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视野下《美国的悲剧》的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tyuan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2018年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项目名称:消费主义视角下《美国悲剧》的“幻灭”,项目编号:CX2018SP164。
  摘 要:《美国的悲剧》是美国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的扛鼎之作。小说主人公克莱德的悲剧,恰如让·鲍得里亚的消费理论所指出的,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人的物欲膨胀,人们消费“物”的同时,人们本身也被“物”消费,人因此而被“异化”。这种悲剧至今仍值得大家反思。
  关键词:德莱塞;《美国的悲剧》;消费主义;异化;反思
  作者简介:马晓挺(1987-),男,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人,西南民族大学文新学院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3
  西奥多·德莱塞是著名的美国作家,他被称作为自然主义斗士,也被看作现实主义大师,一生坚持客观描写美国社会现实。他的处女作《嘉莉妹妹》标志着德莱塞登入美国知名作家行列,并深受好评。然而,真正奠定他优秀美国文学地位的重要作品还是公认的《美国的悲剧》。美国著名评论家欧文·豪先生曾指出:“小说家的首要任务是描绘出一幅既是可信的、又包含重要含义的想象中的社会画面,在这一方面,德莱塞是美国的巨人之一,是美国仅有的屈指可数的巨人之一。”[1]在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更具有警示作用,指导人们要理性消费,勤俭节约,不要迷失在消费社会中,成为欲望的奴仆。
  一、垄断资本主义下的《美国的悲剧》
  这本《美国的悲剧》写作背景是20世纪初20年代,欧美等国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工业的迅速发展,美国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一战后的累积了大量的资本,人们对当时流行社会道德传统下嗤之以鼻,更愿意坐享美国繁荣世俗下的成果。美国文学界在垄断资本主义下,更多标榜乐观、美好生活的一面,但在真实的生活中,贫富两极差距悬殊,各种恶劣社会现象的发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已然成为人们角逐城市丛林生活的常态。德莱塞一改前任美国写作的那种“温文尔雅”的虚假社会,他敢于说真话,直面美国现实社会最真实的一面,用小说去改造这个无情的社会。
  早在1907年德莱塞就酝酿着写一部关于一个谋杀犯在电椅上被处死的小说。这便是《美国悲剧》的萌芽。[2]德莱塞从1914年起仔细研究过十几起此类案件,《美国的悲剧》起初是被翻译为《海市蜃楼》(《幻想》),1922年,德莱塞就着手准备创作《美国的悲剧》,根据德莱塞的女友(秘书)说,可能是与美国洛杉矶一件谋杀案有关。在20年代的美国,政治上的营私舞弊和有组织的暴力犯罪行为是普遍的,德莱塞在归纳整理这些素材上发现了普遍的共性,凶犯通常并不是仅出于仇恨,更多是被一种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为作案动机。
  《美国的悲剧》分为三卷,第一卷,介绍主人公克莱德·格里菲斯的年轻人,出生在堪萨斯市镇上,家庭贫穷且宗教意识浓厚,在十六岁那年,应聘上了当地有名的格林-戴维逊大酒店的侍员,五光十色的酒店氛围,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享受着酒店提供的优质服务,此时的克莱德一步一步滋生了梦想,他热切向往着富人奢华生活,渴望能像住上酒店的那些所谓成功人的派头,追求情欲,他在一次与友人郊游返回大酒店的途中,突发车祸,克莱德逃离了堪萨斯城。第二卷,在逃离后的生活中,克莱德隐姓埋名,在另外一家酒店中当服务员助理,但是思想上仍执念于爱慕虚荣、出人头地。他在邂逅叔父后,克莱德被叔父收留在他的衬衫与领子公司,并当上了一名小领班,情欲旺盛的克莱德和厂里的女工罗伯达有了私情,随后,克莱德又被富家女桑德拉宠幸,克莱德周旋在两个女人的感情漩涡中,不能自拔,此时,他又致使了罗伯达怀孕,正当此事非常棘手又无力使罗伯达打掉肚中的孩子,偶然间的一则不起眼的谋杀案新闻给了克莱德起了杀害罗伯达的念头,克莱德的见异思迁,向往富家女桑德拉,她不仅家中受宠,父亲也经营着另一家大公司,克莱德迷恋富人的生活的一切生活方式,阻碍他通往成功的大门就是罗伯达的这个怀孕的女人,于是付出行动,事到临头却没有胆量实行,可是结局依然造成了罗伯达死亡的悲剧。第三卷,克莱德笨拙的作案手段,以及千疮百孔的作案漏洞,最终导致克莱德被捕入狱,法庭审讯,正值当地民主党和共和党竞选之际,克莱德像水中的浮萍一般,任由人审判,终于被送上了电椅,而两党的辩论越是激烈,越是让人感到克莱德的人生命运的唏嘘。
