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财务引用绩效预算的探讨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qjh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绩效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文章解释了高校绩效预算,初步总结了高校绩效预算的步骤,并针对高校财务引用绩效预算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财务;绩效预算
  
  不论作为准公共部门,还是作为非盈利性单位,高校都必须要通过预算方式从国家政府部门申请取得拨款,并且同时也要通过预算对其内部各职能部门分配拨款。因此,预算是高校的重要经济管理手段。我国以往的高校财务预算制度采用的是以投入预算为主的管理形式。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资金来源呈现出多元化局面,其资金用途也更加复杂,以投入预算为主的财务管理形式弊端日渐暴露,客观上无法满足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发展的需要。只有统筹财力资源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引用以产出效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管理形式,才能使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一、高校绩效预算的涵义
  
  高校绩效预算是一种由预算主管机构对高校预算计划(包括高校业绩状况和预期业绩目标)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据此分配财务资金的后果导向型预算模式(新绩效预算)。绩效预算由绩、效、预算3个要素组成:“绩”是指财务支出所要达到的目标,“效”是指用具体指标评估完成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预算”是指财务为这一支出目标提供的拨款额。其实质是为了达到目标,以资金使用效果为依据,统筹安排预算资金。将它运用到高校财务中,不仅能提高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率,还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高校绩效预算的步骤
  
  高校各部门首先根据其职能确定自己的使命。明确了使命后,各部门通过长期战略规划来制定其战略目标。
  在战略目标引导下,各部门确定落实战略目标的具体项目。
  在各部门和财务部门协调基础上,确定项目的绩效测量指标。
  项目实施后,绩效测量的结果反映出整个部门在预算、项目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这些信息将反馈到下一年战略规划、项目和预算决策中去,直接影响到下一年度的预算安排(如图1)。
  


  
  三、高校财务引用绩效预算的现状
  
  随着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行,部分高等院校在绩效预算管理方面做出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绩效预算的实施是一项庞大而系统性强的工程,却都融入在编制、执行、监督、评估4个阶段的全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考虑诸多因素,才能使预算达到预定效果。但是事实上,由于高校实施预算改革的能力有限和高校内部的授权机制不健全等客观原因,一些现存问题阻碍了绩效预算所要达到的目标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一)高校绩效预算编制不合理
  绩效预算是近几年才引入国内的,在部分高校预算编制实践中,它缺乏对上一周期投入的合理绩效反馈和对未来项目的有效事前评估,造成了学校资金不能依据各部门的使命和项目目标的轻重缓急而合理分配。不仅如此,最关键是高校各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往往只着眼于短期利益、局部利益,容易导致局部投资过热,造成高校财务上的损失和经济压力的增加。与此同时,由于高校各部门多渠道的收入支出在预算编制时并没有纳入高校预算中,脱离了预算的监督管理。
  (二)高校绩效预算执行中问题重重
  由于仍存在“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直接影响高校预算在执行中对资金管理欠绩效,并且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监督环节较薄弱,财权、事权的匹配关系没有全面科学的建立起来,造成了各部门使命与项目目标、绩效测量指标脱节,使得下一周期的项目目标和绩效测量指标没有可靠有效的参考标准。另外,规范绩效预算执行的财务法规体系部分陈旧,已不适应当前形势,致使预算缺乏法规约束和制度保障。
  (三)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不完善
  有效绩效预算评价机制的缺失,造成了高校各部门的效益意识薄弱,对完成未来的项目目标事前考虑不足,有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高校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决定了高校的活动目标经常模糊不清,难以制定统一的高校计划目标绩效标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现有绩效的失真,导致了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存在很大困难并且绩效评价结果难与预算决策相挂钩。
  
