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是一门能够让学生习得语文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获得发展的重要学科,其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初中古典诗歌的教学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操,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对初中语文古典诗歌的鉴赏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为我国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初中  语文  古典诗歌鉴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1-0057-01
  古典诗歌是古人用来表达自身情感以及歌颂大自然的文学体裁,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文化历史,是我国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古典诗歌鉴赏的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与诗歌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来感受作者所处的时代的历史背景,同时对传承并弘扬我国古典诗歌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的能力,从而让学生从内心更深一步的去领悟古典诗歌的魅力。
  一、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一)通过多媒体视频进行教学
  通过网络教学我们可以将来自不同地方的优质的教学资源加以整合后呈现给对方,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但是我们还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精选优质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资源[1]。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我们可以在课前播放一段《中国诗词大会》的视频,通过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感悟笔者通过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诗歌中描写的景色,例如,笔者在讲授《黄鹤楼》这篇古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作者所描绘的黄鹤楼那种凄凉的景象,以及送别友人似的依依不舍的心情。笔者通过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了,一段夜幕黄昏时分的黄鹤楼景象,从视频中学生看到了黄昏时候的黄鹤楼非常安静,偶尔只能听到几声鸟叫,湖面上的夕阳倒影以及小船在湖中心轻轻的划过,更加再现出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心情,以及悲凉的自然景象。通过多媒体视频技术将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活灵活现的展示在了学生眼前,让学生对古诗词中的人物情感感悟得更加深刻,培养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通过音乐辅助教学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到诗歌中描绘的情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对诗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希望通过自己的朗读能够营造一种与诗歌中相对应的气氛。但是实际上我们很难通过朗读来营造诗歌中相对应的气氛,比如:高兴、豪迈的气氛,教师可以通过面带笑容,激情澎湃的朗读方式展現出来,但是如果是阴森、凄凉、安静的气氛呢?教师就很难通过朗读来展现了[2]。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音乐的优点,通过在朗读过程中搭配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诗歌中所营造的是一种怎样的气氛。例如笔者在讲述《天净沙秋思》这篇古诗时,这篇文章描绘的是作者由于常年不得志,而导致的居无定所,郁郁寡欢的心情,其中的瘦马、老树、乌鸦声更是体现了凄惨悲凉的气氛。这种气氛单靠教师朗读是无法为学生营造的,因此笔者在对古诗的朗读过程中,搭配相应的悲凉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悟诗歌中的凄凉的气氛。
  二、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一)通过书画活动来进行教学
  书画是最能表达一个人的思想情感的方法之一。古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情感,画家画画也是为了向大家传达自己的内心活动。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书画教学的形式来进行。例如笔者在讲授:《观沧海》这篇古诗的时候,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书画的形式来体现作者的内心情感,由于是让学生通过书法作品或者是通过画图作品的形式展示作者的内心情感,对学生来说新鲜感极强,因此同学们个个都积极的参与其中。笔者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发现有一位同学画的最好,他画了一座高大的山峦,山的旁边有个瀑布飞流直下,显得十分壮观,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他还将作者画在了山顶之上,体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通过一次书画活动让学生通过书画作品来展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提升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通过小组交流活动进行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以诗歌为切入点,让小组成员之间通过讨论来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方法、写作风格、表达的情感、人物形象、历史背景等等。在活动前,教师应该为每一组选出一名小组长,然后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小组长再对本组的组员进行分工,通过组员完成各自的任务最终达到学习目标,最后小组长再将本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组的学习成果,以及吸取其他同学的好的建议来改进自己的答案,还能够通过他人的点拨从而产生具有创意的答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非常有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结语
  通过在初中语文阶段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不但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与诗歌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对诗歌的鉴赏方法,对今后的古典诗歌的学习有重大的帮助,但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呢?这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共同努力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新强.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9):51-52.
  [2]黄高贤.探究比较鉴赏方法在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01):38-39.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更加注重义务教育的开展。语文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对于其他学科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教学质量和效率。初中语文课堂活动中,预习是重要的环节,为语文课堂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预习中,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难以深入理解,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活动中,指导学生预习方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期刊
【摘要】《带刺的朋友》是一篇生动有趣、情感真挚的文章。本文作者通过追述的方式,讲述了教授这类以情感为中心的课文时,如何多角度创设情境,让学生们通过入情入境地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对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之情,值得借鉴。  【关键词】情境教学 感情朗读 思维训练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1-0048-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
期刊
【摘要】在當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上,通过合理的渗透书法艺术,让小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了解和认知。为此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上,依托情境教育,合理实现书法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有突出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情境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书法艺术 渗透 研究  【课题】本文系兰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依托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
期刊
【摘要】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比较落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存在着年龄老龄化的现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下面,我从“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运用农村当地丰富的教学资源”“三、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三个方面入手,就小学农村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读史书使人明智 读诗书使人灵修”。古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精华,学习古诗犹如在花的世界里徜徉,染其色、聞其香、尝其味。让学生从小学习古诗,了解古诗,牢记古诗,会提升自身修养,使人更加文明和高雅,为此,摸清六年级孩子学习和了解古诗的底细尤为重要,为此,了解孩子的学习基础,有的放矢,让孩子们编辑诗集,在编辑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难点、培养兴趣、净化灵魂、开阔视野,从而达到进一步陶冶和升华情操的目的。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下,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质量标准,要求学生要进行综合性学习,以便于更好地将知识与生活相连,真的在生活當中得以实践与应用。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也因此成为当今阶段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中,主要是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引导学生自主去收集信息、分析与处理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文素养的提高。本文将结合课堂教学案例,着力于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实施策略展开研究。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必要途径。小学语文主要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积累,教学重点在于识字认字,但是作为一门语言文化类学科,儿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拥有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应该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让儿童能口齿清晰、流畅,逻辑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语言是个人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本文从语文素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以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重点进行阐述,从科学设计课程导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营造真实情景、合理应用多媒体工具,加强情景教学效果、加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景教学 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1-0055-02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光辉文明,为我们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文化自信,变成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和支撑力,并落实到行动中,才能提高高中语文文化渗透的实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化常识。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学困生是学生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学困生教育和转化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文章结合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就如何帮助小学语文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小学语文学困生教育和转化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困生 困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1-0043-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