  二、《美国的悲剧》中男女主人的悲剧及人的异化
  美国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里,德莱塞对于美国社会文化的心态是矛盾的,他曾经直截了当地说:“我们的国家不是一个艺术之邦。我们所追求的只是金钱与权利。”[3]从消费主义的视角来探讨,消费主义的界定更多的是人们毫无顾忌地消耗物质财富等其他资源,并把这样的消费行为看成是人的终极目标和价值观。人们的思想意识早已被當下膨胀的商业化和消费化所扭曲。这种扭曲带来的异化又让人们无法自拔,马克思提出“异化”一词首先是哲学上的一个概念,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将自己的本质外化出去,产生自己的对立面(客体)。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中的“异化”更多倾向于在个人的消费心态上。这种心态的意义在对思想具有无比威力的信仰之上的:这里所信仰的,是标志的无比威力。富裕、“富有”其实只是幸福的符号积累[4]。20世纪的二十年代里,各类生消费品急剧增加,德莱塞笔下人物像克莱德、罗伯达、珍妮(没有消费能力,但是有消费欲望),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指出:“财产私有制出现以后,人与人之间就发生了占有商品的竞赛。而人们之所以占有财产,财产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财产可以证明财产所有人比社会中其他的人占有优势地位,它是取得荣誉和博得尊敬的习惯的基础,是满足自尊心的必要手段”[5]在这种商品竞争的时代,克莱德和罗伯达在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冲突的二元对立当中,显示出一种“消费异化”。本质是男女主人公对大城市中的金钱和地位的觊望。   克莱德是从贫困的家庭出来闯荡,走向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花花绿绿,但是也充满了荆棘密布,就向硬币的正反两面,可悲的是克莱德只看到了硬币的一面,他初入格林-戴维逊酒店,他的人生信条就慢慢发生改变了,那就是拥有财富,消费享乐,而随后的突发的车祸,更让克莱德对生命观的漠视,在被叔叔收留到衬衫和领子公司,看到叔父、堂兄、富家小姐桑德拉登当地名门望族,各种符码的商品(汽车、洋房、收入……)标榜自身的财富和身份,致使克莱德对财富更加渴。在富家小姐抛来暧昧的金枝,在克莱德看来,能让他飞黄腾达,攀爬到富人阶层指日可待,现实中挡在他面前的垫脚石是怀孕的女友,克莱德动了杀害女友的动机,在资产阶级财产私有制下,金钱财富成为取得炫耀和被尊敬的基础,它也就成为评价一切事物的唯一标准。这就必然导致了罗伯达悲剧的发生。在被捕后,克莱德谋杀案正赶在了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竞选之时,两党为了各自利益(金钱),在克莱德案件上大肆做文章,像克莱德这样一个贫穷的孩子得不到任何实际的帮助,最终只能走向电椅……
  罗伯达的意外落水致死,追根溯源,她与克莱德的悲剧具有相似属性,从破败的家庭出来,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罗伯达自幼就一直与贫困相伴,嘉莉家破旧的房子还是祖父传给她父亲。二十五岁的罗伯达既想过上好的生活,同时想要帮助自己的贫困的家庭,在金钱物质层面上,罗伯达与克莱德有着相似的梦想,同样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是在消费社会大行其道的美国,罗伯达只是卷入其中的一份子,没有任何人强迫她到大城市谋生,而人的身体在消费社会中同样被看作为特殊的商品,让·鲍得里亚就指明“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有一种比其他一切都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目的物品——它比负载了全部内涵的汽车还要负载更沉重的内涵,这便是身体。”[6]尤其是女性的身体,不仅被拿来消费,获得一种满足感和炫耀。还是达成目的的另一“途径”,消费主义社会的现实中,对于罗伯达的身体的征用,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罗伯达在复杂的心里动机中,想要冲破在大城市生存的危机与困境,走向成功,她不可避免的卷入了这种消费社会的洪流中,即对金钱与财富的渴求,又在物质上迷失自我,当克莱德耍弄酒吧女对他实施的那套“把戏”,又反作用在罗伯达身上时,她把选择权利交给了本能,亦交给了她内心中的欲望,想象克莱德也属于“富人阶层”的一份子,背后有叔父和堂兄的亲戚关系,更加确定了这种自我想象中的事实,而这种想象的美好梦想犹如飞蛾扑火一般,只能被现实彻底打破,美国社会上宣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美丽的国度下,努力奋斗,人人都可以富足,其实只不过是巴掌大的遮羞布,掩人耳目罢了。罗伯达对自己缺乏正确的了解,也缺乏对他人的判断。在这个资本主义狂潮总,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卷入,奋斗努力的结局只能是成为欲望的俘虏,她的失败也是继嘉莉、珍妮后更为悲剧的女性。强调一点的是文中插入的克莱德的姐姐被人诱骗离家出走一事,同样与消费异化同样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这恰恰又强调了消费主义下这种悲剧的普遍性,可能在每个人身上发生……
