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区抢青问题的历史现状调查与分析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山区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必然使农村生产单位家庭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管控能力趋弱化,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生产效率、效益提高和抢青范围扩大等正反两个方面效应。抢青范围扩大问题根源于利益归属与制度建设的不协调,分析这种不协调问题并设计科学的解决路径,对推进山区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搶青问题;历史现状;调查与分析
  抢青既是古老的话题更是现实的问题。笔者认为抢青涉及面很广,在生物领域有捞幼仔,在植物领域有抢嫩砍幼等,本文论述限于植物领域抢青,其内涵是一些人为眼前一己私利,对生长于野外尚未成熟的植物资源提前收获、砍伐、挖掘,严重影响植物资源再生和社会大众收益的行为。要解决抢青问题应调查认知其历史现状并依此进行分析,找出解决路径。
  一、抢青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抢青行为历史久远且有多种类型,欲对其有比较完整认识应从认识传统型抢青开始。
  (一)利益诱导下的传统型抢青
  传统抢青对象主要是山野生长且无明确具体归属的植物资源,比如野生中药材、果实、果品、根茎等资源。类似资源自古谁采谁有,为了有较好收成,一般性的大路货如酸枣、核桃楸等,人们遵循乡规民约,能够待其成熟后理性采集;而贵重稀有品如人参等,则难以理性采收。自从1700多年前人们发现了人参的效用,受利益驱使便开始了掠夺性采挖。太行山区人参在明代就已灭绝;长白山区人参在清初年采挖量达数万斤之多,17世纪资源已近枯竭,至上世纪80年代末,吉林省山参蕴藏量仅有数千千克,现在估计仅有数百千克。1957年,延边自治州龙井县发现一座漫山遍野都是黄芪的“黄芪山”,当地群众大量采挖后立即脱贫致富,但几年后再难寻其踪迹。一般来说,对于野生且能带来现实收益的资源,如果基层社会组织没有强有力的主动保护措施,人们往往基于自身利益而泯灭保护意识。例如,为了得到一点黄檗,有人不惜将黄檗树砍倒扒皮;五味子能够卖钱,还未成熟人们即抢青采收,为取果实可以狠心将五味子藤砍断。由于抢青,许多资源的地下根茎越挖越小,地上的果实或有用部分等不到八份成熟;有人甚至连能带来收益的植物小苗都不放过,直接采回家进行种植。任何植物资源只要能带来收益且管理无序或失序就会出现抢青。
  (二)××县西部山区的抢青现状
  笔者关注抢青问题源自于××西部山区某老农的抱怨:“现在的人急发财,核桃、柿子、栗子不熟就摘(打),酸枣不熟就捋,树木成椽就砍,太可惜了!”为此笔者进行了调查证实:有不少地方核桃、柿子、栗子还不成熟就被主人自我主动收获;酸枣还很青就会被人们抢着捋掉;用材林还不成熟被人们偷砍掉或替代薪碳烧掉;大量植物性资源因此浪费流失确实让人为之心疼。由于抢青而致的资源浪费或流失具有隐蔽潜在性,难以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被摧残的植物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亟需有人为此奔走呼号,笔者即志于此。
  抢青对象比较广泛,凡是能带来收益的植物都可能成为抢青的对象。如果把山区野生植物资源分为用材林、干鲜果品、山野植物三类,与此相对应抢青可以分为主动型、被动型和传统型三种。
  1.主动型抢青。对于用材林的抢青属于主动型抢青,抢青者通过主动砍伐用材幼林或不成熟的树林并获得一定收益或好处,这类抢青和国家林权制度变迁密切相关。对用材林抢青不同于盗伐,盗伐者一般盗伐成熟或成材树木而且是偷偷进行的,目的是赚钱或家用;抢青则几乎是公开进行,只要是物归我有,成不成熟或成不成材树木都照砍不误。计划经济时期有对用材林少量盗伐的问题,由于当时集体管控能力强而难成气候。改革开放后,由于集体经济管控能力弱化,利益驱使下的人们对用材林抢青渐成气候。这种抢青具体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一些老百姓偷偷把长成檩条用材树砍掉,每根卖20到30块钱,起初是盗伐,因为村干部还管这些事情;后来集体财产或卖或分,集体经济空壳化,大家开始心照不宣地砍掉那些能成些材的树换零花钱,这时盗伐就演化为抢青,后来大家都这么做,一有风吹草动,互相掩护、互不揭发,村干部怕得罪人也不敢管;不过,这时候抢青者还有底线——一般不砍小树。第二种情况发生在老百姓营造的用材林收归国有以后。以前,山上的用材林基本上是集体组织老百姓栽种归村集体所有,树木成熟之后采伐,老百姓能直接或间接获得一些利益,收归国有就意味着这些用材林与他们的利益没什么关系,为此,老百姓抢青用材林就没有了底线。为了采樵方便或节省取暖费用,有些老百姓把小树砍掉,锯成六七寸左右的木段,再用斧子一劈两半,替代薪炭垛起来家用。国家为保护森林资源当然安排护林员,但基本形同虚设,因为大多数老百姓不能接受集体用材林转化为国有林,山是我们的祖业,树是我们栽的,国家发个文件就国有,大家心中有气,自然对这些林地资源毫不顾惜,抢青也会没有底线。上述两种抢青情况虽不相同,但原因都和国家政策变动密切相关。
  2.被动型抢青。对干鲜果品抢青属于被动型抢青,也是改革开放后引人瞩目的新问题。××西部山区干鲜果品生产源远流长,资源权属明确,早已经形成以村规民约形式确定并被人们长期遵循的收获或采摘秩序,如:霜降五天后摘柿子;八月十五打枣等等。自然经济时期,干鲜果品收获前还有看青人,小偷不敢轻易光顾。况且农户的干鲜果品基本自用或馈赠亲友,既使用于商品交换,价格很低,那时很少有抢青问题。随着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盛行,干鲜果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成为外贸市场抢手货,价格自然不菲,小偷的手会随势伸向干鲜果品。农村集体经济时期虽然生产经营缺乏生机和活力,但集体力量足以维持干鲜果品收获或采摘秩序,抢青不是什么大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基层组织管控能力的弱化,加上干鲜果品市场需求日趋旺盛,价高利厚的诱惑和小偷小摸的人趁机偷窃别人树上果品,大多数村民为防止自己利益受损,被迫被动地提前收获或采摘生长于野外的自家树上果品,如:不到霜降就摘柿子,处暑之前打核桃,板栗不开口就打掉等等,被动型抢青由此而蔓延,大量财富性资源因此而无形流失。   3.传统型抢青。对山野植物资源抢青属于传统型抢青。山场野生植物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发展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前边对这种类型的抢青已有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二、改革开放后有关抢青现象原因分析
