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中:回响的绿驼铃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iang3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月,《新西部》以《在感动中跋涉前行》为题报道了赵中和他的绿驼铃团队。
  “绿驼铃”是甘肃省第一个非政府环保组织,为了它的发展,发起人之一赵中辞去了公职。如今,绿驼铃的志愿者们依然在各地默默无闻地开展着工作。今年,他们在甘南玛曲启动了“甘肃草原生态旅游项目”,试图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帮助牧民生计转型,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赵中说,“绿驼铃一直在环境保护公益领域坚持。虽然外部环境、自身发展不断变化,但绿驼铃的使命不变,所坚守的理念不变。”
  2014年6月底,兰州和很多城市一样,启动了公共自行车系统民心工程,非常受欢迎。
  而早在2006年,绿驼铃就在兰州推出骑车绿色出行环保活动,除做了大量宣传活动外,还购买了几十辆自行车扩大活动的影响。活动坚持了一年多,反响很好。
  “不能说是绿驼铃的活动推动了兰州这项民心工程,或说有多少影响。但在我们看来,当年活动对大家潜意识的影响还是有的,对有关部门制定政策也是一种参考,对氛围的形成是起了一定基础作用的。”绿驼铃发起人之一赵中对记者说。
  作为甘肃第一家致力于中国西部环境保护事业的民间环保组织(NGO),绿驼铃先后开展“绿地图”、“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项目,现在,他们做的项目更加细微,更加具体。
  “到更偏远、更基层的农村去,扎实地做些具体的事情。”这种对团队发展方向的设想,让赵中自己也吓一跳,但他还是带领绿驼铃毅然走上了这条路。
  首尝众筹
  3月9日,赵中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个帖子:“保护黄河母亲之肾—玛曲草原”。这是绿驼铃为推进玛曲草原社区生态旅游,在众筹网上开展的募捐活动。
  截止到5月8日,绿驼铃首次尝试众筹方式募集两万元获得成功。“共有128人参与,筹得20551元,是计划两万元的103%。项目可以按照计划时间推进。”赵中说。
  赵中告诉记者,今年绿驼铃已在甘南玛曲启动“甘肃草原生态旅游项目”,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帮助牧民的生计转型,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探索以生态旅游增加牧民收入,由此控制牛羊数量,减缓草场退化的速度。希望这种探索能实现牧民生活和草原环境改善的双赢。”赵中说。
  绿驼铃志愿者们为项目实施制订了详细的计划。从4月1日开始,用十天左右的时间,通过众筹来的资金制作了2000份玛曲体验式生态旅游宣传材料;4月20日之前,要印刷1000套以玛曲草原风光、风俗文化为主题的明信片;4月底前,还要组织牧民参加旅游服务接待知识培训,并到青海参观实地体验旅游点。
  赵中说,社区生态旅游的重点是将环境保护与当地的宗教信仰结合。志愿者将对牧民进行培训,让牧区藏民族保护神山圣水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把环境保护变成人们自觉自愿自发的活动。同时,也呼吁游客要遵守草原生态文明。
  “这些都将是志愿者工作的重点,目前进展较为顺利,但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赵中说。
  草砖房的尝试
  绿驼铃总干事徐定艳还未发表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以绿驼铃参与地震灾区重建的个案研究为题,其中提到2010年茶园村茶园小学的重建。
  茶园村就是绿驼铃团队尝试下沉到农村,集中力量做一点实事,建立首个生态社区的地方。
  那时,赵中和他的绿驼铃团队已经广为人熟知,但他们一直活跃在城市里,几乎没有涉及农村。按赵中的设想,如果团队转身到农村去,让村民能够接触到宣传与教育,使他们的意识发生改变,这种力量也许会产生惊人的效果。还可以尝试把保护环境与扶贫结合起来,趟出一条新的公益环保之路。
  “选一个村子,长期驻扎那里,陪着村民们一起重建,和他们一起生活,再把环保与改变的思想融入到这个村里。”赵中也被自己这想法吓一跳,然后又问自己,怎么不能呢?
