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患者应关注血糖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y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之间的联系,近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病专家和糖尿病专家的关注。据专家介绍,糖尿病患者中有75%患有心血管并发症;心肌梗死患者中也有75%患有糖尿病或处于糖尿病初期阶段,而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因此,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近日严肃指出——
  胡大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之一,本刊编委。北京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心脏中心主任。还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总编辑等职。
  胡大一教授是我国心血管病领域的著名专家,也是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之一,虽然事务缠身、忙忙碌碌,但在大众健康普及工作方面仍然不遗余力,热心为群众介绍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保健、治疗及抢救知识。胡教授是本刊编委,也是本刊读者的老朋友,为不少读者解答疑难问题,为读者就医选药提出了不少中肯、有针对性的建议。
  谈到心血管病和糖尿病之间的联系,胡教授向记者讲述了两项经典的研究:一项称为美国弗兰明翰研究,是美国学者对小城弗兰明翰51~59岁男性进行的7年随访研究;另一项研究则是在芬兰,该国研究机构挑选了1059例2型糖尿病和1373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多年随访研究,探讨糖尿病对冠心病事件和死亡的影响。两项研究结果不约而同表明,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年发病率比年龄和性别相同的非糖尿病人群高2~3倍,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1.8~6倍,下肢间歇性跛行风险增加4倍。
  胡教授介绍,我国也曾进行有关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关系的调查。这项名为“中国心脏调查”的研究,是我国针对冠心病住院患者的血糖调查。这项调查选取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共52家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共收集病例3513例。未确诊为糖尿病的对象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判断糖代谢状况。结果发现,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为52.9%,血糖增高但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病率为24.0%,总体血糖高于正常的患病率为76.9%;超过50%的高血压患者存在糖耐量异常或有糖尿病。
  前面两项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和发生心血管意外,而后一项调查研究则证实,心血管病患者常常并发糖尿病。所以,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这两种看似毫无关系的疾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早期发现糖尿病,意义重大
  
  “‘中国心脏调查’是我国一项针对冠心病住院患者的血糖调查,这项研究给我们两点启示。”胡教授说,一方面它说明如果患有冠心病或高血压,一定要注意血糖,因为有一半的可能性同时有血糖异常;另外一方面告诉我们,早期发现糖尿病,对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意义重大。而要早期诊断糖尿病,绝对不能只通过空腹血糖检查,一定要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即OGTT试验)。若不进行OGTT试验,仅依靠检测空腹血糖,将有87.4%血糖高的患者和80.5%糖尿病患者被漏诊。
  因此,胡教授建议,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或已经是40岁以上的人,一定要定期检查血糖。如一次空腹血糖检查正常后,应坚持每3年检查1次;如果空腹血糖异常,但未达糖尿病标准,建议检查糖耐量试验,以期早期发现糖尿病,早期干预,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保持血糖稳定,预防心血管事件
  
  胡教授介绍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指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即无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与得过心肌梗死的非糖尿病患者相似,高达20%。通俗的说法就是,得了糖尿病,就意味着患冠心病的危险与得了心肌梗死的患者未来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一样。所以,糖尿病患者即使没有冠心病,各项指标如血压和血脂均要按照冠心病的达标标准去治疗。
  “同时,”胡教授说:“能够保持血糖的长期正常,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预后都可能有好处。”因为,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大血管和微血管损害,临床表现为冠心病、下肢动脉硬化、脑卒中、肾衰竭、足坏死、视网膜病变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无论何时,只要严格控制血糖,就可以明显降低或延缓糖尿病肾衰竭、足坏死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早期发现糖尿病,早期严格控制血压与降胆固醇,还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疗心控糖,双管齐下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时合并有糖尿病,胡大一教授提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治疗策略。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对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所获得的益处大于单纯控制血糖,也就意味着在治疗心脏疾病的同时,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这种治疗方法还包括针对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
  有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同时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强化治疗(包括调脂、降压、降糖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平均随访13.3年,与单纯控制血糖相比,死亡绝对风险下降20%,心血管死亡的绝对风险下降13%。另外两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同时严格控制血压,把血压降到130/80mmHg(毫米汞柱)以下,比单独控制血糖降低心血管死亡率18%;糖尿病患者强化调脂治疗,将低密度脂蛋白(LDL)降到100mg/dl(毫克/分升)甚至<80mg/dl以下,可以使主要心血管事件降低37%,脑卒中风险降低48%。
  “所以,”胡大一教授强调说:“既有糖尿病,又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能仅仅控制血糖,也要控制血压、血脂,保证其达标。”所谓“达标”,那就是:血糖控制到6mmol/L(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到6.5%,血压降到130/80mmHg以下,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00mg/dl以下。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防治血糖异常
  
