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男人叫“二嫂”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8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嫂不是女的,是个个子一米八的大男人,这个外号的由来,跟他的“二”不无关系,甚至他“二”得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把人家老婆整蒙了
  二嫂不是女人,是个个子一米八的大男人。“二”不是个好词,特别是后面还跟了个“嫂”字,可见他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嫂是我们单位的司机,转业兵,性格跟一般的男人不太一样。中午在食堂吃饭,他愿意跟女人扎堆。从时装品牌到化妆品价格,到农贸市场茄子、黄瓜多少钱一斤,到各个年级孩子家教的价码,到什么品牌的卫生巾质量更好,二嫂无所不知、所向披靡,深得女同胞的喜爱。
  应该说,二嫂在单位女士中人缘不错,不过由此也“得罪”了个别男同胞,不知道哪个嘴损的就开头管他叫“二嫂”。一开始是背地里偷偷叫,叫着叫着就成公开的秘密了。
  有一个周末,单位另一辆公务车在内蒙赤峰肇事,办公室主任想让二嫂出车拉他去处理,二嫂那会儿手机充电,没听见手机响。办公室主任就打他家里座机,二嫂的老婆接了电话,办公室主任劈头问人家:二嫂在家没?
  把人家老婆整蒙了!
  从此连他老婆都知道他叫“二嫂”了。二嫂知道有人给他起了外号,不恼,仍旧笑呵呵的,依旧跟女人们在一起谈天说地。据说,他家里老婆、孩子的衣服,包括老丈母娘的衣服,大部分都是他买的。他爱逛街,经常跟老婆一起逛。有时,他甚至自己也去逛。
  这一点,我相信大多数男人做不到。男人不爱逛街的理由多着呢,说出个十条八条没问题。爱逛街的男人和不爱逛街的女人,都是异数吧。
  二嫂的“二”
  二嫂的“二”可是名不虚传的。
  像我们这种事业单位,每年都会有捐款活动,而且特别有讲究,局长、处长、科长捐多少,甚至有规定。即使没有规定,捐钱时大家都习惯左右看一眼,大家都认同:捐少了不好,捐多了就是有毛病。
  二嫂呢,就是总捐多的那一个。跟他同级别的同事,别人捐一百,他就两百,别人两百,他就三百,硬生生地把别人都逼到了“你爱心就是不如我”的地步。对这一点,同事们心里都恨极了他,以后总这样“报复”他:“有本事你比局长多捐一百啊!你怎么不敢?怕别人说你比局长更有爱心么?”
  而且,同样是往外掏钱,参加同事或者同事孩子的婚礼,二嫂却绝不多掏一分钱,同事拿多少他拿多少。“好心”的同事“提醒”他:“你看你,把多余的钱都捐给了陌生人,你要是给熟人多送一点,这可叫投资,以后说不准能双倍拿回来。”
  二嫂傻呵呵地笑,他知道人家在讽刺他,却不作任何反驳。总之,好多人都认为他又“二”又“傻”,这也是他外号的由来之一。
  把命都搭上了
  二嫂这辈子最“二”的一次举动,把自己的命都搭上了,那事还上了报纸。
  那是夏天的一个晚上,大概九点多,二嫂开车载着醉酒的局长经过某一条大街时,听到路边有几个女孩子在喊“抢劫”、“抓坏人”,视力极好的二嫂立马发现前方有人在跑,便一个急刹车,把手闸提上,下了车追了上去。
  据说二嫂速度了得,很快就要追上那个手里拎包的抢劫犯了。拎包贼见势,心虚地把包扔在了地上,却没想到,二嫂不依不饶,继续追赶着他。
  二嫂致命的错误就在这里。别人都说,得饶人处且饶人,人家已经把东西放下了,你把东西拿回去给后面的女孩子们,女孩子们感激你,还可能给你单位写封表扬信什么的。结果二嫂就非要抓住那个抢劫犯,而那抢劫犯身上带了刀,且实际是同伙作案,二嫂追上那抢劫犯后,几个人围过来对他一阵拳打脚踢,不知是谁更一刀扎中了他的要害。
  急救车赶来时,二嫂已经断气了。
  二嫂的意外死亡,在我们单位造成的轰动不一般。二嫂成了烈士,像我们这种平时不起眼的边缘单位,忽然间出了个烈士,街谈巷议,报纸上宣传了挺长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我们都不适应,单位的气氛也变得诡异,大家都想不明白,单位怎么就出了个烈士?