  茶园村是赵中启程的第一站。
  茶园村隶属于甘肃省文县中庙乡,是2008年汶川地震中全县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这里层峦叠嶂,气候温和湿润,盛产茶叶,有“陇上江南”之称。但因交通不便,使这里的村民和外面世界沟通变得困难。
  赵中每次从兰州市到茶园村,都要走一个大Z字形路线:他需要乘火车先从兰州到天水,再进入陕西宝鸡,接着到达四川广元。然后再换长途汽车票,北上四五个小时到达“渭沟河口”。这里仍不是终点,他还需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藏于群山中的茶园村。
  赵中一度是村民眼中的卖货郎。他从市里给村民捎来那种两三百元的手机,而这个价格比镇上的要便宜百十来元。当然赵中完全是义务的,他只是希望以此拉近与村民的关系。
  赵中的计划,是在这里建起社区互助模式,并让草砖房成为灾后村民的一种选择。
  草砖房,是把稻(麦)草用机械压制成草砖,然后以草砖为基本建材而建成的房屋。与传统的砖房相比,草砖房具有保温、保湿、造价低廉、抗震性强等优点。
  “这项技术起源于美国19世纪90年代,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安泽国际(中国)救援协会于1998年把该技术从美国引进,并援助建设600多套民居和学校。”在赵中看来,把草砖房推荐给村民,并提供一定的帮助,农民自然会接受。
  但是,赵中在茶园村辗转五个多月,挨家挨户上门宣传草砖房的优势,并领着村民到四川建好的草砖房参观,但没有一个人愿意率先吃螃蟹。
  就在项目眼看要失败的时候,一个来自上海的资助电话,又让赵中兴奋起来。上海的一家公司表示,愿意出资60万元,为茶园小学修建生态草砖校舍。这个方案正中赵中下怀,他的想法本来就是通过建生态公用建筑,引导村民自建房。
  茶园小学开建了,赵中和志愿者们挽起袖子干起来。村民们也从最初的抵触,不愿出义务工,渐渐地加入到工程建设中来。
  2010年9月,茶园小学主体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结束后,有4户村民也决定建草砖房。   让赵中欣慰的是,这些草砖房,学校和村民直到现在一直在使用。
  水污染地图
  赵中告诉记者,以黄河为主要关注点的水环境保护项目自2006年启动,一直延续至今。此外,2005年启动的玛曲草原生态环境考察也在继续中。
  “之所以这两年在媒体的消息不多,主要是绿驼铃团队开展的活动多在社区,除了正常进行系列调查、巡护、监督,社区发展培训和体验活动多一些。”
  赵中和绿驼铃成名于甘肃水环境保护项目。这也是赵中2009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环保英雄”的主要原因。
  2004年11月,22岁的赵中和朋友发起成立了甘肃第一个民间公益环保组织“绿驼铃”。他当时还是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的一名助理工程师。2007年初,他辞去公职,专心做了一名环保志愿者。
  甘肃位于黄河上游,黄河第一湾流经玛曲草原进入甘肃境内。省会兰州是黄河惟一穿城而过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要塞,是黄河天堑的重要渡口。
  “黄河也是兰州最主要的水源。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甘肃人来说黄河意义非凡。然而,水质受污染,让黄河和甘肃人承受着难以言说的痛。”于是,赵中以“黄河上游污染的监督者”身份走进人们的视野。
  今年4月17日,民间公益机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凭借能提供全国38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河流水质信息的蔚蓝地图APP,成为关注全球问题的“斯科尔社会企业家奖”四位获奖者之一。而早从2006年开始,绿驼铃就为“中国水污染地图”做最基础的调研工作。
  赵中回忆道,2006年8月15日,马军老师来到兰州参加“绿色记者沙龙”活动。当时马军刚回到中国不久,还在一家咨询公司工作。在会议间隙,他向马军介绍了绿驼铃,马军分享了他要做一份“中国水污染地图”的设想,也展示了一个叫“美国十毒”的网站,并说他的目标就是做一份这样的网站,告知人们到底谁在污染我们的河流。
