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国际形势对我国化工业市场发展的影响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作为全球一体化中的一员,我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化工业行业受到石油价格波动以及宏观不利影响等方面的成本压力,虽然净利润出现下滑,但是仍然保持住了主营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生产化工业的主要原料与原油息息相关,而国际原油价格又受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自2008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从飙升再到直线下降,原油价格 “过山车” 式的变化使得化工业原料价格变化多端。
然而,价格昂贵和附加值高的原料添加剂并没有受到原油价格“过山车”的影响,价格始终保持持续上涨的态势。伴随着添加剂供货价格上涨,香奈儿、碧欧泉、水芝澳和兰蔻等品牌单价上涨25—110元,最高涨幅达35%,联合利华、宝洁日化旗下各品牌洗护产品和护肤品价格涨幅也达到8—19%,这与中低端护肤品价格下滑的态势形成鲜明的对比。高端化工业普遍的大幅度涨价并没对其终端销售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油脂类原料的供货价格下滑也并没有让中小生产厂家高兴起来。上海、江浙、广东的多数化工业生产企业表示:以量求胜的中低端化妆产品附加值极低,油脂类原料价格成本下降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提升服务水平、包装品牌形象以及推出高端产品是国产终端化工业企业的发展道路,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成本并非是原料价格的波动所能决定的。
二、我国化工业行业面临的形势
2008年我国化工业市场历经磨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化工业行业的影响,相对于外贸出口型企业,以内销为主的化工业企业在短期内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那些外贸出口型企业接连倒闭或者陷入挣扎的边缘,大量企业职工失业导致市场消费能力降低,化工业终端销售受到影响,直接导致一批无服务、无形象和无品牌的小店和杂牌遭遇市场重新洗牌。
我国化工业行业面对多番动荡的局势,冷静分析市场形势,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市场多变的发展格局。国家4万亿固定投资拉动内需的政策使得化工业行业找到了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不论是终端网点的重新洗牌,企业间的优势资源整合,还是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我国化工业行业依然坚持走差异化、品牌化和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国外买家购买力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我国物美价廉的产品对其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我国的产品有能力抵抗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三、优势资源的深度整合
我国化工业企业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极其相似的发展格局:ODM/OEM加工企业承接中国跨国品牌、一线品牌的加工订单和少量的二、三线品牌的加工订单;大部分国产品牌虽然没有自己的生产厂房和流水线,但通过成熟的终端销售网络和品牌运作经验与ODM/OEM加工企业深入合作,仍然能够在终端销售网络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ODM/OEM加工企业虽然没有自己的品牌和终端销售每年也能够创造出数亿元的产值。多数既具备完善的终端销售网络和品牌运作经验,又拥有生产基地和流水线的化工业企业已经在国内取得了领导地位。
然而,这一发展格局却从2008年7月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小化工业企业终端销售业绩每况日下,希望增加投入包装品牌形象却缺乏资金支持;ODM/OEM加工企业的订单愈来愈少,希望发展自己的品牌却没有核心竞争力。怀着共同的目标,品牌公司与ODM/OEM加工企业再次携手进行深度的优势资源整合,国内领先的化工业企业在这次深度的资源整合中抢得先机,占据主要角色。
除了中小化工业公司与ODM/OEM加工企业的战略合作之外,国内领先的化工业企业也在寻找发展陷入瓶颈但相对成熟的终端品牌进行资源整合和并购。在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专业人士分析指出:虽然“家门口整合” 和“走出去收购”的整合战略未必会是化工业行业的主流趋势,但是终端品牌公司与ODM/OEM加工企业的合作必然会更加频繁和深入,双方相互参与利润分配及经营管理的程度将会更加深入,终端品牌公司间的深入沟通、交流及合作将会更加频繁。
四、文化和品质并重的规范市场
目前化工业品质的监管重点是监管生产原料的质量,建立和完善生产原料备案制度刻不容缓。2007年颁发并施行的《化工业卫生规范》和《化工业标准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已经淘汰了很多无法正规运作的化工业企业。化工业行业不景气是在经济危机大背景下的一种表象,实际上是化工业企业真正面临重大商机的时期。