  二嫂当兵时没死在战场上,他是参加过中越自卫反击战的人啊,去过越南,还是侦察兵呢。一个人,深入过敌后,好好地活着回来了,立过功,没掉一根毫毛,好好地在和平年代的大马路上给领导开着车,命就没了。
  大家都想不通。
  局长比大部分人难过
  二嫂的追悼会上,有哭昏的女同志,也有流泪的男同志。但有个人,对二嫂的去世,比大部分人都更难过。他就是我们局长。
  我们局长是从外单位调来的,当时二嫂就是跟他一起调来的。自从二嫂出事,局长一直很悲戚,毕竟二嫂是在接他的路上出的事。二嫂丢命的那一刻,局长还在车上靠着,还在醒酒,连报警电话都是路人打的,他心里的内疚可想而知。
  二嫂去世以后,局长把酒都戒了。他跟别人讲,他得了痛风病,喝酒腿疼。后来几年,局长开始经常住院。只要局长有一周以上没在单位出现,就有人猜他是不是又住院了。
  二嫂走了以后,给局长开车的新司机,是局长从外单位新调来的,据说也是个转业兵。这人长得跟二嫂个头儿差不多,但性格跟二嫂反差极大。
  这人不但不爱跟女同志说话,连跟单位的男同志都不爱说话。每天中午吃饭,他自己呆一个角落,三下五除二把饭吃完,就去院子里擦车。现在的司机,自己亲自动手擦车的很少了,一般都上外面找地方擦车,再拿个别的什么票子到单位报销。新司机态度不比二嫂差,偶尔有人求他的时候,他出车也还积极,但不知道为什么,单位很少有人愿意再坐那辆车。
  连局长都不爱坐了吧,因为局长后来换了一辆中华车。
  二嫂的大名无人知
  多年后,在一个三八妇女节,我想起了二嫂。
  这天晚上,老婆兴致勃勃让我陪她逛太原街。过节了嘛,我答应陪她。逛了三层中兴商业大厦,又逛了两层伊势丹百货,走得我脚乏腿软,于是果断决定:让她自己逛去,我得出去换换空气。
  我给自己找的理由是烟瘾犯了。大厦外步行街,有几个男人像我一样踱着步,无所事事地抽着香烟,烟头的火星像夏天的萤火虫在夜空中一闪一闪。我估计他们跟我一样,也是在外面等老婆的。这个特殊的日子,女人在商场里眼睛发蓝,男人在外面等得心焦、抽烟解闷儿。
  我忽然想到:就在这条街上,我曾碰见过二嫂!我俩还在附近抽过一根烟。忽然又想到,二嫂爱逛街,是不是跟他司机的职业有关呢?领导经常出席各种酒宴,大饭店的地点也经常是在闹市区,一个司机,你把领导送到地方了,除了偶尔借光吃顿饭,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处于等待的状态。不能走远,但也不能总坐在车里闲等吧?还不如出去逛街,养养眼睛,也活动腿脚了。
  二嫂爱逛街,是不是这个理由呢?
  一根烟的时间很快,手机蓦然响起。老婆在电话那头声音嘹亮:“你在哪儿呢?还在外面抽烟呐?我都快站不住了,你快进来吧!”
  我猛吸一口,把没抽净的烟头掐灭,又用脚抿了一下。和那天晚上跟二嫂分手时做的动作一样。但我怎么也记不清那天跟二嫂都说了些什么,那是我和二嫂之间单独谈话最长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脑子里忽然升起一个疑惑:二嫂不是爱陪着老婆一起逛街吗?怎么那天他也出来抽烟了呢?二嫂的老婆,后来嫁人了吗?这个妇女节,有男人陪她逛街吗?二嫂走了以后,她还愿意逛街吗?
