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ne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文化最早形成于美国,是世界经济发展和管理实践的必然结果。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最根本的标志。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特别是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于什么是企业文化以及如何建设企业文化等问题,在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本文拟对企业文化的内涵、作用及社会转型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等问题作一肤浅探讨,以利于开展企业工作,促进企业发展的需要。
  一、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历来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观念,并且把这种精神观念具体地体现和落实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行为、物质和企业形象建设等各个层面中。也有学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亦即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笔者以为,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谋求长远发展,而由企业核心领导层所倡导,被企业员工集体认同和遵守,带有本企业深刻烙印的一种价值标准、理想信念、行为准则,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经营管理方式。
  从本质上看,企业文化是一种具有企业特色的组织管理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治理过程中为达到管理目标而逐渐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治理模式,是社会文化与组织治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这种组织管理文化,是以企业管理主体意识为主导、追求和实现一定企业目的的文化形态,其所反映的是为企业群体共同认可的企业的精神、风格和价值标准,而不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思想、观念等文化形态的大杂烩。
  从结构上看,企业文化是一种涵盖企业物质文化、企业制度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在内的由表及里的文化形态。其中,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制度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的外观显现,优秀的企业组织管理文化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组织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的中介,它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组织管理文化的核心,它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经营战略、企业价值取向、企业伦理准则等内容,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的资源,他们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躯壳,但企业要做大做强,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还需要一种“魂”,一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指明方向,促进企业由内而外不断发展的“魂”,这种“魂”就来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探索建立起来的符合自身发展的文化体系。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无形力量,激励着企业组织及其员工不断地开拓进取,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精神支柱。总的来说,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可以培养员工的团体意识和对企业的归属感。企业文化是一种被企业员工集体认同和遵守的价值理念,对企业成员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它像一根纽带,将众多员工的爱好、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与企业的追求紧紧地联系并统一起来,促使员工们改变原来只从个人角度出发的价值观念,潜意识地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归属感和荣誉感,达到自觉关心企业,承担企业责任的目标。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尤为凸显。如:在1984年,海尔集团(原青岛电冰箱厂)还是一个濒临破产的集体所有制小企业,张瑞敏(海尔集团现任首席执行官)上任后,大胆改革,锐意进取,积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倡导“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在他的领导下,“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否定自我,创造市场”等新观念逐渐为员工们所信奉,最终将所有海尔人凝聚在一起。仅仅十几年的短暂时间,就使一个濒临破产的集体所有制小企业一跃而成为一个享誉世界的跨国公司。
  (二)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可以促进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既依赖于企业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长期不懈的系统教育和培训,更依赖于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因为企业文化注重的是人的因素,其建设的基础就是员工素质,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塑造过程,就是从思想、文化、业务等方面不断提高其素质的过程。企业文化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所以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员工素质的自我提高。如,在激励机制方面,海尔集团采用的是“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机制。所谓“三工”就是“优秀员工”,“合格员工”和“试用员工”。其中“优秀员工”占集团员工总数的15%左右,他们是集团的骨干力量;“试用员工”占集团员工总数的10%左右,处在集团的最底层,其余的是“合格员工”。不同等级的员工,工资福利待遇不一样。但“三工”的身份是动态转换的,转换的依据是员工的能力和业绩。能力强,业绩突出,则“试用员工”可以转换为“合格员工”,“合格员工”可以转换为“优秀员工”,相反,能力弱,业绩差,则“优秀员工”可以转换为“合格员工”,“合格员工”可以转换为“试用员工”,“试用员工”则有下岗的可能。正是这种动态转换的激励机制,促进了企业员工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
  (三)企业文化具有口碑作用,可以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和提升整体绩效。企业文化(软件)与企业的经济实力(硬件)是构成企业品牌形象的两大基本要素。评估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如何,主要看企业的规模、效益、资本积累、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等。而评估一个企业的组织文化怎样,则主要看企业员工普遍信奉和遵守的价值标准、理想信念、行为准则,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经营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是企业管理史上的一场革命,它使企业管理彻底地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上来,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业绩。一个企业,一旦形成了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精神、发展战略、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于内,就能产生强大的团体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从而推动企业经济实力持续发展;于外,就会形成良好的口碑,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从而引导顾客的消费趋向和社会的消费潮流,增加企业产品的销售额度,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诚如海尔总裁张瑞敏在谈到海尔经济发展时所说的那样:海尔二十年的发展成就,主要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恰恰在于无形的东西,这就是观念、思维方式的全新变革。正是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成就了海尔集团做大做强的梦想。   三、社会转型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随着国内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等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等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中国社会转型,特别是社会文化心理的转型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会转型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少数员工道德素质的滑坡,给企业文化建设敲响了警钟。受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少数员工道德信念动摇,爱岗敬业精神弱化,集体主义思想淡漠,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作疲踏、纪律涣散,以及以岗谋私等现象,直接妨碍了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另有少数员工价值选择错位,价值取向功利化,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企业的价值追求割裂开来,背离了集体主义价值导向,以致出现唯利是图、崇拜金钱、个人至上、见利忘义等人格“商品化”现象,导致企业形象受损;还有少数员工攀比心态严重,常拿自己与开放程度低、工资收入高的企业员工和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比,甚至同因偷税漏税暴富的不法商贾和大肆挥霍公款的不良官绅进行比较,于是越比越觉得自己吃亏,以致心理倾向失衡,感到干错了行,站错了队,无形中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降低对自己的标准。正是由于企业职业道德上的错位和无序,再加上经营管理体制本身存在着缺陷,使得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击下破产倒闭,这给企业文化建设敲响了警钟。