次年,在国际化工业行业巨头数次大幅调价的背景下,市场已经将部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化工业生产企业淘汰出局,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对于那些投机型、无渠道及无品牌和以利用廉价劳动力、剥削工人利益为生存手段的企业将会慢慢被清理出局,化工业行业将会走上以销售文化和品质为主的发展之路。
五、开拓农村市场
2009年,为了实现销售额实质性的增长和突破过于依赖专卖店渠道销售策略的瓶颈,欧诗漫、珀莱雅和自然堂等品牌率先推出“下沉乡镇、进入商场超市”的销售渠道新战略。拉芳更是将终端销售的最低端发展到了四级县市场,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谁能占领大面积的农村消费市场就可以得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展前景。
众多的化工业品牌在进入乡镇渠道的过程中选择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发展战略,即由交通较为便利、经济相对发达乡镇进入,选择一家最合适的专卖店进行合作,合作一个专营店就发展一个网点,然后拓展其他乡镇市场。
交通、消费能力、经济发展程度和店主经营理念是限制化工业乡镇终端网点发展的主要瓶颈,乡镇终端网点发展迟缓,只占目前国内品牌渠道总规模的25%左右。化工业行业多数企业表示,伴随国家增加农民收入政策的出台和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化工业乡镇终端销售市场的发展潜力将不可估量。
六、化工业行业发展前景
我国化工业市场以本土消费为主,较小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而且我国化工业品牌具有多样和广泛的渠道,品牌、渠道、资金在手,生产原料价格在降低,应该来说我国化工业行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化工业不但是一个产业,而且更是一种文化,化工业企业要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积极寻找市场中的新契机,依据党中央的要求,制定企业振兴计划纲要,共同渡过难关。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化工业行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只有不断探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体制,才能在国际品牌的激烈冲击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作为全球一体化中的一员,我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化工业行业受到石油价格波动以及宏观不利影响等方面的成本压力,虽然净利润出现下滑,但是仍然保持住了主营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生产化工业的主要原料与原油息息相关,而国际原油价格又受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自2008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从飙升再到直线下降,原油价格 “过山车” 式的变化使得化工业原料价格变化多端。
然而,价格昂贵和附加值高的原料添加剂并没有受到原油价格“过山车”的影响,价格始终保持持续上涨的态势。伴随着添加剂供货价格上涨,香奈儿、碧欧泉、水芝澳和兰蔻等品牌单价上涨25—110元,最高涨幅达35%,联合利华、宝洁日化旗下各品牌洗护产品和护肤品价格涨幅也达到8—19%,这与中低端护肤品价格下滑的态势形成鲜明的对比。高端化工业普遍的大幅度涨价并没对其终端销售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油脂类原料的供货价格下滑也并没有让中小生产厂家高兴起来。上海、江浙、广东的多数化工业生产企业表示:以量求胜的中低端化妆产品附加值极低,油脂类原料价格成本下降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提升服务水平、包装品牌形象以及推出高端产品是国产终端化工业企业的发展道路,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成本并非是原料价格的波动所能决定的。
二、我国化工业行业面临的形势
2008年我国化工业市场历经磨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化工业行业的影响,相对于外贸出口型企业,以内销为主的化工业企业在短期内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那些外贸出口型企业接连倒闭或者陷入挣扎的边缘,大量企业职工失业导致市场消费能力降低,化工业终端销售受到影响,直接导致一批无服务、无形象和无品牌的小店和杂牌遭遇市场重新洗牌。