  三、消费主义视野下《美国悲剧》的启示意义
  在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下,男性与女性被是被商品物化下成为欲望的囚徒,在这样的环境里,消费活动往往并不是个人自由的选择,而是所生活的环境或者生活条件的迫使。[7]让·鲍得里亚也曾指出:“支配这种的不是自然生态规律,而是交换价值规律。”[8]金钱和富有的地位是消费社会的主旋律,一切的物都被商品化,衡量的标准是金钱。传统的道德体系被彻底瓦解,德莱塞的可贵之处就是敢于大胆用小说直面社会,他在其他创作的七部长篇小说中,无一例外都有消费主义异化下的缩影,嘉莉、珍妮等都是靠出卖了自己的身体换取优质生活。尤金用自己的画来追求他在上层社会的地位,“欲望三部曲”中柯帕乌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笔下的主人公都是受制于消费的欲望,为了追求财富,超越了传统的人伦道德,婚姻的桎梏,成为了欲望的欲望下的奴仆。
  《美国的悲剧》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描绘消费环境对小说中的每个人物的影响,富有与贫穷,分离人们的社会地位,社会弥漫着享乐主义风尚,有钱人花天酒地,纸醉金迷,散发着强大的诱惑力,渴望踏入富有阶层。在上文中提到的德莱塞在创作《美国的悲剧》时,搜集了十五个的相似的犯罪案件,让德莱塞大为吃惊的是这些案件的核心是金钱,克莱德案件的原型就是当时轰动一时的契斯特·杰勒特谋杀格蕾丝一案改编创作。侧面说明了类似案件的普遍性和典型性,他透过这类案件对人物悲剧的探析和盲目的追求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下奢靡的生活,对消费主义社会没有正确的认识,克莱德的毁灭不仅仅是源于自身性格,也源于那个变异的消费主义的社会。
  值得思考的是,德莱塞对这样的消费社会是持有否定态度和批判态度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主义的盛行,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应该合情合理。对消费带来的奢靡的享乐之风要加以引导,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建立健康合理的新型消费社会。在德莱塞别出心裁地将贫富两级分开对立化描写就是更深刻的刻画出这个社会的真实性和复杂性。他无谓地和中产阶层、上层阶级的道德传统做斗争。呼吁建立一个良性社会和对弱者、贫苦的广大群众的深刻同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德莱塞对消费文化影响,透过悲剧人物来鞭笞这个社会,警醒人们认清自己,樹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注释:
  [1]龙文佩,庄海骅,德莱塞评论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第102页。
  [2]蒋道超,德莱塞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44页。
  [3]龙文佩 庄海骅,德莱塞评论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第418页。
  [4].让·鲍得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 全志钢 译,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0页。
  [5]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经济研究[M].蔡受百 译,北京:京华印书局,1964年,第10页。
  [6]让·鲍得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 全志钢 译,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第120页。
  [7]转引自蒋道超.德莱塞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第218—.219页。
  [8]让·鲍得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 全志钢 译,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第4页。
