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伦理矩阵的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保育机制探究:逻辑、困境及发展路径

来源 :世界林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b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中以环境伦理观为思想基础,以伦理矩阵为研究方法,通过专家指导并结合公众参与,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地特点对经典伦理矩阵进行调整,以生态环境、法律机制、管理机制、社区机制作为主要利益群体,以趋利、避害、尊重自主、公正正义为伦理原则构建自然保护地生态保育机制判断矩阵;通过判断矩阵识别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保育机制发展的伦理困境,并根据解析结果构建决策矩阵,进而提出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保育机制发展路径.
其他文献
一、愈伤水果和蔬菜在采收过程中很难避免机械损伤 ,愈伤是伤口处周皮细胞的木栓化过程 ,一般需要高温多湿的环境条件。例如 :马铃薯采后在18.5℃下保持2~3天 ,然后放在7.5~10℃和90%~95%的相对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CYP85A亚家族基因在棉花株高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为陆地棉株高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方法]采用同源克隆方法,从陆地棉中克隆CYP85A
我国干旱、半干旱沙区广泛采用种植植物的措施固定流沙,因其可以更持久地、可持续地发挥防护效能.固沙植物以多年生灌木、半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不仅可以良好地适应当地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