路网通行费收入“入不敷出”,为保障平台功能发挥,也纷纷实施“双轮驱动”,形成以交通经营型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模式,具体做法包括:拓展服务区商业功能,积极发展新能源.
针对2021年郑州“7.20”洪涝灾害引发的社会对于城市型洪涝灾害防御对策的疑问,对防洪排涝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说明,举例分析了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效果,介绍了日本东京都暴雨基本对策和我国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市的防洪(潮)及内涝治理体系,为今后各地制定城市型洪涝灾害应对策略和明确发展重点提供借鉴。
对微米级SiC/Ni-Co-P复合镀层用作代铬镀层进行了研究。采用恒电流沉积的方法在钢片上成功制备了微米级SiC/Ni-Co-P复合镀层。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讨论电镀液组成对镀层宏观形貌、微观形貌、复合量、硬度等的影响,获得硬度(HV)为646.11的微米级SiC/Ni-Co-P复合镀层;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的微米级SiC对镀层形貌及微粒复合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表面强负电性的微米级SiC参与电镀得到的微米级SiC/Ni-Co-P复合镀层,表面微裂纹少且更加平整无孔隙,微粒含量较表面带正电性和弱电性的SiC更高
2021年7月20日郑州发生的极端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为总结经验教训、分析灾害原因,将郑州暴雨过程分别移植到深圳市、北京市,利用城市洪涝仿真模型进行模拟推演。模拟分析结果认为,此次极端暴雨无论发生在深圳还是北京,都会产生严重的洪涝灾害,都有河道漫溢、严重积水的情况发生。单一地通过工程措施提高城市防洪标准的做法,可以应对标准内的降雨,但无法应对超标准的极端暴雨事件。因此,建议从流域、区域、城市层面进行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的联排联调,统筹管理;提前模拟不同降雨条件下尤其是超标准大暴雨的城市内涝风险,预测
基于河南郑州市“2021.7.20”特大暴雨,将同等强度暴雨情景移植到云南昆明市,利用城市洪涝模型模拟计算昆明市区的洪涝情况。模拟结果显示,昆明市区主要河道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漫堤情况,大部分城区发生0.15 m以上深度的积水,积水点共821处,其中积水深度大于2.00 m的89处,1.00~2.00 m的195处;主要道路严重积水,部分主干道积水深度超过2.00 m。郑州市“2021.7.20”特大暴雨远超过城市正常排水能力,洪涝灾害难以避免。根据模拟分析结果,结合洪涝工程现状,提出了以系统治理思路完善昆明
受气候变化、快速城市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多重影响,我国城市面临的洪涝形势十分严峻。2021年7月17日开始,河南省遭遇持续性极端强降雨,特别是郑州市“2021.7.20”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使得“城市看海”问题又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而且由于汹涌奔腾的洪水,城市街道变成了一条条水流湍急的江河,“城市看江”又成为城市洪涝灾害中新的威胁,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遭到毁灭性破坏,数千车辆化为废铁,经济损失惨重,“城市看江”的危害远远超过“城市看海”。对近年来我国城市极端暴雨洪涝事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以沿海城市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安全、生态、环境等的需求也在持续提高,防洪安全作为城市安全领域中最重要一环,对于城市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历经多年规划建设,大部分城市都具备了基本的防洪能力,同时也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如人口密度大、资产集中度高、基础设施差等,均导致在面临洪涝灾害时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损失。通过城市洪涝易损性评价,可以对城市防洪的薄弱区域、环节开展针对性防治措施。运用陈守煜教授等人提出的可变集理论及其洪涝易损性评价方法,构建适合于北京地区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以行政
2021年6月1日入汛以来,松辽流域天气形势复杂多变,截至8月底,流域共发生12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383.40 mm,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总体呈现“过程多、强度大、北多南少”的特点,降雨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7月,多雨区位于嫩江、额尔古纳河及黑龙江干流.受降雨影响,流域洪水发生早、范围广、时间长、量级大.黑龙江干流上游发生50年一遇特大洪水,同江以下江段发生大洪水,松花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中洪水),嫩江发生3次编号洪水,共有44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其中15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6
期刊
以北京市东城区为研究区,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开展海绵城市改造效果分析研究,通过2018年8月11日、12日的场次降雨实测流量过程、积水深度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对研究区降雨重现期为1 a、3 a、5 a和10 a的管网排水能力评估发现,引起研究区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有:研究区管网排水能力普遍偏低、不透水下垫面面积占比高、局部微地形低凹等因素。通过模型模拟发现,当研究区内的新建、改建项目按照《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 11685-2013)中要求实施后,排水能力不足1年一遇管网长度比例减
汛情特点rn截至8月底,四川全省平均降水量664.8 mm,较常年同期偏多3%.主要江河来水以偏少为主,除渠江偏多1倍以上,沱江上游偏少9成,安宁河、雅砻江、大渡河中下游、涪江上游、岷江、青衣江、嘉陵江上游偏少1~3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