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在和谐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体现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h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 ,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是与全球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 ,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内涵和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和谐寓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社会和谐离不开生态文明。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走生态文明之路。
  [关键词] 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把和谐社会的概念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幕式上,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 。这一思想强调了要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构建成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社会公正、人民团结、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这必然要求我们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之路。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七大作报告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费模式。”报告还强调, 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可以看到,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 我党一直强调,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 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和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所认识的对象是由诸多规律所组成的统一体——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统一体;所追求的价值是由诸多价值目标所组成的统一体——经济上由生产力发展所推动的物质文明,政治上由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所组成的政治文明,文化上由诚信友爱等伦理道德所构成的精神文明,社会上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所体现的社会文明,生态上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展示的生态
  文明等诸多文明的统一体。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充分认识生态价值的作用,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治理,以生态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附自然生态环境,无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到多么先进的水平,也离不开他所处的自然环
  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地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胡锦涛同志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其中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求,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内在地包含于和谐社会之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类;如果没有人类适宜的生态环境,和谐社会就缺乏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就不能生存和发展。纵观历史,因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一些璀璨文明古国的消失的事件屡见不鲜。古巴比伦王国的衰亡,楼兰古国的消亡,皆是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人与自然之间,而是从根本上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进而深刻地破坏了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和谐的生态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资源保障
  
   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生态资源失去平衡,社会发展和资源供应矛盾突出,和谐社会的建设就会因为缺乏资
  源支持,而成为无米之炊。资源短缺是指相对于人类需求的日益增长,包括生产资料(主要是能源)和生活资料 (主要是粮食)在内的资源出现短缺问题。一方面人口在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果单纯追求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方法,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我国已面临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空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废物污染等仍然存在,还出现了酸雨污染、气候变异等问题,从而直接破坏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短缺,特别是水、石油资源短缺,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另一集中表现,它对社会和谐的影响尤为突出,已经威胁到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2]因此,只有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持续的资源保障。
  
   三、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强调对有利于资源、环境的经济活动给予鼓励,反之则予以摒弃。因为,持续发展需要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地提供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否则,可持续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减少能耗大的各类产业,扶持发展高效利用、循环利用资源的新型产业,推进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技术创新,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解决环境和资源的矛盾问题[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还必须依靠科学发展观的宏观指导,选择好发展的道路和发展模式,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样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对生态的破坏及环境的污染,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突出表现。这种不和谐行为实际上是通过损害他们的环境利益、经济利益和生存利益来获取少数人的不法利益,这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破坏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
  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4]。和谐社会不会出现在风沙肆掠,污水横流,暴力纷争的世界里,只会诞生于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5]。
  
