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出鬼没的幽灵潜艇

来源 :科普童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不明飞行物,几乎无人不知,但是,你大概没有听说过不明潜水物这个词吧?在广阔的海洋里,不明潜水物经常神出鬼没。在这些不明潜水物中,最常见的就是潜水艇。而且,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明潜水物曾经搅和得美国和前苏联等超级大国非常不安,他们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军力,对不明潜水物进行搜索和跟踪,却毫无所获。这神秘的东西到底有什么本事,能让超级大国如此不安?
  
  20世纪以前的水下幽灵
  
  19世纪初期,英国“海神”号货轮途经几内亚湾海域时,遇到了一个怪物:它体形庞大,漂浮在“海神号”前方大约10米处,发着耀眼的光。当“海神号”慢慢靠近这个“怪物”时,它似乎有意要躲过“海神号”,轻轻地从水面划过,没有溅起一点浪花,然后,悄无声息地潜入水底不见了。看到这一幕,“海神号”上的人都惊呆了,大家猜测着这个怪物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有没有生命?
  19世纪七十年代,太平洋海域也发生了一件怪事。荷兰船只“珍恩”号正在太平洋上航行,突然,有两个不明飞行物出现在它的上空,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慢慢地,那个发光的物体冲向了水面,紧接着又潜入了水中,消失了。就在大家关注这个发光的怪物时,另一个却在空中消失了,没有留下一点点痕迹,“珍恩”号上的船员目睹了这一切。回国后,他们把看到的一切讲给身边的人听,然而,根本没有人相信他们,人们认为他们在集体撒谎。
  在整个19世纪,像这样的“怪事”还有很多,对“怪物”们的描述基本上都是:圆形的,可以垂直不动地浮在空中,继而会跌入水中并且消失。而且,“怪物”们不会发出轰鸣的机械声,有的怪物会像羽毛一样落到水面消失,有的会激起巨大的浪花后突然不见。
  19世纪,人们尚未研制出潜水艇,“怪物”会是什么呢?人们猜测不已,却始终没有答案。
  
  二战中的幽灵潜艇
  
  “怪物”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在二战时期又频频出现。与之前的有所不同,这个时期出现的不明潜水物与人们研制出的潜水艇的外形非常相似。
  1942年6月,在太平洋中途岛海战中,日本的联合舰队和美国的航空母舰“小鹰”号大打出手。在这场海战中,有一个奇怪的画面:一艘神秘的潜艇一直在一旁悄悄观战。后来,战争双方都发现了神秘潜艇,并且都以为那是对方的潜艇,于是对其进行攻击,然而它却在众目睽睽下没了踪影。
  到了美日舰队在马里亚纳群岛激战时,这艘神秘莫测的潜艇又出现了,它依然“作壁上观”,不支持任何一方。突然,一艘日本舰只中弹着火爆炸,水手们纷纷跳海逃生,这时,神秘潜艇马上驶近现场,营救了许多官兵。然后,它开到稍远的地方,让这些官兵坐在两条救生艇里,把救生艇放下海,才悄悄地开走。让这些被救官兵更迷惑不解的是,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始终都没有见到潜艇上的人,只有一个出自喇叭的声音在指挥着他们该这么做该那么做。而且,这艘潜艇的速度和其他各种性能,是当时所有最先进的舰只也难以比拟的。
  战争结束后,美国的情报部门曾专门就此事展开调查,却没有什么结果,当时有潜水艇的只有美国和德国、日本等寥寥几个国家,但德国和日本都否认曾派遣过潜艇到这个海战现场。
  
  搜寻幽灵潜艇
  
  由于潜水艇在海战中神出鬼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都竞相研制常规潜水艇和核潜艇。美国和前苏联在这方面更是遥遥领先。但他们也知道,无论他们研制出的潜艇再怎么先进,都远远比不上幽灵潜艇。为了研究和借鉴幽灵潜艇的先进之处,美国和前苏联先后展开了一场对幽灵潜艇的追踪搜寻。
  美国海军曾多次动用太平洋舰队几乎全部的潜艇、猎潜艇和其它战舰,还有飞机,在南太平洋海域四次大规模地开展搜寻“幽灵潜艇”的行动。前苏联海军也不甘落后,派出了大批的舰艇和飞机,在太平洋、大西洋进行仔细搜索。搜索行动前前后后历时1年,结果却犹如海底捞针,一无所获,并且,两个国家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它们分别有两艘和三艘先进的潜艇失踪了。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幽灵潜艇更是频频出没于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广阔海域。有一阵子,美国和前苏联甚至怀疑幽灵潜艇是对方所造,但又不相信对方的技术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
  最令人费解的事发生在1990年。当时北约的数十只军舰正在北大西洋进行军事演习,突然,有人发现了幽灵潜艇。这些军舰立即中断了原定的演习计划,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猎捕幽灵潜艇的行动中。它们向幽灵潜艇发射了大量的鱼雷和深水炸弹,但是,奇怪的是,这些炸弹根本靠近不了幽灵潜艇,它们一接近幽灵潜艇,便鬼使神差地拐向一边,冲向了远处。而当毫发无损的幽灵潜艇浮出水面时,所有军舰上的雷达、声纳及其他通讯系统全都奇怪地失灵,直到它离开后,这些系统才恢复正常。
  
