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手足裂畸形家系致病基因位点的鉴定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ingwa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1个中国手足裂畸形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

方法

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技术对手足裂畸形家系行全基因组拷贝数扫描分析,并对检测到的突变位点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

结果

该家系3代成员中共3例患者,均为典型的手足裂畸形,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NP array检测提示患者10q24.31-q24.32(102 993 649~10 333 3271,0.34 Mb)区域微小重复,包含BTCRDPCD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致病基因的拷贝数进行验证,结果显示BTRC基因重复,重复在此家系中与疾病共分离。

结论

10q24.31-q24.32区域微小重复突变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基因组微小重复可能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其他文献
慢性胰腺炎(CP)是胰腺导管腺癌(PDA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正常胰腺组织中不激活,而在CP和PDAC这两个病理过程中均异常活化并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显示STAT3参与CP向PDAC的转化过程,并发挥了关键的桥梁作用,这提示可以将STAT3作为PDAC在早期形成阶段的肿瘤治疗靶点,为其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对于STAT3在CP向PDAC转化过程
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沉默P-21活化激酶1(PAK1)基因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设计合成针对PAK1的特异性siRNA(siPAK1)和通用无义siRNA序列,转染肝癌细胞,分为siPAK1组和NC组,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细胞中PAK1的表达;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
目的探讨人三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CTP)焦磷酸酶1在前列腺癌组织和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中的表达,观察dCTP焦磷酸酶1的过表达对LNCaP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前列腺癌及非癌组织中dCTP焦磷酸酶1的表达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LNCaP的dCTP焦磷酸酶1表达量(LNCaP:1.26±0.13比RWPE-1:0.52±0.01,P=0.000)。构建dCTP焦
目的观察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将肝细胞癌细胞株SMMC-7721分为对照组和阿帕替尼处理组,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试验观察阿帕替尼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阿帕替尼对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Transwell试验观察阿帕替尼对SMMC-7721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
目的观察中药茵陈蒿汤(YCHT)对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中G蛋白耦联受体5(TGR5)、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胆总管结扎组(BDL)、茵陈蒿汤组(BDL+YCHT)并建模,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TGR5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243过表达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增殖和迁移的生物学影响。方法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2×105个TPC-1细胞不同转染组miR-1243的表达,水溶性甲臢化合物(MTS)法检测2×104个细胞的增殖能力及迁移小室(Transwell)检测1×105对数生长期的TPC-1细胞的迁移能力。利用生物信息
期刊
目的观察对比贴壁培养法与悬浮培养法培养后的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相关特性的变化。方法(1)收集采用普通培养基贴壁培养与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2)观察两种方法培养后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3)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方法培养后的肿瘤细胞中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CD90、CD133、CD24的各自表达量。(4)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
目的探讨特异性T细胞过继治疗脑胶质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C57BL/6小鼠树突状细胞(DC)与GL261细胞抗原共育,再与T细胞共培养,检测T细胞体外杀伤作用。建立GL261-C57BL/6小鼠脑胶质瘤模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用上述T细胞进行免疫治疗,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检测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磁共振检测小鼠成瘤情况,观察生存期并解剖死亡小鼠观察成瘤情况。结果体外实验效靶比为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