我国化工业行业面对多番动荡的局势,冷静分析市场形势,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市场多变的发展格局。国家4万亿固定投资拉动内需的政策使得化工业行业找到了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不论是终端网点的重新洗牌,企业间的优势资源整合,还是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我国化工业行业依然坚持走差异化、品牌化和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国外买家购买力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我国物美价廉的产品对其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我国的产品有能力抵抗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三、优势资源的深度整合
我国化工业企业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极其相似的发展格局:ODM/OEM加工企业承接中国跨国品牌、一线品牌的加工订单和少量的二、三线品牌的加工订单;大部分国产品牌虽然没有自己的生产厂房和流水线,但通过成熟的终端销售网络和品牌运作经验与ODM/OEM加工企业深入合作,仍然能够在终端销售网络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ODM/OEM加工企业虽然没有自己的品牌和终端销售每年也能够创造出数亿元的产值。多数既具备完善的终端销售网络和品牌运作经验,又拥有生产基地和流水线的化工业企业已经在国内取得了领导地位。
然而,这一发展格局却从2008年7月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小化工业企业终端销售业绩每况日下,希望增加投入包装品牌形象却缺乏资金支持;ODM/OEM加工企业的订单愈来愈少,希望发展自己的品牌却没有核心竞争力。怀着共同的目标,品牌公司与ODM/OEM加工企业再次携手进行深度的优势资源整合,国内领先的化工业企业在这次深度的资源整合中抢得先机,占据主要角色。
除了中小化工业公司与ODM/OEM加工企业的战略合作之外,国内领先的化工业企业也在寻找发展陷入瓶颈但相对成熟的终端品牌进行资源整合和并购。在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专业人士分析指出:虽然“家门口整合” 和“走出去收购”的整合战略未必会是化工业行业的主流趋势,但是终端品牌公司与ODM/OEM加工企业的合作必然会更加频繁和深入,双方相互参与利润分配及经营管理的程度将会更加深入,终端品牌公司间的深入沟通、交流及合作将会更加频繁。
四、文化和品质并重的规范市场
目前化工业品质的监管重点是监管生产原料的质量,建立和完善生产原料备案制度刻不容缓。2007年颁发并施行的《化工业卫生规范》和《化工业标准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已经淘汰了很多无法正规运作的化工业企业。化工业行业不景气是在经济危机大背景下的一种表象,实际上是化工业企业真正面临重大商机的时期。
次年,在国际化工业行业巨头数次大幅调价的背景下,市场已经将部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化工业生产企业淘汰出局,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对于那些投机型、无渠道及无品牌和以利用廉价劳动力、剥削工人利益为生存手段的企业将会慢慢被清理出局,化工业行业将会走上以销售文化和品质为主的发展之路。
五、开拓农村市场
2009年,为了实现销售额实质性的增长和突破过于依赖专卖店渠道销售策略的瓶颈,欧诗漫、珀莱雅和自然堂等品牌率先推出“下沉乡镇、进入商场超市”的销售渠道新战略。拉芳更是将终端销售的最低端发展到了四级县市场,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谁能占领大面积的农村消费市场就可以得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展前景。
众多的化工业品牌在进入乡镇渠道的过程中选择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发展战略,即由交通较为便利、经济相对发达乡镇进入,选择一家最合适的专卖店进行合作,合作一个专营店就发展一个网点,然后拓展其他乡镇市场。
交通、消费能力、经济发展程度和店主经营理念是限制化工业乡镇终端网点发展的主要瓶颈,乡镇终端网点发展迟缓,只占目前国内品牌渠道总规模的25%左右。化工业行业多数企业表示,伴随国家增加农民收入政策的出台和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化工业乡镇终端销售市场的发展潜力将不可估量。
六、化工业行业发展前景
我国化工业市场以本土消费为主,较小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而且我国化工业品牌具有多样和广泛的渠道,品牌、渠道、资金在手,生产原料价格在降低,应该来说我国化工业行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化工业不但是一个产业,而且更是一种文化,化工业企业要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积极寻找市场中的新契机,依据党中央的要求,制定企业振兴计划纲要,共同渡过难关。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化工业行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只有不断探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体制,才能在国际品牌的激烈冲击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