  (二)“全球化”、“市场化”、“区域化”的加速,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思路。在国际上,当前我国已进入WTO的“后过渡期”,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要求企业在文化建设上必须与国际接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先进文化;在国内,随着振兴东北、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循环经济等理论的提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进一步融合,各产业链条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融合更加深入,这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竞合、多赢发展的新理念,要求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三)“和谐社会”、“两型社会”、“科学发展”的社会导向理念,为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方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两型社会”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根本标志,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和谐社会”、“两型社会”、“科学发展”的社会导向理念,要求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对员工负责,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利益对接起来,变被动管理为员工的自我配合管理,变单纯的行政、经济手段管理,为经济、法律、文化约束的综合管理,以充分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求企业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把创造企业利润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统一起来,变粗放式、开环式经济模式为集约式、循环式经济模式;要求企业正确处理好内外部各种关系,寻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避免畸形发展。
  四、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对内统一员工思想,凝聚员工的力量,在关系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形成共识;对外通过宣传企业的伦理思想和价值观念,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影响度和竞争力。在社会转型时期,企业文化建设要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需要、立足于员工道德素质现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企业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承袭企业传统与借鉴他人经验相结合、实现员工发展与做大做强企业相结合的路子。
  (一)坚持企业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在企业的各项建设中,制度建设是关键,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文化建设是核心,没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作支撑,企业和员工就难以形成共同的信念追求。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制度建设,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举止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先进的精神理念,可以强化员工的自我约束力和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因为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和集中体现。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按照企业文化的精神,立足于社会转型的时代特点,建立涵盖安全质量管理制度、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工资分配奖惩制度、员工福利制度等在内的一整套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制度来加强企业文化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以制度来表达企业文化的价值和理念,以制度来推动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固化,最终树立企业的良好品牌形象,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坚持承袭企业传统与借鉴他人经验相结合。一方面,企业文化所反应和代表的是具有本企业鲜明特色,为本企业倡导和奉行,区别于其它企业的一种企业价值理念。任何一个有历史的企业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这是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和总结出来的文化精华,是数代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企业在建设组织管理文化时,不能摒弃企业本身的特色和传统,应充分彰显企业自身的特点,用最完善的文化体系,最贴切的文化语言,来向外界展示企业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倘若忽视了企业自身的独特性,走错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不仅于企业长远发展之事无补,反而会制约、束缚企业的手脚,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但另一方面,历史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特点,在社会转型时期,如果仍抱守传统而一成不变,企业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就会停滞不前,甚至破产倒闭。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组织管理文化建设时,应根据社会环境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文化建设的方向,在吸收本企业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积极学习借鉴国际知名企业特别是同行业的先进理念,采他山之石,为己攻玉。如美国企业的“以法治厂,公平竞争”思想、西欧企业的“唯质量、唯科学的工作意识”、日本企业的“企业为家”、“团队精神”等观念,经吸纳兼收,融会贯通,逐渐成为国内一些企业组织管理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实现员工发展与做大做强企业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推动企业发展,做大做强企业。这就要求企业把组织文化建设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通过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培养员工的团体意识和对企业的归属感,通过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通过企业文化的口碑作用,树立起企业的品牌形象,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专业优势、品牌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持续、快速发展。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员工富有活力的思维来保障。人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才始终是世界上的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企业员工不仅是企业财富和企业文化的创造者,而且是企业财富和企业文化的发展与丰富者。没有员工的认同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加强人格文化建设,在企业治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尊重员工、培养员工,建立有效、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促进员工不断成长,帮助员工实现自身价值,使广大员工形成“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理念,从而达到企业和员工这个命运“共同体”共生共进共荣的目标。
  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力量源泉,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它镌刻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和全体员工的精、气、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重点培育,长期积淀;需要企业历届领导矢志不移地倡导、组织、实施、创新;需要企业广大员工的普遍认同、执行。唯有这样,才能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科学、有序、和谐地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最近几年,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下,国际产能合作日益成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关键点、政府工作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要把握“一带一路
2004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历了一次宏观调控的洗礼.当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盘点一年的收益时,发现事情仿佛并不像我们当初想象的那么糟糕.
液压挖掘机的主体部分是工作装置,而工作装置对运动控制有一定的要求,随着液压挖掘机的使用量越来越多,工作装置的运行控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必须根据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需求,完
对于我国而言,目前主要是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化期,然而面对着全球经济所提倡的绿色环保理念,我国的商业经济已经开展了一个全新的退变。因此在本文中,主要针对推进商业经济创新
从比较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看到,转型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多样化的制度安排,促使对转型经济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用产权与制度变迁分析代替所有制分析。本文认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以及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城镇化进程转移了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推进了农村的现代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一个新型的社会群体--新市民群体。这是一个分化明轩,阶层各异以及身份复杂的社会群体。在城镇化日益推进的同时,这些新市民群体的教育公平问题成为了当下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城镇化为出发点,对于新市民群体受教育的公平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推进新市民教育公平的对策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各国之间也加速了贸易往来,商务英语一跃成为联系各国间经济谈判中的一项重要工具.由此能够看出,商务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国际贸易的交
卡夫卡在中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困境:人类一直在承受苦难,却无法得到救赎.对此,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了冷静的观察,并表现出隐隐的焦虑、绝望.是福柯运用谱系学来分
陈赓是中国解放军将帅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他的经历之丰富令人眼花缭乱,创造了很多解放军的“唯一”或“第一”.rn陈赓1922年就入党了,在十大元帅十大将中,只有萧劲光可
物资管理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同时也是影响成本控制效果的关键环节,应受到企业与工作人员的重视。特别是在市场竞争形势愈加激烈的今天,企业应明确认识到加强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