  前边所讲过三种类型抢青中,传统型抢青出现最早,有人类就有此种抢青;主动型和被动型抢青在利益关系和制度变动过程中比较盛行。改革开放必然导致利益关系的重新排列组合,所以后两种抢青的范围明显扩大并比较严重,这绝不是偶然现象。
  (一)“统分”失衡引发被动型抢青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统分”科学结合,统而不分则死,分而不统则乱,统分失和,必然生事。当分必“分”,提高效率,该统必“统”,提高效益。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生产经营当分之“分”,因而提高效率,同时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村经济当统难“统”,必然损失部分收益。××西部山区之所以出现被动型抢青,就在于没有正确理解中央“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的基本精神,过分的强调“分”,而不能适时地进行“统”,或不能把生产空间上的“分”和收获时间上的“统”结合起来,实现效率和效益统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干鲜果品越值钱,偷摸扒窃之徒就越猖獗,当农村基层组织因“分”而不“统”导致管控能力弱化而不能对之进行有效打击时,一家一户更会防不胜防,如此许多农户只好惹不起怕得起,高举免战牌提前抢收自家干鲜果品资源,虽因果品青涩遭受一定损失,却强似被偷光扒净,这便是无奈之下被动自我抢青的基本原因。
  (二)频繁翻动老百姓的奶酪引发主动性抢青
  农林产业生产周期长,藉此养成了山区老百姓求稳怕变的性格,农林利益格局一有风吹草动便可能对植物资源健康成长带来灾难。笔者30年前曾经见到过10厘米左右宽的木板,据长辈说,那是50年代入社前夕,木板主人抢青自家幼树的木板。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统制力量弱化,生长于山野的用材林就成了唐僧肉,有些人认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能够成点儿材且能够扛得动的用材树便遭了殃,山场之上只见檩条之下的小树,几乎看不到栋梁之材。前几年为保生态平衡,政府实行林权制度改革,××西部山区植被资源“变”成生态林地,用材林由集体所有变为国家所有。老百姓对此颇有意见,因为这些用材林资源是他们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陆续营造的,国家一纸文件老百姓用血汗浇灌的用材林资源便和他们没有关系了,心里当然不服气,于是把满腔怒火洒到了小树上——砍伐小树当柴烧。上面不同时代的抢青问题从侧面印证了胡锦涛同志“不折腾”论断的科学性。老百姓是最讲实惠,如果每隔那么十年、二十年就变动一次农林产权或经营权制度制度,那就等于频繁翻动老百姓的奶酪,惊慌失措之余他们必然为自身利益而主动抢青,在矛盾纷争中对农林生产力发展造成破坏。
  三、遏制抢青问题的路径
  抢青问题关联民众生活,影响百姓权益,而且在全国各地或多或少存在。要遏制抢青应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拿捏好农村经济“统分结合”的分寸
  在山区,农村经济中“统”、“分”关系实际与效率和效益密切相关。计划经济在农村的失着之处是“统”得过分,农民缺乏生产经营自主权,个体生产效率与效益获得不完全挂钩,劳动者缺乏应有的劳动积极性,集体经济缺乏动力源泉。改革开放后,山区农村抢青问题比较突出的原因是有些地方“分”的过分,集体经济分光吃净,不法之徒的偷抢行为受不到有效打击,集体甚至地方政府之管控能力不足以震慑利欲熏心之徒,一般老百姓只好被动抢青。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统”、“分”关系与“抢青”问题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要解决抢青问题,基层自治和政权须拿捏好统分结合的分寸,即当分则分,当统必统,统到什么程度,分到什么程度,应根据实际情况清楚界定。最忌讳一说“统”,统得老百姓生产生活受管制,种几棵韭菜、养个瓜果桃李都是资本主义尾巴;一说“分”分得盆干瓦净,个别人侵犯大家利益没人管,村干部找个开村民大会的地方都困难。具体到抢青如何操控统分关系?笔者认为:在林果和野生植物资源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具体生产经营权要“分”,生产秩序和收获秩序权要“统”,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即老百姓怎样具体生产经营不要管,但社会生产秩序、采收秩序一定要管而且管好。
  (二)建立让利于民的农林资源产权归属和监管体制
  虽然当初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生产经营动力不足,但对农林资源的保护还是有力的。改革开放后,原来的集体经济管理背景不复存在,对生长于野外植物资源的采收秩序和管控能力必然弱化。在山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的对象实际是农田,生长于野外植物资源并没有纳入承包管理,抢青自然难免;现在为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把原归集体所有的林业资源收歸国有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不好,因为这种产权归属体制把国家利益和村民利益对立起来,实际是与民争利,诱发老百姓无底线抢青;更何况国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又面临天高皇帝远的实际问题,无力管好山区农村的用材森林资源,结果只能是是国和民的两败俱伤。如此不如让利于民,取消林权国有归属体制,依旧实行林权集体所有制,由村民家庭承包山场林业资源,一百年不变,国家在采伐上做一些技术性规定,比如禁止砍伐直径××厘米的用材林,每次砍伐不得超过××棵等,既保障用材林给老百姓带来最大收益,又不对生态平衡构成威胁。如此,采伐成熟的用材林收益基本归个人,生态收益归国家享有,村集体收取所有者收益和管理费。结果是:老百姓获得林业资源之利,国家获得生态平衡之益,国和民两者的利益归于一致,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统分关系因此而协调,即在生产经营上以“分”为主,让人民享有造林、营林和林产收益权,让利于民;在监督管理上以“统”为主,建立农村基层组织为堡垒,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山区林果资源监管体制,实现经济收益和生态收益的合理归属及平衡。所以,让利于民是对用材森林资源最好保护。
