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直到傍晚放学,我好像才有点明白“妈妈今天也要出差”的意思。
  早晨,妈妈给我梳着辫子,说:“妈妈今天也要出差啊。”我咧开嘴角,笑了笑。妈妈低下头,侧着脸问:“生气啦?”我摇摇头说:“没有啊。”妈妈揪揪辫子说,那怎么连个反应都没有?
  “咯咯咯咯……”我笑出声,配合着身子抖动,像被谁挠了痒痒。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生气,妈妈又不是第一次出差。
  “妈妈去哪里啊?”我喝着牛奶,“不是后天出差吗?”
  妈妈在我的辫子上扎着皮筋:“原计划呢,是后天早上去广州,对吧?现在呢,是今天中午去福州,后天晚上从厦门去广州。”
  “噢。”我把煮鸡蛋敲竖在桌上。
  “妈妈今天也要出差”。在学校,我只要有空就会想起妈妈的话。我有些疑惑,但都是刚想到这句话,就被其他事情岔开了。说到底,我没有把妈妈的话放在心上。傍晚放学的路上,这句话跳进我的脑海。我忽然明白了“也”的意思。
  我一惊。
  爸爸妈妈经常出差,但两个人会想方设法把时间错开,总有一个人留在家里。最惊险的一次是去年冬天,妈妈坐夜车到南京火车站,坐出租车到楼下;爸爸下楼,坐这辆出租车去南京高铁南站。我在窗口,看到爸爸拉开车门,妈妈下车;爸爸妈妈一击掌,爸爸上车,妈妈关上车门。出租车走了,妈妈“噔噔噔”上楼,满脸是衔接得天衣无缝的得意。
  但今天出现了一个“也”。
  我在一阵慌乱之后,镇静下来。爸爸妈妈从来没有把我一人丢在家里。即使我敢,他们也不放心,何况我——我敢吗?不知道,我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和同学们都憧憬独处、独立、独行,但这一天真的到来,谁也不知道是惊是喜。有一次上语文课,说到牺牲的英雄,同学们议论,假如被坏蛋抓住了,会不会投降或者叛变。有的说不会,有的说会,有的说到时候看情况。
  “你只有经历了严刑拷打,才知道会不会宁死不屈。”语文老师说。
  “当然,不能为了验证你会不会宁死不屈就对你严刑拷打。”语文老师又说。
  我心存侥幸。爸爸原计划明天回来,妈妈原计划后天出差,现在计划改了,妈妈提前走,爸爸一定会提前到家。
  我加快了脚步。
  二
  我钻进门洞,第一眼看信箱。
  这是我的习惯。每天中午,爸爸或者妈妈会溜回家,给我准备放晚学后吃的东西,顺手把订的晚报带上楼。我每天傍晚放学回来,看见信箱是空的,就知道楼上有好吃的等着。在我的记忆里,信箱都是空的。但是,今天的晚报叠着,大半个身子插在信箱里,斜斜地露出一截。
  “哗——”我的身子顿时矮了,好像听到浑身的力气从脚底板漏了。
  我挪着腿,一级级向上爬。快到傍晚,楼道里有些黑,把我的影子也藏了起来。到三层拐角,我在台阶上坐下来。我不想回家,去接受“也”的现实。我把手肘搁在膝盖上,把头埋在两腿之间。挂在胸口的钥匙,一荡一荡,闪着暗光。
  记得上二年级的时候,我把钥匙丢了,进不了家门,坐在楼道里写作业,靠着楼梯扶手睡着了。爸爸下班回来,抱我回家。
  “我们为生活忙忙碌碌,女儿也分担了许多。”爸爸对妈妈说。当天晚上,爸爸写了一首诗——
  我骄傲,亲爱的孩子
  在生活的大合唱里
  融进了你稚嫩的童声
  我当时一人坐在楼道里写作业,不感到害怕,因为爸爸妈妈会回来。但是今天——我浑身一激灵,像被针刺了一样:我今天晚上吃什么,晚上怎么睡,明天早晨怎么起床?
  我明天还有考试呢!
  我忽然发觉我流眼泪了。眼泪这东西很奇怪,不发现,它默默无闻,一旦发现了,它会汹涌,越控制越放肆。我咬紧牙关,把哭声关在口腔里。哭的力气很大,冲撞着、呼啸着,和我较着劲。我憋得全身颤抖。
  “儿子你慢点!”
