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部嵌夹型骨折一例报告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geqing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通过对19例脊椎滑脱症患者的屈曲—过伸的X线动态观察,显示出节段性不稳征象。此观察结果提示患者的临床症状程度与其最大滑移无平行关系,而与节段性不稳的滑移范围密切相关,这表明节段性不稳在此病发病机理中有重要意义。病段的异常活动和滑移可导致神经根受压和牵拉,引起下肢的根性症状和跛行。其手术指征取决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
期刊
作者报告采用胶原酶注射即化学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自1994年以来共治疗100例。注射采用局部麻醉并在电视X线机控制下进行。术后观察1~2天出院,并继续卧床一周。优良率达90%。尤其是术后下背及下肢痛迅速好转,显然较手术恢复得快而好。本组亦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因而,作者认为,化学溶核术值得进一步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自1990年8月~1994年12月间,将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摘除的髓核组织,与对照组共56个髓核组织制成HE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组(1)74例(57.81%)的髓核中有脊索细胞(P值<0.05),其中30岁、40岁年龄组髓核中的脊索细胞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2)104例(81.25%)的髓核中有退变的脊索样细胞(P值<0.005);(3)28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
1975~1993年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9例首次手术在外院施行;我院11例,复发率为1.7%。复发时间1~27年,平均10.4年。复发的主要原因是髓核遗留过多。因此,确定手术名称和它的内涵有助于防止复发。由于瘢痕粘连手术有一定难度,一般都主张在原间隙上或下切除半椎板甚至全椎板,清除所有瘢痕组织取出髓核,如此过多切除椎板可能引起脊柱不稳定或因局部瘢痕进一步增生影响疗效。作者采用原位显
期刊
作者收治腰神经根嵌压征30例。由于该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根的部位及程度不同,筛选诊断用压力下硬膜外造影术,定位、定性诊断用CTE检查,从腰椎的矢状面、额状面、横切面上观察椎间盘、硬膜囊、神经根及黄韧带等在中央椎管、侧隐窝及椎间孔的相互位置关系,使腰神经根嵌压征的定位、定性诊断临床符合率达96%。认为: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将腰神经根嵌压征与椎间盘突出症区别开来,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疾患,对其进
作者采用磁刺激腰骶部运动诱发电位(MEP)和磁刺激腘窝F波相结合的方法测定运动神经根传导时间(MRCT)。随机抽查50名正常受试者在胫骨前肌(TA)和比目鱼肌(SOL)记录出可靠的运动神经传导时间(MNCT)和MRCT;同样方法记录和观察40例手术证实单例L5或S1神经根受压患者MNCT和MRCT的改变,同时进行节段性皮神经刺激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对比。结果显示:病人组MNCT与正常组相比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