  莫名地,我竟感觉自己的眼窝有点湿。
  从外面重新走进中兴商厦,化妆品的气味冲鼻子,让我鼻子发痒,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三八妇女节的晚上,想到二嫂的最后一点是:二嫂大名叫什么来着?一下子蒙住了。(据《家人》)
其他文献
“你们不分手,就别认我这个爸!”当邓成的父亲听说儿子找了个“大龄二婚女”后,从西藏连夜坐了20个小时的火车,气冲冲地赶来要儿子与李冰分手。  那时,李冰真害怕她与邓成就此分手,邓成却没妥协,邓父气得连饭都没吃,又坐上了回家的火车,让李冰内疚不已。后来,李冰几次主动去了邓成老家,一进门便帮着他妈妈下厨做饭,给他奶奶诊脉、量血压……看着她这些真诚的举动,邓成的父亲才慢慢接受了她。  当看似一切都尘埃落
期刊
八年前,李冰31岁,离异一年,独自抚养着四岁的儿子;邓成18岁,情窦初开,感情还是一片空白。  他们的爱情始于一个舞蹈班,邓成是班里惟一的男生,身边成天围着一群小姑娘,而李冰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员。当有人告诉李冰,邓成在偷偷关注她时,她哑然一笑:“别开玩笑了,他才18岁,我侄子都有他大了。”  没想到,舞蹈班毕业那天,邓成真塞给她一封情书,说她拥有一头齐腰长发,美丽如仙女,是他的梦中情人。这真是幼稚
期刊
做完乳房全切手术后,李冰开始接受化疗。化疗期间,让她感到最幸福的时刻,就是邓成在病房里帮她梳头发。他不是因头发爱上她的吗?这还是他第一次给她梳头呢。  但在化疗的第17天,这种幸福戛然而止——她的头发开始像下雨似地大把大把地掉落,仿佛不是她自己的,令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与害怕。她用两只手疯狂地抓着掉落的头发,“你看!你看!”那个可怖的样子令邓成感到难以名状的心痛。  他装作无所谓的样子,“不要抓了
期刊
不太记得是哪一次旅程,中途因为特殊情况我们的巴士换了车,安顿好行李后便随人群涌进景区。游览到一半,看到路边卖明信片的小店,恍然想起,我的小背包忘在前辆车行李架上了,里边装了些准备寄出的明信片和一个mp4。一出景区,慌慌张张向导游说明情况,才知道司机电她了,说车上有个小背包,不清楚是哪位客人的,他已经出发了一阵,还是决定开回来把东西还给失主。  另外一件事是朋友讲给我的。朋友去北京买了辆车,不巧遇上
期刊
我是一家三甲医院肝胆外科的实习医生。这天早晨,我跟教授到病房区查房。一推开门,就看到有个小女孩趴在床上,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我们。那双眼睛很清澈,又有点儿拘谨。在肝胆外科,绝大多数患者都是中老年人,很少能看到年纪这么小的,所以我对这个女孩很好奇。值班医生告诉我,这个小女孩9岁了,是先天性肝外胆道闭锁,需要肝移植,明天就做手术。  下午查房,路过这间病房,我又往里看了看。小女孩坐在一位中年妇女的腿上
期刊
现代爱情故事里,究竟还要不要“痴心”?“痴心”其实是双刃剑,用得好令感情升温,使用不当,分分钟弄巧成拙。  闺蜜去相亲,和对方一阵畅谈后,彼此印象都不错。本以为这回可以修成正果,皆大欢喜。岂料不到半个月,男方就打起退堂鼓,逃之夭夭。  闺蜜一阵地毯式搜寻,终于把男方堵在一个酒吧的门口,问他何以突然人间蒸发,男方一脸愁苦地说:没办法,你太痴心了,受不了,也伤不起!  一听这理由,闺蜜气不打一处来:“
期刊
早年,张艺谋拍摄电影《一个和八个》时,邀请陈道明出演了主角。影片上映后,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和好评。也有观众指出,陈道明的表演太过沉闷和厚重,缺少角色应有的朝气和灵活。陈道明接受了观众的批评,导演张艺谋未置可否。  时隔多年,张艺谋筹拍新片《归来》,毫不犹豫地向陈道明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出演《归来》中的男一号。张艺谋的一位助手犹豫地说:“陈道明的演技是不错,但他有一个缺点,您不记得早年他在您电影里
期刊
刚结婚那会儿,杨阳喜欢和老婆讲道理。陪老婆去逛街,老婆看上了一个标价3000多的皮包,杨阳对老婆苦口婆心:“亲爱的,咱们刚组建家庭,你我的工资收入都不算高,还没有积蓄,咱们还有房贷要还,从家庭的开支结构上来说,不应该买那么贵的包。”不料,老婆带着哭腔嚷嚷道:“你不是说为我赴汤蹈火都愿意吗,现在连3000多块钱都舍不得花,你不是说倾尽所有爱我的吗……”老婆生着气走了,杨阳傻愣在原地回不过神来。家里的
期刊
看到孩子与母亲相随的画面,令人温暖。母亲真的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可是,行走街市,也总能听到母子之间冷冷的对话,其实,大多是母亲的独语。有时听了,令人心惊不已。  一天早晨,步行上班。正走在斑马线上,忽听到一位母亲大声训斥身边的儿子:不要觉得95分就好了,才第9名,离前三还差得远,跟你说过,四年级很关键……低着头的儿子一脸沮丧。  我听了,心生对孩子的同情。不知道孩子今天上课的心情会怎样?这是个
期刊
扇子的发明人是谁,目前已无法考证,不过我估计这种办法原始社会时就有人掌握了,只是他们手里拿的很可能是一片大大的树叶,摇破了再爬树摘一片,很费事。后来,扇子变结实了,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还有人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凉友”。  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比较省力气,也比较有“档次”。文人墨客喜欢在扇面上写诗作画,既可消暑,又添情趣。如果是达官贵人,在酷暑则可以享受“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