  “妈你烦不烦啊?”
  “好,不烦不烦,儿子你慢点!”
  喊话的人是三楼的阿姨。她天天下午做好吃的,空气里飞着冰糖肘子、红烧猪蹄、五香牛肉。她曾经找我妈妈研究菜谱,但她家偏好肉,我家喜欢鱼,两家搞不到一起去,没多久就分道扬镳。
  每天放学时间,阿姨就站在窗口,等她的儿子孙远骋。孙远骋从前面大楼的拐角冒出来,她就一惊一乍地喊:“儿子你慢点。”孙远骋每次都这样回答:“妈你烦不烦啊?”
  孙远骋和我同一个小学,但比我高两级。今年秋天,他到小学斜对面的中学读初一。他很胖,屁股好像越過了腰,直接和背长在一起;浑身的肉一耸一耸,好像衣服里灌满了波涛。他上五年级的时候,开始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减肥,经常“呼哧呼哧”从我身边跑过去。但好像没有什么效果,走起路来,肥大的屁股左一挪右一挪,像逃跑的企鹅。
  “好,不烦不烦,儿子你慢点!”阿姨说。
  我倒想有人烦呢,可惜没有。这么一想,委屈好像把我泡了起来,周围都是悲伤的水。
  “轰!轰!轰……”楼道里升起沉重的脚步声。我赶紧跳起来,轻手轻脚逃向四楼。脚步声冲上来了,三楼的门及时打开,洒出一片三角的光。孙远骋正好赶到,闯进门里。
  “咣当!”门关上,那片光刹那间被切断。
  我眼前一黑。
  三
  钥匙旋开锁,门开了。家像一幅黑暗的画,挂在我面前,陌生而恐惧。
  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
  以前,我都是把书包扔向沙发,躺成松散的“大”字。等眼睛适应屋里的光亮,视线会溜进厨房,那里有我喜欢的吃的、喝的。我用鼻子嗅着,捕捉、分辨香味,再打开灯,走进厨房,垫好肚子做作业,等爸爸妈妈回来开饭。
  我全身的汗毛,顿时根根直竖。我慌忙把跨进家门的一只脚拉回来,手紧张地伸进屋,摸到门旁的开关。“啪!”灯亮了。桌子、椅子、茶几、电视机,无精打采,好像饿坏了,又好像吓傻了。我的房间、爸爸妈妈的房间、书房、厨房、厕所的门,居心叵测地关着。每一扇门后,都好像藏着一个怪物,随时会飘出来、挤出来、淌出来、窜出来,怪笑着、扭动着、撕咬着。我蹑手蹑脚,一边警觉地试探,一边瞄准好逃路,按下墙上所有的开关。   “我骄傲,亲爱的孩子/在生活的大合唱里/融进了你稚嫩的童声。”我想起爸爸的诗,忍不住笑了。
  10:00,闹钟响了。我拿起记事本,翻过去这一页,下一页写着:
  换洗衣服在浴室衣架上,脏衣服放洗衣机里。
  (上床后,翻过去)
  妈妈
  我照着做了,然后抱着记事本上床。我没有急着躺下来,也没有急着“翻过去”。“翻过去”之后是睡觉,游戏就将告一段落,等醒过来,就是“明天”了。我舍不得。一个晚上,爸爸妈妈好像就在身边,我看不到他们,但知道他们总在下一页,就好像虽然我面前空无一人,但一掀门帘,爸爸妈妈就在门帘后面站着。
  我很满意自己的感觉。如果没有独自在家的经历,不会有这样真切的感受。上次,爸爸写诗,我很惊讶,问爸爸怎么写得那么好。妈妈说,爸爸有大学写诗的功底。
  “生活即诗。”爸爸撑着腰,脸上有了平时不见的神采。
  我当时似懂非懂,现在我好像明白了。我翻过去这一页,下一页——
  宝宝:
  这时候,你已经上床了。是不是客厅灯没关、房门开着?每天都是爸爸妈妈关灯、关门。今天就不要关了,门开着,能看见外面的灯光,灯光亮着,你睡得安心。但要把床头的灯关了,否则会影响睡眠。
  睡个好觉啊。
  6:20,闹钟会响;6:50,门铃会响。
  宝宝晚安。
  (6:50门铃响后,翻过去)
  妈妈
  我眼前模糊了,泪水流出眼眶,滑过脸,滑过脖子,像小溪畅快地流过。在泪光中,我看到客厅的灯亮着,卧室的门开着。我想下床,去关灯关门,又想,还是按照妈妈说的去做。妈妈说的是对的,亮着会安心。我想起刚才写的雨后的阳光、黑夜里的灯火,真是和妈妈心有灵犀啊。