  幽灵潜艇来自何方
  
  幽灵潜艇究竟从何而来?又是谁建造的呢?
  有人根本就不相信幽灵潜艇的存在,认为所见到的那些物体其实只不过是一些体形非常巨大的鱼类。也有人认为,这些幽灵潜艇其实是来自外太空。而有人则认为这些智慧生物可能从古至今就一直生活在海底,它们同我们人类一样,是地球人的一支。持这种观点的人强调说,人类起源于海洋,当人类进化时,很可能一部分上了岸,一部分仍留在水中,并且发展出了比陆地上的同类更先进的文明。
  幽灵潜艇到底是什么?海底人类到底存不存在?这些谜团可能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困扰我们。但我们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神秘的幽灵潜艇一定会现出它们的真相。
其他文献
写故事就好像培育果实,一般情况下,我对故事很有耐心。一篇小说的题材往往要在肚子里酝酿翻滚很久,我才会把它给写下来。如果不放这么长时间,果实就不会成熟,吃到嘴里会有酸涩之感。相对于写,我更享受构思的快乐。各种可能性在脑子里翻来覆去,感觉有点像大脑在健身。反倒是写的过程有些无聊,因为那只是机械地打字而已。  写作是创造,是无中生有,具有极强的探索性。缺乏探索性的小说我认为没有写出来的必要。但遗憾的是,
周末是我的生日,我打开电脑,登录QQ。咦?怎么多了个好友?这时,对方发话了:“我是虚拟少年,请马上打开你的邮箱,有一份大礼哦!”我好奇地进入邮箱,发现邮箱里多了一封主题叫“网络大门”的邮件。邮件里有个程序,我点击“运行程序”,一道白光从显示器里射了出来,让我睁不开眼睛……   “你好!”一个面目清秀的少年出现在我眼前,“我就是虚拟少年。从你的个人介绍里,我知道今天是你的生日,所以用这种特别的方法邀
LS1微型激光测距仪是一個测量利器,只依靠一个按键,就能实现前后基准测量、单位切换、精度调节等功能。仪器屏幕上会显示最近三次的测量数据,不用再靠你的脑子死记。最长可测量40米,还能精确到毫米。内置锂电池,超长续航,充满电可测量3000次。
看看这是小学语文的一道作业题  要求:请将下列四句话用关联词连接:  1.张海迪姐姐瘫痪了;  2.张海迪姐姐顽强地学习;  3.张海迪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  4.张海迪姐姐学会了针灸。  (注:正确答案应该是:张海迪姐姐虽然瘫痪了,但顽强地学习,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而且还学会了针灸。)  结果发现同学们写得都很猛  1.张海迪姐姐不但学会了外语,还会了针灸,她那么顽强地学习,终于瘫痪了。  2.
在蔡润田老师面前,我还是山西文坛从事文学评论与研究的一个新兵。新兵有机会参加《蔡润田文集》的研讨会,感到的,首先是前辈批评家对后学的提领与鼓励。  于后学而言,蔡老师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前辈。80年代与董大中先生白手起家创办《批评家》,慧眼如炬,任人唯贤,发现并调入之后文学评论界成果斐然的杨占平、阎晶明、谢泳,一批有实力的批评家与一份有分量的《批评家》刊物,成就了山西文学批评界至今仍然耀眼的辉煌时代。
北岳文艺出版社2020年度短篇小说年选共包括21篇。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谈到小说存在的目的是发现那些尚不为人所知晓的事物,“认识,是小说唯一的道德。”这一评判标准当然稍显苛刻,它将小说置于一个超越性的位置——忽视了其本有的闲暇娱乐安慰等功能——赋予其一种哲学化的使命。但即使是在这苛刻的审视目光的关照之下,本年选遴选出来的21篇小说,无一不恰如其分的完成了小说这一极其现代性的品格。  “人
李鸿文盯着自己苍白枯长的手指,又看了看躺在地上的男人,就是这个男人方白林,十分钟前你还兴致勃勃地请我喝红酒压惊消怒,不过现在,你已经不可能再请我喝酒了,哪怕是动一下手指头也不可能。谁叫你不肯退出竞争经理这个位置,哼。我在公司里已经干了十多年,而你呢,才来了不过两年,却要跟我争经理这个位置,小子,你凭什么,就凭你那张能说会道的嘴?  我承认,你很有一套,无论是工作还是人际关系。但是,我快老了,你那么
一、2019年8月13日,晋城市赵树理文学馆  赵春然:我们这次课题想要做一些关于赵树理的研究,主要是因为一直以来都比较关注他评书体的创作形式和“说书人”一样的传播模式,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有一个推测是它可能和赵树理本身占据的戏剧资源有关。赵勇老师曾把他和沈从文比较,认为沈从文的文学创作能够带动湘西的旅游业,但赵树理在这方面没有表现出太大的价值,毕竟沈从文的文字能够给读者勾勒出湘西的一个图景,赵
在新西兰的一个地方,莫名地发出一种神秘的嗡嗡声,附近的很多居民都能听到这种声音。这种声音被很多人称为“鬼哭”。它到底是什么呢?  这种声音的频率很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听到,但是,只要你听到了,身体就会很不舒服,很多人因为这些声音不能入睡,也有一些人在听到声音后会感到头晕、恶心、头痛。为了掩盖这种让人难以忍受的声音,有的人甚至会选择边听音乐边睡觉。  对于有些人来说,“鬼哭”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心
1  翻看相册,有母亲这样一张彩照:她坐在院里小花墙上,满头银发,笑容平和,清癯宁静,一生的辛劳已然褪去。这是在她第一次中风后拍的。母亲一度右手拿不起筷子,吐字也不清,然而靠着顽强的毅力,一点一点恢复过来,能够正常生活。母亲84岁第二次中风后失语了,吞咽功能受阻,后症状有所改善。但直到91岁离世,再也没说过话,再也未能走路,一日三餐都由两位姐姐一口一口喂。母亲幼时家境贫寒,无缘上学,失语加不会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