  四、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努力构建生态化的和谐社会
  
  生态是和谐之本,发展是和谐之基。生态文明强调人来自于自然,又存在于自然,人对自然界有根本的依赖性,因而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因此,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使经济再生产与自然界可持续利用协调起来,实现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自然持续供应前提下生产力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变革传统,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新道路。
  1、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把人和自然、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统一起来认识,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涵。首先,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从本体论的高度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对自然有高度的依赖性,因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6]。“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7]。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是人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揭示了人与自然统一的实现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实现形式。在实践中,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坚持把人类需要和自然规律相结合,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再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揭示了人与自然统一的社会历史形式,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高度揭示了人与自然统一、和解的内在途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基本思想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我们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指明了总体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与自然界互利互惠,实现由驾驭征服向共生共荣并存转变。人必须认识到自己是整个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及其社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有赖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地球生物圈对于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有一个限度,在这个基本限度内,它能承受人类利用资源和开展资源的负荷,吸收净化人类生产与生活排放的废物,自动调节生物圈平衡,反之,则会产生破坏。事实表明,不管人类的能力有多大,人毕竟生活在自然界中,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靠自然界而生活着。“自然界是人为不至死亡而必须与之交往的人的身体”。人类想要永续,必须确立一种新的自然观,就是与自然平等对话,和谐共存、互利共生的思想。
  3、变革现实的社会关系,确立新的全球伦理观,推进生态发展。伦理道德所规范的是人们应该做什么,如何来做?它所要求的是自律、自觉的行为。人的行为要对人类共同利益关心,对人与自然共同利益关心。当代自然生态恶化和人的精神失衡,本质上是由现存社会关系的内在矛盾造成的。特别是在全球化下,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离不开全人类的协调,而在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当今世界,环境往往服从对利润的追求。西方发达国家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污染保护道路,不仅牺牲了本国人民利益,而且通过对发展中国家资源和环境的掠夺,导致全球环境恶化。这要求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要有前车之鉴,要在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能在等待经济发展了再来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在加快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马克思说过:“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的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变革现存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包括人们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最终达到“社会化的人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共同控制之下,而不是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只有这样,才能既有利于整个地球文明的繁荣和进步又实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新世界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 [4]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27,第1版。
  [2] [5]陆新元等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
  [3]白雪涛,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1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4。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而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却有意无意地以教师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写不出个性鲜明的作文自然不足为怪。新课程背景下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习作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如何实现这种转变?我认为具体应做好以下三点:重视方法指导与习作感悟相结合;习作的结果评价和习作的
期刊
篮球是巨人的运动,超级中锋在比赛中永远是老大。NBA有句老话:“离篮框越近,进球越容易”。2002年姚明当选NBA的状元秀,并在火箭队拥有一席之地,更加充分证明了中锋的价值所在。苍南县高中篮球联赛已经举行了很多年,从历年的冠军队伍情况分析,拥有强大的内线是成功的关键。因此对中锋技术分析,进行专门的中锋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是本人对中锋进攻技术的一些分析与探讨。    1.中锋的进攻技术    中锋
期刊
[内容摘要]:畜牧业在内蒙古的经济中始终占有主导地位,历史上一直是以发展畜牧业为主的。乌兰夫在主持内蒙古工作期间,对畜牧经济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研究,认为草原建设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内蒙古地区的草原建设应该注重保护牧场,禁止开荒,同时要改善水草,提倡定居游牧,建立饲料基地。  [关键词]:乌兰夫 草原建设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畜牧业仍然占主导地位。乌兰夫主持内蒙古工作二十余年,对畜牧业
期刊
内容摘要:在关注生命的教育中,学生应被看作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生命,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的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这才是体现课程生命内涵的重要表现。数学作为一种语言,它能够确切的表达和交流思想。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意识丰富生活思维,形成勇于探索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已是全球经济发展与竞争的中心问题。合理的利用好信息技术,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就会大大提升。本文对最新的信息化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某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开发方案。  【关键词】信息技术 C/S Web技术    1. 引言    为了适应高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在竞争激烈的国际与国内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具有强有力的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手段,通过数据收集、发送、计算、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人心所向的今天,教育的目标逐渐转向以人为本,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得发展这个理念上来。因而,很多家长和教师,不管学生做好事,还是犯错误时,谈“罚”色变,于是迁就、宠爱,不敢批评、指责;若谈上惩罚,就不是关爱了。但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因此在教育中,适当的运用惩罚手段是必要的。  【关键词】惩罚教育 必要性
期刊
[摘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应与企业同步发展。而企业文化又由企业员工来体现,员工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影响企业的管理成本、影响企业的整体形象。而发展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关键词]:职工培训 员工素质 企业文化    人才对企业的重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人才的。而现在社会上却出现一种怪现象,一是大专院校的
期刊
摘要:岗位实习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既是锻炼也是考验。本文对实习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强调要关注学生在实习前和实习过程中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引导,通过社会、学校、教师、家庭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确保完成实习阶段的教育目标、提高实习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生 实习 心理     岗位实习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传授的理论与岗位实际操作
期刊
摘要:目前,小规模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促使小企业真正持续稳步健康的发展,必须加强对小企业的会计管理。既是小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让会计参与管理是小企业走向成熟的必然;又是小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小企业做出全面财务评价的要求。本文针对我国小企业还比较落后的发展水平,对影响小企业会计管理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对策建议,以加强对小企业会计管理。   
期刊
[摘要]诚信是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由于我国的经济处在转轨的过程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诚信缺失现象。诚信建设要从正式制度、个人信用制度和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 ]市场经济 诚信 道德    一、诚信的涵义    诚信是道德规范,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没有了诚信,人们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就失去了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