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灰斑病的症状与防治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菌叶斑病,是目前吉林省玉米种植发病最普遍的叶部病害,重病时叶片大部变黄枯焦,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百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1.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熟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或褐色长条斑,与叶脉平行延伸,呈矩形,对光透视更为明显。病斑中间灰色,边缘有褐色线,病斑大小0.5~20mm×0.5~2mm。病菌最先侵染叶片下部引起发病,有时病斑连片,气候条件适宜时可扩展到整株叶片,使叶片枯死。病斑后期在叶片背面产生白色或灰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等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源。当年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进行重复侵染,不断扩展蔓延。分生孢子萌芽产生蚜管通过气孔侵入植株,成株叶片上潜育期9天,12天出现长条斑,16~21天病斑上形成孢子,侵染幼株叶片时在成株上产孢。侵入后菌丝扩展受叶脉限制形成长而窄的平行病斑。多雾、多露有利于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染发病。该病较适宜在温暖湿润和雾日较多的地区发生,而连年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大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般7~8月多雨年份发生严重。玉米生长后期遇到高温干旱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降低了植株抗病性,如有几次降雨,也可导致严重发生。
  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是最重要的防病措施;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实行大面积深翻、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合理浇水施肥,促使作物健状生长,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在玉米开花授粉后或发病初期,尤其在玉米大喇叭期、抽雄穗期和灌漿初期3个关键时期进行药剂防治,喷药时先从玉米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喷施,以每个叶片喷湿为准。因为玉米灰斑病是先从每株玉米的脚叶由下往上发生为害和蔓延,早期喷脚叶的目的就是控制下部叶片上的病源菌向上蔓延,以防止病害大发生。药剂可用80%代森锰锌粉剂500倍液喷雾、70%代森锌粉剂800倍液喷雾、50%福美双粉剂500倍液喷雾、25%丙环唑1500倍液喷雾、25%戊唑醇1500倍液喷雾;50%或8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50%甲基硫菌灵或70%进口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
  
其他文献
传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即利用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将水、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为葡萄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粮食。但在石油能源日益匮乏的今天,人
为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助力农民脱贫增收,河南省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发挥好益农信息社作用,
1.环境条件1.1地块选择 选择周边2km之内无污染源(包括工矿区、医院)的地块。一般以玉米田做为保护带,尽量与菜田隔离,以免病虫害交叉感染。
2007年,在九台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九台市以全省乡镇企业“创业杯”竞赛活动为契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环境、强化服务、培育主体、
以硬叶斯垂科特种子为对象,将播种繁殖和组织培养相结合,研究适合的快繁条件。结果表明,硬叶斯垂科特种子培养理想的基本培养基是1/2 MS培养基;利用优化配方1/2MS+6-BA 2.0 mg
1.除草剂的选择 每种除草剂都有一定的选择性和防除对象,由于各地生态环境、杂草种类及分布存在差异,所以必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作物选择安全适用的品种。部分农民对除草剂的性能
示范试验表明,沃土工程能改善农田土壤条件,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春江18A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早花时感温型中粳稻不育系,2010年9月通过浙江省鉴定。春江18A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败育率99.98%,花时早,具有一
【正】说明:1、以池主体垂直高度确定加水、加菌种、加粪厚度,零气压时料水平衡总高始终保持1m,使液积不变。
期刊
中浦优华占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中99A×华占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抗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丰产性好,后期转色佳,米质优等特点。2011年通过浙江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