  “嘿嘿……”
  五
  6:20,闹铃响了。
  这是我每天早晨的起床时间。
  夜里睡得好香啊,好像连梦都没有空做。我下床,把记事本放到沙发上,像往常一样洗漱,然后坐到饭桌前。这个时候,妈妈会端来牛奶、面包和剥好的鸡蛋。我吃着,她给我梳辫子。如果是爸爸,他端来牛奶、面包和剥好的煮鸡蛋,哼着总也哼不完的《伏尔加船夫曲》:“哎嗨吆呵,哎嗨吆呵……”把我的头发拢成一把,再用皮筋扎上。
  从我的头发上,能看出在家的是爸爸还是妈妈。
  牛奶、面包和剥好的煮鸡蛋没有来,也没有人来弄我的头发。我一边拢着头发,一边看看家里,虽然亮堂堂,但是没有早晨的忙忙碌碌,没有煮鸡蛋、牛奶和面包的香味,没有妈妈贴着我的温暖的气息,没有爸爸的“哎嗨吆呵,哎嗨吆呵……”爸爸妈妈帮我弄好头发,会去厨房削一个苹果。
  我一个人在家。
  “叮咚!”我還没有来得及伤心,门铃响了。
  我把头发扎好,推开椅子,冲向门口,想看看门外是谁。经过沙发,我停了一下。妈妈说“门铃响后翻过去”,按照规则,我应该“翻过去”,才能去开门。
  我翻开这一页,下一页展现在我眼前——
  牛奶、面包、鸡蛋,还有苹果,来了。早餐愉快!
  (早餐后,翻过去)
  妈妈
  我打开门。门外依旧没有人,也听不到有人下楼的声音。看来对方很喜欢这种神秘的交接方式。
  门把上挂着两个食品袋,一个里面是热的牛奶、烤热的面包和刚煮的鸡蛋;另一个在下方,里面是削好的苹果。
  我很快把早餐吃掉了,然后“翻过去”。
  我看到了新的一页:
  宝宝:
  现在你可以出门了。出门前,把所有的电器都关掉。出门后,记得带上门,还要推一推,看是不是关紧了。
  今天上午,你有一场考试。平时都是你自己走,考试都是爸爸或者妈妈送的。今天,爸爸妈妈不能送你,对不起啊。你要记得一句话:无论送与不送,考试都得靠你自己。
  祝你考出好成绩。
  爸爸会提前回来,今晚到家。
  抱抱你!
  妈妈
  我抱着记事本,眼泪夺眶而出。
  爸爸妈妈忙忙碌碌,从事的工作与文字无关。如果爸爸不是偶尔写了那首小诗,我甚至想不起他是研究生毕业。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写过什么,没有想到,妈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字。妈妈的每一个字,都像一片羽毛,像一朵云,在我心里翻腾、旋转、飞翔。
  在楼道里睡着,让我看到了另一个爸爸。
  一个短暂的分别,让我看到了另一个妈妈。
  当然,我也看到了另一个我。
  我没有急着出门。我把翻过去的九张活页,小心取下来,连同最后一张,叠着千纸鹤。一只,两只,三只……十只。我摘下书橱上的风铃,把千纸鹤贯穿上去,吹了一口气——
  “叮叮当当”“叮叮当当”……
  清脆的声音跳下风铃,亲切地响着,此起彼伏;千纸鹤在铃声中生动起来,鸣叫,飞翔。
  六
  孙远骋在我前面下楼。“轰隆隆”的脚步声,像一块大石头滚了下去。
  “儿子你慢点。”
  “妈你烦不烦啊?”
  “好,不烦不烦,儿子你慢点!”
  每天早上,孙远骋的妈妈都会和他楼上楼下喊话。
  孙远骋拐过墙角。我走过去,看到他蹲在地上,用肉包子和火腿肠引一只猫。他看见我,不好意思,肉脸笑开了,像一幅卡通画。他把肉包子和火腿肠扔给猫,迈开腿向前奔,背影像一块移动的门板。
  我捂住嘴,不让自己笑出声。
  上小学一年级,爸爸妈妈接送我一个月。过了国庆节,他们让我一个人走。爸爸妈妈蹲下来,指着路说:“宝宝,你就贴着墙,顺着路走,该直走就直走,该拐弯就拐弯。”啊!我可以一个人走路了,蹦蹦跳跳向前。我走了几步,就害怕了,赶紧回头,看到爸爸妈妈慌忙躲到一棵梧桐树后面。
  “咯咯咯咯……”我向那棵梧桐树奔去,“举起手来!”