  (三)强化基层政权的立法执法功能
  目前,我国政权建设强调基层服务职能,没有赋予基层政权立法职能,执法职能微弱。基层政府只有协调权,没有立法权,缺少执法权,缺乏履行职责的刚度手段,影响其在辖区为营造公平正义、科学发展的氛围,有时甚至难以作为,如此怎能适应基层群众建立井然有序生产生活秩序的需要。俗话说:大炮不能上刺刀,最终解决战斗还得靠步兵。在政府工作中,直接给人民办事或送温暖的是基层政权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中央的指示精神再好、国家法律规定再科学也不能替代基层政府的工作。因此,基层政府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有必须在领会吃透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针对辖区的特殊情况进行特殊分析,制定经上级权利机关审核通过,具有一定权威性的规定、规矩,然后由基层行政机关贯彻落实。具体到抢青问题,通过加强基层政权法治建设,强化基层权力机关具体性、技术性立法职能,制定权威性的乡规;基层行政机关依据同级权力机关具体性、技术性立法规定刚性贯彻执行,以取代民约的随意性。比如在抢青问题上,乡一级政府就可以规定什么时候禁坡,不准采捋野生资源;什么时候开坡,充分利用野生资源。依此提升基层政权维护经济秩序的职能,增强其依法行政能力,减少老百姓越级上访的几率。
  (四)建立遏制抢青的具体措施体系
  ××西部山区有个村子很有名,许多秀才把它写得很神,其实没什么神的,这个村根本经验是定性分析科学透彻,定量分析准确到位。要解决抢青问题也需遵循同样道理,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体系:
  1.基层政权工作人员改变执政观念,不能满足于推推动动、拨拨转转,甘当上传下达的传声筒,要针对具体情况展开创造性工作。本文所讲抢青问题之所以比较常见,根本原因是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应付上级检查,缺少理会基层群众生活琐事的时间。基层政权工作人员主要精力应该用于解决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琐事,满脑子不着边际的大事反倒是不务正业。
  2.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合理安排经济收益和生态收益的归属,让基层群众有活可干、有利可图,培育基层反抢青力量;根据科学要求,完善干鲜果品、野生植物资源可操作性采摘收获秩序。比如:处暑五天摘核桃等,用科学而统一的采集收获办法取代乱哄哄的抢青收获方式。
  3.强化是非观念教育,提高人们思想道德水平,搞好普法宣传,整体提升山区农民法律素质。尤其要有针对性对抢青比较严重的村庄村民进行教育,通过算账的办法让基层群众认识遏制抢青的好处。
  4.强化政府权威。基层政府不是菩萨殿,制定了有关反抢青措施要坚决执行,有人胆敢违犯,触犯国家法律规定按国法处理,违反基层政权制定有关措施的要坚决执行、毫不手软,以此立威,杜绝抢青。
  参 考 文 献
  [1]农村抢青危害性及应采取的措施.论文.2005(10)
  [2]刘大有,张慧丽,王寅鹏.中医药资源的保护与对策[J].《长春中医大学学报》.201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法.(1996年9月30日国务院令第204号发布,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项目基金:本文为河北省改革战略研究会重点研究课题《对西部太行山区抢青现象调查与研究》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2011037。
其他文献
【摘 要】为实现十二五计划,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政府必须不断激励广大的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公共财政支持自主创新对于一国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我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难以激励广大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笔者以杭州市桐庐县区域内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激励作用,总结出我国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应有的稅收政策。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开展校企合作以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人才职业适应性已成为行业和高校的共同认识。如何让校企合作走向深入,使校企合作模式在能力培养方面发挥最大的效能,是当前行业和高校都面临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以商业服务业为例,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能力培养模式方面入手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商业服务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近年来,商业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中传统产业的代表,对人才的需求
