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我国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兼论构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原则

来源 :学术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的刑事立法重点移植了苏俄早期的刑事立法,而刑法理论则主要借鉴的是苏俄上世纪60年代之前的刑法理论内容。在构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时,对于我国现有的刑法知识应当去苏俄化。为了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在去苏俄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三项基本原则:其一,坚持渐进式原则。我国刑法理论,特别是犯罪构成理论的改革,不能采用疾风暴雨式的革命方式,而要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方略。其二,坚持全面借鉴、系统分析的原则。无论是大陆法系、英美法系还是当今的俄罗斯刑法理论,都值得我们认真、系统地进行比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三,坚持自主创新原因
其他文献
在当代中国,从革命文化向建设文化转变,是历史的必然。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从革命文化向建设文化转变的开始;而和谐文化论的提出,则标志着在认识上从革命文
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萌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50年来,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在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遵循了一定的逻辑。主要表现为:1,在师资培养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人权保障已经成为当下刑事司法改革的主要价值取向。但是,作为刑事犯罪的受害者,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及相关诉讼权利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缺
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是技术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的技术创新把单纯的经济增长当作社会发展的目标,在发展的价值选择上也只注重商品的价值或物的价值而忽视人的价值。生态化
近年来,离岸服务外包以其资源消耗低、污染小和密集就业的特点受到我国企业的追捧。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金融危机、本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方面的威胁与挑战。基于此,应
9月10日,本刊在哈尔滨举办了首届“全省社科联系统期刊发展研讨会”。来自《哈尔滨社会科学》、《理论观察》、《牡丹江社会科学》、《佳木斯社会科学》、《大庆社会科学》、
我国以解放思想推动的改革开放已有30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践表明,中国改革开放不是回归
围绕应对跨国公司对华知识产权案件水平评价问题,在对我国应对跨国公司对华知识产权案件水平进行评价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任何主体都应有正确评价目的原则;确保客观公正适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合作医疗之后的第三大社保制度。实现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创新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关键。应采取创新的
现代人直接面对现代性问题:价值统一的失落。马克斯·韦伯在逝世前的两次演讲中重提现代性。现代性问题是启蒙运动以来人的理智化过度发达的结果。理智化发展出了现代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