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升级和人才结构优化的互动关系分析

来源 :中外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gezu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结构优化在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理论方面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和人才结构优化的互动关系,为各地推行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人才结构优化战略提供理论借鉴。
  
  一、人才结构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功能分析
  
  1.人才结构优化具有要素功能。人才结构优化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及知识经济时代都存在。在农业经济时代,人力资本表现为长期积累、传递下来的生产知识和在劳动中学会、积累的劳动技术和经验;在工业经济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而这最终都要归结到人的素质的提高上来,在这个过程中人才的要素功能被不断强化。
  2.人才结构优化具有效率功能。第一,它可以提高人才自身的工作效率;第二,它可以提高人力资本工作效率;第三,它可以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人才结构优化的效率功能一方面体现在使其他生产要素边际产出的增加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使单位产出的投入成本的下降上。
  3.人才结构优化具有替代功能。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可以节约物质生产要素,这对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对于缺乏物质资本的国家或地区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4.人才结构优化具有知识溢出效应和扩张效应。人才的主要含量是知识,而知识不同于普通商品,它具有溢出效应或外部性,这种特性可以保证技术知识创新者从创新中获益,同时又使一个个人或厂商对技术的使用并不阻止他人使用该技术。随着人才的积累,社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不断向外扩展,人才结构优化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最强大推动力。
  
  二、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结构优化的要求
  
  1.产业结构整体上的高度化要求人才质量随之上升。在产业结构整体升级的情况下,原有的行业也会因技术和管理的进步而对劳动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过渡,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物质资本的使用增加,简单劳动的使用量相应减少,技术工人的使用量增加;从物质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过渡,物质资本含量逐步减少,技术资本的含量不断增加,对高级人才的需要量增加;从技术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换,人才的创新能力是重要的因素,创新型人才需求增加。
  2.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要求及时调整人才的就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劳动力便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移动。
  3.产业结构的地区性差异要求区域人才开发与流动。从国际上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来看,具有产业传递性的特点。从动态上看,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所处的阶段不同,各地的产业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传递和变动的情况,从而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会出现动态的非一致性。因此,一方面,要求各地区根据本地区的产业特点,对人才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提高质量,使产业发展立足于本地人才的基础上;另一方面,要建立人才的合理流动机制,促进人才跨地区合理流动,在综合考虑本地的人才需求和供给的基础上,合理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与其他地区进行人才开发合作,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4.产业结构变动的突发性特点要求建立人才预警机制。当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出现突发性变动时,由于“人才存量结构不可逆”阻滞的存在,萧条行业的人才很难迅速地转移到别的行业中去,由此萧条行业溢出的人才出会急剧加大一个地区的失业率。这就要求根据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建立起人才存量资源转移的预警机制,建立经常性的人才存量资源转移培训机制,使更多的人才从衰退行业较顺利转移到新的行业中去。
  
  三、人才结构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作用
  
  1.人才的有效供给有助于提高产业转换速度。产业转型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状况,人才资源存量大、供给效率高将为工业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如家电制造业)转换到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如IT产业、生物工程业等)提供智力保证。产业转变过程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产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引起产业及市场环境的震荡和压力,人才资源存量大、供给效率高、积累能力强的部门和产业也更容易经受得起产业关联断裂的考验,更能尽快形成新的产业关联。同时,产业结构转换必须立足于原有产业,充分利用原有产业的资源基础,人才资源能显著地提高产业资源转移弹性。
  2.人才资源的雄厚积累有助于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产业创新系统是创新体系的核心,体现着一个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强弱,也反映出一个产业吸收外来技术和承接外来产业转移的能力。人才资源存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提高人才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是产业创新的载体。产业的全要素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技术创新人才不仅具有很强的消化吸收能力,而且具有原始性创新的潜力和能力。无论是渐进技术创新还是重大创新都将大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而非技术要素创新则有助于提高新产品或服务的创造效率,加速开拓市场步伐,获得超额利润,增强产业竞争力。同时,伴随着经济与产业的高度发展,素质高的人才就会涌向具备活力的产业,形成良性循环,产业创新能力将在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带动下不断提高,进而获得并长期保持产业竞争优势。
  3.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加速产业转移与扩散进程。经济发展空间上的梯度差异,使经济的空间转移与扩散通过资本投资、技术传播和劳动力的迁移从一个地区流向另一个地区。无论是产业扩散还是产业转移过程都伴随着人才在各产业间或不同地区的流动与配置,产业转移的同时伴随着人才资源的转移。合理的人才资源配置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市场与政府调控有效结合的配置方式,这样将有助于新兴的高科技产业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的扩散和转移,进而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合理的人才资源产业配置将使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传统低利润率的产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合理的人才资源产业配置也有助于国内优势产业向国际转移和扩散,市场的自发配置功能使高素质人才向国内优势产业集聚,而且优势产业也有条件为人才提供各种配套措施来激励高素质的人才,一旦本土人才掌握了国际发达产业的核心技术和管理经验,那么创新体系就具备了自生能力。从长期来看,即使优势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并在国外完成全部生产过程,本土产业也会自发创新出新的支柱产业,这不仅化解了“产业空洞化”的危险,也为下一轮产业国际转移奠定了基础。
  