  赵中说,“我当时非常认同马老师的理念,双方很快就开始了合作。当时绿驼铃团队主要参与的工作就是从网上收集甘肃水污染企业的名录和信息并归纳建档,然后对收录到的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并GPS定位,并将以上信息发给马老师加入‘中国水污染地图’。”
  连续三年, 赵中每年平均调查50多家把污水和有毒物质排放到黄河的企业,并提供给“中国水污染地图”。地图中90%的甘肃污染企业都是绿驼铃发现并调查取证的。
  赵中说,如今绿驼铃也面临着全职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亟须加强的问题。“马军老师也尽其所能地帮助绿驼铃,安排有环境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和绿驼铃一起实地调查和审查。”
  个人英雄时代已翻篇
  目前,赵中担任绿驼铃的理事和顾问,由项目执行者变成了支持者,为团队发展运筹帷幄。
  绿驼铃总干事由徐定艳担任,全面管理机构的各项事务和项目开展。徐定艳是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已在绿驼铃工作了八年,经验非常丰富。
  赵中说,在环保公益领域,由大佬们一呼百应的时代已经过去,仅靠高尚道德来感化人,持续性很有限。只有亲力亲为坚持才能看到结果。
  “草根公益人士的崛起,是希望所在。他们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做事。普通人的生活细节,也可以随处体现环保理念,人人都是环保参与者。”赵中说,“十年前绿驼铃最大的困难是告诉公众认识环保,十年后公众大多有了一定的环保意识,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引导公众实践环保行动。”
  赵中告诉记者,有人评价绿驼铃,很多时候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我们所改变和解决的很少。“2005年夏天,我去兰州一家企业拉赞助时,一个副总问我们成立多久了,我说一年了。副总回应,你们最多还能再存活两年。今天,十年过去了,绿驼铃还在。我想绿驼铃的最大意义不在于举报了多少家污染企业,也不在于修了几座生态房屋、建了几座生态厕所,当然也不在于获得了多少奖项。而是绿驼铃来自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它传递的环保知识正在被公众接受,且开始实践。”
  赵中表示,由于甘肃本地企业公益参与度不高,资金来源仍是绿驼铃的短板。不过,随着首尝众筹成功,国内筹款将成为绿驼铃未来的方向之一。
其他文献
建立了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为吸附剂的固相萃取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饲料中5种磺胺类药物(SAs)的方法。以磺胺嘧啶为模板,采用紫外光引发合成MIPs,以MIPs作为吸附剂制备
<正>晋朝的太子洗马李密所作的《陈情表》,一直以来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的代表作之一。苏轼对它有高度的评价:"望《陈情表》而不落泪者非孝子也。"《古文观止》也认为《
学科专业划分这一有局限性的观点导致了历史性景观的碎片化。建筑师在设计"新"建筑的同时需要考虑历史景观保护问题,在有约束的思考下对"旧"的遗产予以回应。在讨论了建筑材
在秦巴山区腹地的寺沟之内,有一个饱含地域典型性、生态多样性和文化代表性的陕西省省级特困村——瓦铺村。  寺沟,一条有生态、有文化、有历史,洋溢着人文情怀的秦巴山区天然峡沟。  瓦铺,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陕南山地传统村落。  魅力寺沟、多彩瓦铺,地域叠合、资源融合、优势聚合,孕育了一方潜力深厚的热土,涵养着一腔世代不离不弃的故园之恋。  瓦铺子(寺沟)地处秦岭腹地、
本文分析了PLC控制系统可能受到电磁干扰的机理,并根据PLC在现场的应用提出几种有效的抑制电磁干扰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