其他文献
一位富翁在非洲狩猎,经过三个昼夜的周旋,一匹狼成了他的猎物。  在向导准备剥下狼皮时,富翁制止了他,问:“你认为这匹狼还能活吗?”向导点点头。富翁打开随身携带的通讯设备,让停泊在营地的直升机立即起飞,因为他忽然生出一个念头:想救活这匹狼。  直升机载着受了重伤的狼飞走了,飞向500公里外的一家医院,富翁坐在草地上陷入了沉思。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来这里狩猎,可是从来没有一次像这次给他带来如此大的触动。过
在古代,渔民的生活难以做到悠闲自若,放达自然.有意思的是,中国文人用文学的情思将这一社会底层的平民职业审美化,使其超越了职业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文学的渔翁所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飞速加快,国际上各类自然灾害及恐怖事件层出不穷,国内的各种严重交通事故、食品中毒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等也时有发生,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所面
宋代采用文人政治,随着北宋儒学复兴思潮与金石考古学的兴起,三代典章文物备受推崇,器用仿古与复古之风盛行。陈寅恪先生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
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境电子商务更是电子商务、物流、金融融合的产物,在顺应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检验检疫职能作用,创新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那时候没有什么玩具,也没有什么图书,只能对身旁的花草和地上的虫子感兴趣。有时候一看就是半天,仿佛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虫。  后来到城里读书、工作,整天处于一种疲于奔命的状态,关于虫子的各种记忆也慢慢被封存起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我不得不放慢奔跑的脚步,甚至停下手中的事情,坐下来休息。慢下来,我又能看到身边爬行的各种虫子,而且和儿童时期的感
2015年母亲节前夕,广东实验中学初一(四)班的语文老师丁之境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作业:给妈妈写一封情书。  情书之一 儿子:周凌一/母亲:徐 晖  妈妈:  这是我第一次写情书。我要写给一个漂亮的女孩——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以前留着长发,现在转成更漂亮的波浪形了。一双棕色的眼睛无比清澈,仿佛能看穿人心。脸上虽已有皱纹,却仍是十分俊丽。我想我明白爸爸当年为什么爱上她了。  我的妈妈很爱我,为我制定
说起上海,或许你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外滩。这里是曾经的十里洋场,现今上海的象征,海关钟楼准点响起的钟声仿佛诉说着她曾经的故事。  外滩总是熙熙攘攘和摩肩接踵?不是的,早晨的外滩是生机勃勃而清新静谧的。曾经有人清晨6点就从远处赶来,只为了安静地聆听海关钟楼准点响起的“当当”钟声。我也一直很向往赶个大早去外滩看看“上海的早晨”,但是常常是睡前信誓旦旦命令自己“明早就去”,第二天却又选择在被窝里多懒会儿。
羊卓雍错是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列的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是亿年前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高原堰塞湖。它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境内。湖面海拔4441米,总面积63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0多米,最深处有60多米,是游客们去西藏旅游时最常去的风景名胜地。  我们出发的这一天在七月,天气晴朗,阳光下的拉萨河水泛着银光奔向远方。河岸上的白杨树一片青绿,像是卫兵一样跟随护卫着拉萨河。白杨树背后,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汉语言文学所包含内容较为广泛,除散文、小说等传统文学作品外,诗歌在其中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对于诗歌作品的赏析,其关键在于个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