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90年代以来大学叙事中的反讽修辞

来源 :当代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hong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反讽之所以能在1990年以来大学叙事中产生广泛影响,除了社会转型语境下文艺观转型带来的叙事策略调整需要外,还在于反讽的伦理倾向契合了知识分子“祛魅”化的现代性趋势。反讽内涵的复杂性与外延的迁延性决定了其文本形态种类繁多,纷繁芜杂,较为常见的文本形态有言语反讽与情境反讽。反讽以对话性的叙事结构使其伦理倾向显得暧昧不明,这种暧昧性决定了文本的多义性与丰富性,从而拉开了与非反讽小说的差距,显示出1990年以来大学叙事的创作实绩。
  关键词:大学叙事;知识分子;反讽
  随着小说中宏大叙事的逐渐消解,1990年以来的大学叙事,与1980年代相比,无论是叙事主题、取材倾向,还是叙述方式或修辞策略,都已发生重大变化。曾经作为新启蒙时代的那种理想主义精神逐渐被对世俗欲望的批判替代,过去那种简约、明朗、单一的叙述风格再也涵括不了转型社会中那种多元复杂的文化镜像,反讽修辞以其意婉旨微且多义深刻的叙述特点成为表现大学知识分子的重要修辞策略。因此,以反讽视角切入1990年以来的大学叙事研究,能更贴切地呈现出大学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与精神症候。同时,也能更深刻地把握大学叙事创作的演变及其问题症结。
  一
其他文献
一 话语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rn王海晗:文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访谈.据我了解,您从硕士期间就开始关注中国文学的语言现象,当时的突破口主要集中于1990年代
期刊
艾伟的小说有着相对恒定的美学风格和艺术追求,对于“人性”“时代意志”及其相互关系的持续思考和追问构成了艾伟小说主题的核心.但在表现方式上,艾伟又是多变的,他的小说具
郑小琼把自己在南方打工的创伤性经验,转换成了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这成为她写作的一个强劲、持久的心理动机,使她坚信诗歌写作必须上升为对整个时代生活的记录,而且最终要经
生命中大部分时光羁旅他乡的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把那股积淀于心的、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倾泻在书写西部大地上.从草原走出来的艾克拜尔·米吉提,肩负着探寻草原人文化之
人和文本的关系构成了现代、后现代此在在世的根本处境.古典时代,文本的创作权由神或者天赋之人掌握,现代以降,普通人获得了创作文本的权利,网络时代,网络文本交流代替了大多
摘要:艾布拉姆斯文学批评四要素“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已随着时代发展产生新变。在信息技术时代,“世界”要素借助数字技术、网络媒体,在传统主客观世界划分的基础之上,又发展出了“超真实”世界。这是主体借助电子符码自由创造的结果,是在真实世界废墟中产生的世界。它消隐了文学批评中“作者”的主体功能,呈现出“读者”主体的虚假主导性。“作品”则成为超真实世界集中模拟测验的场域,它是开放性的,为大众媒体所服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向文学创作领域扩张,对人类作者在文学创作中的主体地位发起挑战.陈楸帆通过人机交互科幻小说创作,把科幻小说变为人工智能文学写作的先锋实验场,为反思新科
摘 要:当今媒介革命时代的网络文学语言,突破了传统文学语言的既有疆域,拓展了传统文学语言的審美维度。主要表现在视听特性与图像转化审美特征,杂语共生不断调适的良性发展状态,以及脚本化与跨媒介融合的辐射功能。网络文学之所以能使创作主体、作品和受众之间情感的关联度空前增强,能使网络文学作品及其衍生文化的受众群体空前庞大,能使自己跻身于当今社会文创产业链的上游,正在于其语言所具有的独特审美维度。  关键词
莫言小说带动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东欧及中亚地区的阅读和研究热潮,其作品中的文学潜文本是现实主义作品中的新文学现象,常常表现出情感超载或言犹未尽的效果.这类文学潜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