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安塞县为例

来源 :水土保持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meng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典型县——安塞县为研究对象,基于3S技术与RUSLE土壤侵蚀模型,从县域尺度上分析评价了黄土高原区退耕还林前后土壤侵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退耕前1999年相比较,2010年土壤侵蚀强度在空间上发生明显改变,总体上,土壤侵蚀强度有明显减小的趋势。极强烈侵蚀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3.73%),主要向强烈转移,占10.45%;中度侵蚀由35.92%增加到59.98%,主要由强烈侵蚀转移而来,占27.08%;微度和轻度变化较小。土壤侵蚀既有增强区域也有减弱区域,总体趋势以减弱为主。侵蚀加强区域主要是由中度和强烈向强烈、极强烈和剧烈转移,转移面积较小;发生增强的区域主要是以草地覆盖为主;其次是原耕地,退耕还林后转化为林地和草地,部分地区出现裸露斑块,呈现部分小面积土壤侵蚀加剧。土壤侵蚀减弱区域主要是极强烈、剧烈向中度、强烈等转移;转移面积主要发生区域沟壑区低盖度草地、沟道以及河道边缘裸地。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荒山林草覆盖度增加,林草植被对降水进行截留下渗,缓减洪峰流量,减少降雨洪峰对沟道和河道侧冲刷,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安塞县实施退耕还林11年后,土壤侵蚀以强度侵蚀为主(46.47%)转中度侵蚀为主(59.98%),全县平均土壤侵蚀由1998年的9 780t/(km~2·a)转为2010年的5 460t/(km~2·a),每年约减少土壤侵蚀量1 274万t。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于安塞县控制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将对该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利用出席第二十三届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首脑会议时机,10月29日至11月2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率领吉林省代表团赴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访问,全面落实中俄
笔者从事人文科学图书资料管理十余年,工作中深深体会到,要搞好这一工作,确实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本文就此谈几点个人体会.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993年~1998年间笔者采用超短波、火罐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本病5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吉政发[2018]6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现将《全面推进'只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
基底细胞痣综合症(basal cell nevi syndrome)是一种很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我科1983年收治一例以“多发性颌骨囊肿”为主要表现的基底细胞痣综合症,并经8年随访观
目的 通过对35例重症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相关凝血指标的检测,了解重症肝炎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前后凝血机制的变化及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使
为了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进取的21世纪护理人才,不断提高高校护理专业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2000~2001年<中医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尝试开展科学思维能
谢燕申,1952年2月出生于上海,1970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著名小提琴艺术家盛雪教授学习小提琴,毕业后在江苏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工作。1989年初应邀赴非洲.在西非几所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