  四、高校财务引用绩效预算的建议
  
  我们应该在分析和探讨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和探讨下一步高校财务引用绩效预算改革的方向,针对以上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编制高校绩效预算
  高校各部门务必要以上一周期投入的绩效测量指标结果作为本周期制定投入目标和绩效测量指标的参考依据,制订出一套能综合反映部门业绩的绩效测量指标,使预算经费与绩效目标之间紧密联系,既便于根据高校实际财力选择恰当的预算方案,也便于外部考核和监督。高校下属的院系、处、所及其附属单位的所有经费收入和支出都应由本部门负责编制,并提出预算建议方案然后逐级上报并通过审核最后汇总到全校的总预算里。如果与高校的宏观绩效目标存在差距,就需要上级部门对差距的程度和原因以及其预算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经修订,在达到绩效评价标准后再交付执行。为了保证预算得以完成,在实施预算管理时,学校还应当制定一定的激励措施,如可适当分权给各部门使用累计节余以激发员工完成预算目标的积极性。
  (二)有效执行高校绩效预算
  高校绩效预算管理要避免预算编制和执行相分离,就必须从各方面将高校各部门预算和高校整体预算编制逐步统一起来,形成全面预算管理;还应结合权责制会计制度、绩效信息反馈系统和绩效审计制度等配套机制来辅助绩效预算的执行。同时必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资源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并将高校预算向“重管理、重效益”转型,体现出绩效预算的优势。高校还要建立日常检查落实制度,严格监控所有与绩效相关的项目。对于完成了的项目,则要与考核目标进行对比评测,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掌握预算管理的规律,总结和处理预算执行、预算监督过程中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和经验。除此之外,还要合理确定相关的部门掌握相应的财力,公正科学地分配资金,增加其透明度。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应尽快修订已脱离现实的财务法规,使高校各部门执行绩效预算时能有法可依,保证预算目标的完成。
  (三)逐步完善绩效预算评价体系
  先确定绩效评价目标。绩效预算管理的首要及核心工作是确定预算目标,并由高校预算管理相关部门实施。然后建立绩效测量指标。绩效测量指标是联系预算和绩效目标的桥梁,预算可通过绩效指标来衡量是否达到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则通过绩效指标反馈预算方案的执行结果。绩效测量指标可通过先调查研究,后结合绩效评价目标进行科学测算来确定。接着选择绩效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法、运筹学分析法、系统全面分析法。在构建绩效预算评价体系的同时,应制定统一规范的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明确绩效评价的范围、对象和内容,依据绩效测量指标对项目支出预算和部门支出预算进行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整理成绩效评价报告。还应逐步建立预算绩效反馈体系,部门预算的执行效果要与本部门下年度预算挂钩,并联系到相关责任人的岗位评估,所有与绩效相关的项目,一律按量化指标或定性内容予以严格的监督执行。通过对绩效预算管理规律性的逐步认识,掌握其操作方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推动绩效预算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卓越.政府绩效管理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钟小陶.用绩效预算强化高校财务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7(11).
  3、刘景艳,杨静.新建本科院校绩效型预算管理模式构建[J].唐山学院学报,2008(3).
  4、谢琼.如何实现高绩效财务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07(10).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一队)
其他文献
【正】 在与荒煤同志多年的直接交往中耳濡目染,使我深深感到荒煤同志不仅作为具有丰富经验的电影战线的领导者赢得同行的尊敬;而且还是一位真诚热爱艺术、献身艺术的专家学
看了《人民日报》关于昔阳“西水东调”工程的报道,确实从这个工程中嗅到了“浓重的封建气味”。严重的问题在于,这种封建气味的东西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并非个别的,在农村有,在城市也有,当然农村更严重些。
自有大学以来,大学就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尽管欧洲早期著名的大学都诞生于“黑暗的中世纪”后期,但传统的大学精神毕竟包含了“自治”与“学术自由”两层意思,即使在当时不能
苏联《经济问题》杂志1980年第2期刊登题为《国际交通会议》的学术报道,说1979年10月15—20日在莫斯科举行了研究远程交通发展问题的国际圆桌会议。会议由苏联经济科学研究机构联合会与苏联国家计委综合运输问题研究所召开,是在国际经济协会支持下进行的。摘译于下:
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衍生企业的社会定位和可能引发的价值冲突,进而从办学理念、制度安排、衍生企业模式和面临的价值冲突等四个方面,比较了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哈工大发展衍生企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走过的三十年,正是中国元科学研究迅猛发展的三十年。三十年来,《自然辩证法通讯》对于中国元科学研究的发展不仅起着见证和记载的作用,更是起着引领和推
不久前,陈岱孙(北京大学)、胡代光(北京大学)、宋承先(复旦大学)、厉以宁(北京大学)同志在北京就当前西方经济学界关于世界经济问题的研究动向,以及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各主要流派关于世界经济问题的基本论点与分歧进行了一些讨论。现将讨论的要点整理如下:
列入全国经济科学规划的我国第一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史专著《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概论》,已经脱稿,并交付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即将正式与读者见面。
据苏联《经济问题》杂志1980年第1期报道,苏美两国经济学家于去年7月在美国纽约附近的芒特-基斯考举行了题为《苏联和美国的经济结构变化》的讨论会,摘译于下:
苏联经济研究会首次年会于1980年7月17—24日在哈尔滨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科研机关,大专院校、新闻出版单位,以及中央和地方有关经济部门的同志,共12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