  爸爸妈妈从树后走出来,做着投降的动作。
  “敢了吧?”妈妈问。
  我看看前面的路,再看看身后的爸爸妈妈,说:“敢!”我从此就一个人走了。我不害怕,总感觉爸爸妈妈跟在后面。有时候我会突然转身,想着爸爸或者妈妈慌慌张张躲闪的样子,特别开心。
  今天早晨,学校没有像以前一样早早开门。今天全区的小学统一测试,7:40才能进学校。校门外广场上熙熙攘攘,每一个同学身边,至少有一个家长。家长们赔着笑脸,低头哈腰,但同学们不领情,一个个都很不耐烦,不是昂着头找好朋友,就是只顾和身边的同学说话,把家长丢在一边。家长不生气,也不泄气,凑得更近,脸色更好看了,瞅着空说上一两句话,又被晾在一边。
  好像只有我没人送。我不好意思走过去,怕同学和家长会问。我现在好好的,但我不敢保证,他们一问,我不会伤心。伤心像一滴露珠,一碰就碎。我躲在墙角,远远地看着他们,就像看一场戏。
  “丁零零——”电铃响了。
  同学们盼望这个时刻的到来。他们一个个快步走进校门,那样子像恨不得要飞起来,尽快逃离家长们的絮絮叨叨。我赶紧走过去。进校门的时候,我耳边响起妈妈的话:无论送与不送,考试都得靠你自己。
  我回过头,向身后挥挥手,好像爸爸妈妈在送我。
  学校的栅栏门把我们和家长们隔开了。他们留在广场,像码头上拴船的木桩。
其他文献
2011年3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现场直播以“护航新消费”为主题的“3·15”晚会。当晚,财经频道也重播了晚会实况。晚会重点关注了汽车安全、智能手机、收藏品、餐巾纸
1.  如果一个小孩心中突然冒出很多爱该怎么办?  九岁那年,森海遇到一个忧伤、棘手的问题。  他经常坐在楼顶,凝望着小镇上深蓝的、纯白的屋顶和远处的江面,陷入漫长的沉思。  那时候,他发觉自己迫切地想对一个人好。  很奇怪,这个人最终没落到妈妈身上,也不是爸爸,而是他的表妹——心心。  也许是因为她比森海小两岁,没有代沟,又和他家住得近的缘故。  以前他只是模模糊糊地对心心好,那种好淡淡的,比如
期刊
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研究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改进住房金融服务有关工作。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15家商业
《丝路·发现》已经播出了将近1000期,其收视率节节攀升,在新疆、在内地,都有了比较稳定的观众群。一个远在新疆的文化类节目,能够产生这样的影响力,本身就有研究的价值。
第一部分儿童慢性肉芽肿病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  目的:分析探讨儿童慢性肉芽肿病的临床及胸部CT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帮助。  方法:搜集经NBT实验或流
学位
目的:探讨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大鼠肠粘膜结构损伤变化及中药复方制剂通腑颗粒及其组分的保护作用。进一步研究通腑颗粒中两种主要成分大黄、厚朴在治疗过程中的单独作用的效果比
一  橙子醒了,睁眼看手表:六点十分。闹铃会在十分钟后响起。这几天,她都比鬧铃醒得早。五月的清晨,似乎也和橙子一样,醒得特别早,好像还没来得及揉揉眼,天色便温柔地明亮起来。  橙子起床,关上手机闹铃,到卫生间洗漱。  刷牙。  橙子轻柔地上下刷或前后刷,努力保证牙齿的每个面都刷到。这样刷牙,确实需要三分钟以上。  “新哥,你的牙齿怎么那么白啊?常去洁牙?”班里男生问。  新哥,是橙子班的物理老师,
期刊
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和潜能,也都有发展自我创造精彩人生的理想与愿望.徐颖超,亲身经历坎坷与成功后,作为国赛金牌选手的她,成功升入苏州大学就读本科专业,缔造了技能兼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