  四、人才结构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拉动作用
  
  1.可以催生新兴产业并推动其发展。人才的雄厚积累尤其是人才质量的提高,是拉动区域新兴产业的主要动力。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新技术的运用,而高素质的人才不仅有助于提高经济系统的产出,而且有助于催生高技术及高技术产业,促进高技术产业的成长。纵观产业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现代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往往都是集中于那些劳动力素质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并且依赖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正是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积聚了大批的技术创新人才和新技术运用人才以及高素质产业工人,推动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并缩短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才使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从而加速推进产业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才使这些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较强的产业竞争力。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质量的标准,这对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才能在新一轮产业结构优化中取得竞争优势。
  2.可以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优化。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优化,就是在传统产业中不断融入高新技术,加大产业链条中高新技术的比重,逐渐缩小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差距。如在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老工业的升级换代的过程中,就要求产业劳动力提高其劳动技能、更新技术知识,提高个体人力资本存量,否则即便拥有传统产业改造和优化的资金和技术能力,也因缺乏高素质劳动力来驾驭这些要素而导致传统产业改造和优化的困难。此外,在优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劳动力跨部门、跨行业的转移。目前,我国传统产业的落后,关键就是传统产业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业务技能、文化修养已经落伍,同时伴随着非常严重的传统产业人才流失、人才匮乏、人才断层的现象。因此,在产业结构优化进程中,劳动力需要经过职业再培训,更新、扩大原有的劳动技能和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传统产业优化和改造的要求,同时要从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并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以提高传统产业人力资本存量。
  3.可以加速主导产业的成长。主导产业的特征表现为代表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对前向后向产业具有较大的带动作用,主导产业的快速成长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主导产业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实施条件,必须考虑区域的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技术、人才、资源、能源的支持,缺少相应的投入,产业不可能顺利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主导产业的选择日益与区域人力资本的结构、规模和层次相关联。高新技术产业是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中国高新技术化的政策重点应由区域倾斜转向产业和技术倾斜。实际上,产业倾斜就是地区倾斜,因为不同的地区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主导产业。如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匾乏,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是无法发挥其比较优势的。因此,针对区域产业特征,有目的地进行教育投资以提高地区人力资本存量。此外,引进高级人才也是优化人才结构,加速主导产业的成长的有效办法。
  综上所述,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结构优化更是决定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人是人才结构的载体,是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的开发、配置和使用都要通过人的自身活动来完成,而人的这种能动性作用于社会生产中,将会实现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有机配合,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基金项目:2009年度宁波市人才研究课题《宁波产业结构升级与人才结构优化研究》(T09C01)部分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面对我国逐年来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发展非营利组织,是缓解就业压力和扩大就业的有力途径。而宏观外部制度环境的限制以及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缺陷,导致我国非营利组织在这
伴随着一系列在地的艺术介入乡村的项目出现在公众的视野,艺术介入乡村这一概念的兴起,“艺术如何介入乡村建设?”、“艺术与乡村之间的共融性?”、“如何正确的保留乡村文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服务业的迅速崛起与FDI带动了服务业的国际转移,世界掀起了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浪潮,相对于制造业来说,服务业具有无形性、短暂性及不可储
从不知名的酱酒品牌到年销售超5000万元,并成为"西不入川"主阵地成都除茅五泸郎丰之后的“第六品牌”,习酒用了五年。这位视“谦恭做人,高调做事”为人生格言,曾经的习酒营销
浓烈且温润,是干邑的品性,将四季的轮回变化揉作阵阵清冽香气,鸢尾花和茉莉的香气,是属于春天的味道;当进入夏季,鲜艳的玫瑰花瓣与柑橘交织出热情的香调;甘草、焦糖和无花果
在中国沉寂了30年的民办高等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再度起航,经过了风风雨雨和曲曲折折.已经走进了中国人的视野.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特色都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中一支不可小视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高职院校舞蹈课程从原有"讲授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教育。选取多种课内外舞蹈理论知识、信息化教学模式,调动和发挥学生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的进步和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高校的发展方向发生了重大改变,高校不再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目标,高校教学楼公共交流空间室内设计逐渐成为建筑中应受到重
以南京绕越高速公路东南段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为依托,分析和讨论在监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对下一步工作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