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33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chu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中药,加味补阳还五汤煎服,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4.4%(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味补阳还五汤;临床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33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integrative medicine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65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33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32 cases. 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also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ne—the Jiawei Buyang Huanwu decoction,which was not available for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n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The overal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4%,while the percentag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84.4%(p<0.01).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better.
  【Key words】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Jiawei Buyang Huanwu Decoction;Clinical Observation、
  
  脑梗死为急诊常见病、多发病,中老年发病率较高,因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发病率,故如何有效的治疗脑梗死,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尤其重要。笔者自2005年3月~2010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3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5例均为住院病例,经头颅CT确诊,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并排除脑出血,心房颤动,心衰、呼衰,肝、肾功能不全。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46~77岁,平均65.4岁,其中,基底节区梗死18例,大脑中动脉梗死5例,多发性腔隙性梗死7例,小脑梗死3例,原发病有高血压病22例,糖尿病7例,高脂血症4例。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45~76岁,平均64.5岁,其中,基底节区梗死17例,大脑中动脉梗死6例,多发性腔隙性梗死8例,小脑梗死1例,原发病有高血压病20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原发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疗法给予脱水、扩血管、护脑,抗血小板聚集及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中药加味补阳还五汤。方药组成:黄芪60g,当归15g,川芎10g,地龙15g,赤芍10g,红花8g,桃仁10g,丹参20g,桑枝12g,桂枝12g,牛膝15g,石菖蒲15g,每日1剂,水煎2次,共300ml,分早晚2次服,两组疗程均为3周。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
  基本痊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日常生活完全自理,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瘫痪肢体肌力增加Ⅱ级以上,生活部分自理,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症状及体征好转,瘫痪肢体肌力增进Ⅰ级,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在18%以上。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2.2临床疗效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治疗组33例,基本痊愈20例(60.6%),显著进步6例(18.2%),进步5例(15.2%),无变化2例(6%),恶化无,总有效率94%;对照组32例,基本痊愈16例(50%),显著进步5例(15.6%),进步6例(18.8%),无变化5例(15.6%),恶化无,总有效率84.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微循环障碍,血液高凝状态导致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完全中断,引起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而出现局限性神经症状和体征。本病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常发生于中老年人,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脏腑功能失调,“风、痰、热、瘀”互结,脉络阻滞,筋脉失养,而致本病。治疗以益气、活血通络、化痰熄风为治则。方中黄芪益气温阳,当归养血活血,丹参、川芎、赤芍、红花、桃仁活血化瘀,地龙祛风通络,石菖蒲化痰开窍,桑枝、桂枝引药上升,温经通络,牛膝引药下行,补肾肝,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同时能明显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当归有效成分阿魏酸,通过其抑制TXA2合成酶,使TXA2合成减少,影响TXA2—PGL2平衡;抑制血小板释放5—HT;抑制磷酸二酯酶,使血小板cAmP水平升高,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同时还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膜,抑制脂质沉积于血管壁,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丹参、川芎具有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功能恢复,石菖蒲具有镇静、抗惊厥,改善脑记忆障碍,防脑卒中致继发性癫痫及痴呆发生[3]。通过6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观察,治疗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西药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中华神经科学会, 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宋光熠,中药药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7-98,129,138-14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又是一年红梅飘香,又是一度樱花溢彩。春光里,我们向广大作者、读者和支持本刊的各界朋友,致以新的一年的问候;同时,也献上日本国川岛织物会社及川岛春雄会长对中国日本研究
目的研究原肌球蛋白5(TM5)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中的表达,探讨TM5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珐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4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8例正常膀胱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腹泻病例中肠道致病菌感染现况并进行血清型分析,为该地区肠道致病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
本期关于日本对东亚地区直接投资的专集是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经济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参加由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主持的课题项目而完成的部分成果,现在于以发表,供关心这一问
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应用自拟的五两汤合麻沸膏,内外合治痹证,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母体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临床资料,同时对同期正常孕妇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母体和围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促进中日两国学术交流,扩大东北地区在国际上的影响,加快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的步伐,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将于1992年9月25日至9月29日,在沈阳举办
目的:了解全息胚分化促进剂全息康神液结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全息组和对照组各60例,选用阴性阳
本文从增强集成管理意识,建立集成管理框架体系,做好工程项目WBS分解,健全岗位责任矩阵,以及目标集成管理,做好沟通、风险管理几方面阐述如何做好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目前我国约有1.3亿多高血压患者,且高血压发病率尚在不断上升,我国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病率约为45%, 65岁以上老年患病率高达60% -70%。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一般认为,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在老年时(55岁以上)的收缩压(SBP)≥160和(或)舒张压(DBP)≥95mmHg,如能排除继发性原因,则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病。笔者从2004年至今收治的老年中度高血压患者,应用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