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库和植被物种之间的差异有助于保持新热带稀树草原的功能多样性

来源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目的是量化种子库和建立的植被对物种组成、功能组成和多样性的贡献,并讨论这些差异对冲积平原植物群落更新和稳定性的影响.我们在巴西潘塔纳尔湿地的一个周期性洪水泛滥的稀树大草原上,在旱季和雨季对分布在5个地点的25个地块(10 m×1 m)的1.5 m高度的地面覆盖植被和种子库进行了采样.采用出苗法对土壤种子库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库物种具有赋予群落更新的特征,而植被则具有稳定性特征.种子库的功能丰富度高于植被,而功能均匀度则低于植被.由于种子库和植被的植物特征不同,使得具有不同功能稳定性和更新特性的物种得以共存,这将有助于维持植物的功能多样性.这可能会让植物种群在应对干旱、火灾和洪水等不同的环境选择时更具有弹性.“,”Aims Our objective was to quantify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seed bank and the established vegetation to the species composition,functional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and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differences in regeneration and persistence of floodplain plant communities.Methods We sampled all ground cover vegetation up to 1.5 m height and seed bank in 25 plots(10 m×1 m)distributed across five sites in dry and rainy seasons in a periodically flooded savanna in the Pantanal wetland,Brazil.We evaluated the soil seed bank by seedling emergence method.Important Findings The seed bank species had traits that conferred regeneration to the communities,while persistence traits characterized the vegetation.The seed bank had higher functional richness and lower functional evenness than the vegetation.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t plant traits between seed bank and vegetation allowed the coexistence of species with functionally contrasting persistence and regeneration traits,which may help maintain functional diversity.It may allow the community to be more resilient when dealing with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filters such as drought,fire and flood.
其他文献
在人工管理的草原上,植物种群受到放牧、刈割和施肥的强烈选择.以往的许多研究表明,这可能会导致性状平均值的进化性变化,但是人们对响应土地利用的表型可塑性的进化了解甚少.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阐明表型可塑性(特别是在生物量去除后的再生能力)与草原管理强度本身及其时间变化水平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野外同质园实验,检测了来自高强度刈割和放牧地点的植物是否在生物量去除后有更强的再生能力.我们选用了源自欧洲温带草原的3种常见的植物物种,其种子材料来自沿土地利用强度梯度的58-68个种群,对应的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式管理(仅
交替极小化方法是求解变量分块凸优化问题的一个基本的方法,其主要困难在于有效地求解交替极小化过程中产生的两个子问题.在本文中,通过借助近似线性化技术,我们设计了两个交替极小化方法的变体.第一个变体适合于两个子问题之一容易求解而另一个不容易求解的情形;第二个变体则适合并行计算.理论上,基于近似算子的相关知识,我们首先将交替极小化变体进行了形式上的统一,然后在恰当的假设条件下证明了算法的次线性收敛性.“,”The alternating minimization (AM) method is a fundame
期刊
在不确定性线性模型中,参数通常带有不确定的先验信息,它们影响着参数估计及其精度.本文利用椭球集合对含有先验信息的参数进行描述,建立基于椭球不确定性的线性模型,并提出相应的估计算法.本文主要采用直接迭代算法解决参数估计中的权值分配问题,给出参数估计可容许性的充要条件.最后,通过实证分析算法的有效性,解决权值分配对平差解的影响.
植物功能群组成主要受环境因素驱动,同时植物功能群组成也是影响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理解植物功能群在调控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影响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对蒙古高原草原65个样点的植物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将157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为两种植物功能群(即禾草和杂类草).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确定与植物功能群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的环境因素(即干燥度、土壤总氮和pH),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筛选出的环境因素与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间的关系,以及植
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引起了全球和区域降雨格局的改变.大量的研究表明,降雨影响全球不同草地生态系统的群落组成,但目前很少有研究从物种水平揭示高寒草原植物群落如何响应降雨变化的生态学过程.本研究利用在青藏高原建立的长期(6年)控雨试验平台,包括减少降雨50%、增加降雨50%和对照3个处理,从优势种地上和地下性状揭示高寒草原植物群落响应降雨变化的生态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减少降雨改变了植物群落的结构,主要体现在优势种丛生禾草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逐渐被根茎禾草赖草(Leymus secali
设(Ω,μ)是一个概率空间,ψ是一个Musielak-Orlicz函数且设q>1.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建立了广义Orlicz-Lorentz空间上的H(o)lder不等式.特别地,在A∞权条件下,作者证明了加权Lorentz空间上的H(o)lder不等式.更进一步,这篇文章也得到了Orlicz-Lorentz空间上的H(o)der不等式.但是,该结果不需要Musielak-Orlicz函数上的相应假设,仅仅需要增长性条件.“,”Let (Ω,μ) be a measure space.Assume ψ :Ω
本文讨论一类非自治随机时滞系统的状态反馈镇定问题.一方面,考虑到模型的特征(复杂非线性、随机以及非自治),本文在反步框架下设计随机时滞系统的时变反馈控制器,给出相应的状态反馈控制策略;另一方面,基于随机Razumikhin稳定性理论来分析系统的依概率全局渐近稳定性,放宽了系统镇定对时滞项的要求.最后,利用数值仿真验证了反馈控制器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以实现机场出租车上客区乘车效率最高为目标,充分考虑乘客、出租车司机的时间成本以及上车点的建设成本,本文运用排队论的思想来研究机场出租车上客区的最优上车点个数.以北京首都机场为例,建立出租车与乘客的双端排队模型,分别求解出使排队长度达到最短的上车点个数,进而实现乘车效率最高.此外,还以总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对排队模型进行验证与优化,结论表明设定的上车点个数不仅能使乘车效率达到最高,同时也可做到总成本最低.最后通过设置出租车司机与乘客的满意度权值并分别赋予两排队模型,得出最优上车点个数为7个.
中国北方泥河湾盆地发育了一套含有东方人类活动证据的晚新生代地层,既发现有早更新世(距今~1.66 Ma-780 ka)直立人使用的石制品,也有中更新世晚期(~370-260 ka)早期智人的头盖骨、牙齿等直接证据.该系列地层中孢粉学的研究为我们探索早期人类生存环境提供了可能.本文研究的虎头梁剖面地质年代距今~603-587 ka,介于直立人向早期智人演化的过渡时期.基于地层孢粉学组合分析,我们重建了当时的植被从温带针阔混交林-草原(以云杉属、冷杉属、桦木属、胡桃属、蒿属和藜科为主)逐渐向以松属、云杉属和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