  介绍了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之后,胡教授尤其提到,要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来防治血糖异常。他认为,以下几种不良生活方式可以使血糖出现异常:
  ◇膳食中热量、蛋白质、脂肪的来源从以植物为主转向以动物为主,总热量过剩。
  ◇吸烟酗酒。
  ◇体力活动少。
  ◇工作负担重或精神紧张者。
  ◇肥胖。
  如果有上述情况,平时要更加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做到“少吃点,勤动点,放松点”。每餐8分饱,日行万步路,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戒烟限酒。如果能做到这几点,即使有家族史,有遗传倾向,也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
  当然,如果已经确诊糖尿病,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体重等措施,仍无法控制血糖时,要及早用药物控制血糖。
  胡教授介绍,ACEI、ARB类药物在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方面有独特作用。ACEI类药物俗称普利类药物(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纳普利等),ARB类药物俗称沙坦类药物(如缬沙坦、氯沙坦、坎地沙坦等)。一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应用ACEI后,使处于心血管高危状态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中风和心肌梗死降低25%,脑卒中降低33%。另一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应用ARB,与β受体阻滞剂比较,心血管事件和脑卒中发生率进一步降低21%。所以,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时,可以优先选择ACEI或ARB类药物。
  采访最后,记者请胡教授通过本刊送给读者朋友一句话,胡教授想了想,说:定期监测血糖,及早控制高血糖,是维护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法宝。胡教授说,这句话是告诫那些还未真正重视血糖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病患者要想维护健康,一定要盯紧血糖
其他文献
今年3月号的《家庭医药》曾在《特别策划》专栏以《林光常排毒餐:健康问题岂容信口开河》为题,将林光常的奇谈怪论进行了一一批驳。没想到,9月4日,林光常就在台湾被起诉了。检察官将其罪名定性为“诈骗”,并求刑7年。看来,林光常很可能要为自己打着健康的旗号敛财的行为“埋单”了。但是,以健康的名义忽悠百姓的人绝不止林光常一个,他们的行为何时能被“叫停”呢?    据报道,台湾一名44岁的乳腺癌患者吕育娴向检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摘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美国)】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
我73岁,患有高血压。收缩压160~170毫米汞柱(下午明显),舒张压在80毫米汞柱左右。同时,患糖尿病肾病、先天性独肾,尿蛋白高,肌酐、尿素氮每次检查都正常,内生肌酐清除率都在60左右。目前,所服降压药为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珍菊降压片、倍他乐克。下午虽加服珍菊降压片、倍他乐克、硝苯地平或尼群地平,但血压控制也不明显。如今,应该如何用药?  安徽谢泽长    谢泽长读者:  您患的是老年性高血
颜德馨1920年生,男,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上海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所长,全国首届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颜德馨教授认为,皮肤科有诸多疑难病症,虽病名不同,病因各异,但多有扰动气血而成血淤的病理机制。他运用活血化淤法治疗多种疑难皮肤病取得较好疗效。    疼痛固定,当活血理气  疼痛是皮肤病常见的症状,如皮肤变应性血管炎、结节
摘 要:写作的话题符合实际,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写作时才有话可说。加强作文鉴赏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素材灵活运用在写作中,组织灵活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师正确点评学生作文,都可以提高写作质量。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 写作;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
《齐鲁晚报》3月4日消息,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男婴,出生40天左右被亲人遗弃。3月11日,上海《新闻晚报》报道,新华医院儿科诊室内,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约3岁左右的幼儿被遗留在诊室内……长期以来,类似消息不时见诸报端。为什么这种疾病让做妈妈的狠心丢下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先天性心脏病难道是一种不治之症吗?有没有拯救这些弱小生命的办法?    肖颖彬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届中国十大杰出青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对包括脑血管疾病在内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患者而言,在预防卒中、心肌梗死和血管死亡方面,氯吡格雷(波立维)与阿司匹林(ASA)相比有更好的疗效和耐受性。氯吡格雷比阿司匹林更能有效地降低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或血管性死亡的综合危险性,相对危险度降低8.7%,这种改善作用是在阿司匹林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的(先前报道ASA能使中风、心梗和血管性死亡发生的危险性下降25%)。   分析还显示,
摘要:体育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释放学习中的负面情绪及压力,以更好的身心状态应对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体育教学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其综合素质。本文从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意义出发,提出初中体育教学要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
生姜治慢性肠炎    清晨起床后,取一块拇指大小的生姜,洗净后用小刀将皮削掉,切成薄片,嚼碎后用温开水送服。午、晚餐用姜片当菜用。我爱人患肠炎半年多,用上述方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上海叶梦生    国家药典委员会白晓菊点评:结肠炎的主要症状有:腹泻或便秘,腹部钝痛或隐痛,或腹胀,大便带黏液,有些伴肠鸣。中医认为结肠炎与脾胃、肝、肾功能的失调有着密切关系。生姜具有发表散寒、止呕等功效,对于脾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也将进行改革和调整,如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刻分析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最终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本文从当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现状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致力于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