期刊
【摘 要】《小企业会计准则》借鉴《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化处理的核心理念,以满足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立足于我国小企业发展的实际,对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简化处理,减少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容与空间,并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保持了协调。  【关键词】小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差异  我国企业结合行业特点,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
期刊
对于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就要求大学生就业之前先“预”,也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成熟经验。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的国家,美国政府、社会和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说美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环境实现了全员化。美国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摘 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的特殊性,提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理念和原则,重点研究了订单式培养课程体系的结构、内容、比例与时间分配,指出基于订单式培养的高职教育应该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课程体系的内容包括基本素质和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必修课程、订单课程以及选修课程。  【关键词】订单式培养;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订单式培养的成败在于教
期刊
【摘 要】笔者通过对311名来自全国7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心理契约在校方与学生的沟通及其硬件软件设施、学生初始信念、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自变量)与学生表现(因变量)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校方与学生的沟通及其硬件软件设施、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及学生心理契约破坏感对学生表现有直接影响;校方与学生的沟通及其硬件软件设施、学校在学生心目总的地位和学生的初始信念可以通过学生心理契约破坏感的间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移动图书馆产生的内在因素,以及能够支撑和保障其不断发展的外在条件: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阅读设备的普及和发展。在具备了这些条件下,国内移动图书馆才一步步发展起来。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WAP技术;3G技术;移动阅读终端  移动图书馆(Mobile Library)最初指图书馆以汽车等交通工具为载体,将服务推广至没有固定图书馆的区域,以方便市民就近借阅。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分析工程院办公室系统工作现状入手,探讨了工程院办公室系统目前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加强工程院办公室系统工作、努力争创一流办公室的措施,希望能对工程院办公室系统工作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办公室;行政管理;措施  年初,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同志在集团公司办公厅年度工作会上指出:办公厅(室)在公司的整体运转中起着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他结合集团公司发展实际,
期刊
【摘 要】“玻璃天花板”现象在优秀女性的职业发展中早已成为一道隐形的屏障。本文主要针对女性领导干部高端缺位现象,从传统性别角色定位的固着角度出发,提出相关应对和改善的策略。主要包括:女性自身改善,政策制度保障,社会文化支持,女性学科教育建设。  【关键词】女性;领导干部;玻璃天花板;培养选拔;策略  一、优秀职业女性自身方面的应对策略  1.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1)优秀职业女性要有自觉的领导意
期刊
目的论伦理学强调道德的工具性,主张道德起源于现实社会需求,以边沁和密尔的功利主义思想为典型代表;义务论伦理学则强调道德本身的目的性,主张道德是由先验因素所决定,以康德的道德律思想为主要代表。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前者主张社会整体的优先性,即为了社会最大功利可以将个人作为手段甚至牺牲掉个人的价值;而后者则倾向于个人的优先性,认为人只能作为目的而不能成为手段,即便为了集体的最大功利也不能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