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学教育中幼儿品质的培养策略

来源 :现代育儿·幼教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学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经过漫长历史发展后形成的民族财富,很多经典国学著作仍旧被现代人细细品读,而在国学中还蕴含着宝贵的道德精神,对个人发展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在国学教育中融入对幼儿的道德品质培养,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教学途径,对于幼儿教育的提升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幼儿对道德品质方面的一些内容无法完全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将道德知识转变为实际行动,国学教育中丰富的道德精神则是为培养幼儿品质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只是在实际教学中依旧还有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研究的就是国学教育中幼儿品质的培养策略,希望对幼儿教育的进步起到参照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可以发掘出国学教育更多的价值。
  前言:幼儿品质的发展需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在幼儿教育中,需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心理、身体方面的承受极限,国学教育中有关于道德品质方面的内容比较多,也有很多内容是可以应用于幼儿品质提升的,但在教学中需要对内容进行严格的筛选,并且运用合适的方法,让幼儿可以对知识有充分的理解,将国学教育中宝贵的道德观念以及对幼儿品质发展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的内容完全利用起来,提升幼儿在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这样才能让国学教育成为幼儿教育的真正助力。
  一、国学的概念
  国学范围非常广,内容也比较多。从地理上分析,国学是中国国土内形成的文化和思想,例如儒家文化。实际上国学也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广义上国学是通过文献记载,我国所固有的可以代表主流思想的民族传统文化。狭义上则是意识上的我国主流思想文化。从狭义上来看,主要就是儒家、道家等一些经典著作,传承传统文化思想的教材。本文研究的是在国学教育中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所以更加偏重于狭义上的解释,教育对象是幼儿,显然要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一些传统经典著作。
  二、国学教育中幼儿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一)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社会不断进行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发展。并且经济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这样的状况下就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地提升,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呈现出高质量、高品质的特点。但是,在社会经济不断提升和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城市和乡村在发展上也出现了一定的差距,导致城乡发展失衡,人们在收入上的水平呈现出比较大的差距。另外,自然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不能适应人们生活发展需求和时代发展的步伐,也随之产生了很多的发展性矛盾。因此,国家着重关注和谐社会的发展,主张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的发展内容。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加入国学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需要
  國家软实力在各个国家竞争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我国国家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很多学者和各个企业均与国外进行交流。为了加强中国人民和国外的交流和沟通,国家不断扩大孔子学院的规模。在现阶段,孔子学院已经有很多个教育机构,并且在多个国家建立。孔子学院的建立为推广汉语、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孔子学院数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我国的软实力也在不断增强。但是,值得深思的是,国学教育没有在中国开展。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从中国的国学教育出发。幼儿是教育的基础,把国学教育应用到幼儿品质培养教育生正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需要,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文化传承的需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社会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为它是中国祖先智慧的结晶。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促进的作用。因此,国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应该继承传承和弘扬。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国学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提升对中国国学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对国学教育的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指引通过国学教育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因此,在幼儿品质培养中融入国学教育是进行文化传承的需要。
  (四)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应该着重把握这个教育时期。如果幼儿在这一时期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品质,就会为以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国学教育就能够为幼儿提供培养道德情操的机会,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因此,在幼儿品质培养中融入国学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幼儿教育进步的需求,符合幼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三、国学教育中幼儿品质的培养策略
  (一)合理选取国学教育内容
  国学内容非常复杂,流传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其中有封建制度的种种束缚,很多思想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必须对内容进行筛选,不能全部吸取。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取精去糟,让国学中适合现代时代发展的优秀文化成为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素材。而且国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在进行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到幼儿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让幼儿可以对其有足够的理解,才能应用在现实中。
  (二)革新教学方法
  国学内容中蕴含的道德知识需要教师进行提炼,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这里建议采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叙事法,国学中的一些道德知识都是以人物实例流传下来的,这些故事都有其生动性,对于幼儿来说也更加容易理解,幼儿可以将自己代入进去,成为故事的参与者,通过对相关事例的讲述和交流可以让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第二种方法就是角色扮演,在幼儿园这种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教师选择一些比较感人的故事,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可以让幼儿扮演生病的孩子以及父母,学习“父母,唯疾之忧”的道理;第三种方法就是诵读,幼儿的识字量比较有限,诵读可以让幼儿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同时对词句的学习也更加全面,对国学知识的学习也能获得提升。
  (三)创设良好教学环境
  这里的环境也就是教育氛围,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幼儿在生活中强化对道德品质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中布置一些国学人物的肖像和名句,也可以为幼儿制定一些特殊的生活制度,在精神上表现出对某些行为的反对或者支持,这些都可以让幼儿身处对道德品质提升有益处的环境中。
  (四)联系生活实际
  应该为幼儿提供将国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传输道德知识后,可以强调应该在生活中如何付诸于行动,引导幼儿将道理转变为行动,例如“孔融让梨”中的道理,可以让幼儿学习到谦让和尊重长辈的良好品质,在生活中引导幼儿相互之间谦让,具体可以让幼儿分享食物,对表现出谦让的幼儿提出表扬。
  (五)结合教学活动
  幼儿园中经常会组织一些区域活动,在其中可以融入国学中的道德知识,列入在美工区,可以让幼儿剪切一些大自然有关的作品,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品质;可以在阅读区多为幼儿提供一些适合阅读的国学作品;可在生活区提供一些有关经典著作的影像资料以及摆设物品,向幼儿展示国学中蕴含的优秀道德品质。
  结论
  国学中很多内容可以作为幼儿教育中的资源,而国学教育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来说起到重要作用,对幼儿道德品质的提升非常有帮助,只是在真正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国学中也有很多落后的思想,一定要仔细筛选教学内容,让幼儿学习到阳光积极的道德知识,并通过科学的途径让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增强幼儿的道德品质,纠正在生活中的行为和言语,为幼儿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需要教师付出足够的精力和智慧不断革新教学模式。
其他文献
2001年1月1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实施。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山东省于2001年7月着手起草实施办法,并多次进行立法调研,历时三年,经广泛调查研究,多次修改,2004年6月25日山东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山东省实施办法》,这标志着我省语言文字工作进入了依法管理的新阶段。今天,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省语委、省教育厅召开全省宣传、贯彻《山东省实施办法》座谈会
期刊
有学者言:“《古诗十九首》是一组美丽而凄怆的诗。”(《朱自清·马茂无说古诗十九首》)可以说,“美丽”是就其语言艺术而言,“凄怆”则是指诗中所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二者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历来人们对这组诗评价颇高,例如钟嵘《诗品》把它列为上品,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细究起来,我认为这十九首诗之所以卓然不群,流传千古,主要就在于其中所透露出来的鲜明的时空观念和生命意识,而这也正是
期刊
中国封建社会钟鸣鼎食、豪门富贵的官家少奶奶王熙凤,与19世纪西方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乱世佳人郝思嘉,她们所拥有的美丽和丑陋,都是惊人的相似。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她们惊人的美貌吧。
期刊
为了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落实《普通高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课程理念,推进我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合作,研究编写出一套包括5册必修课和16册选修课在内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系列教材。
期刊
问:姚教授,中央电视台举办这次朗育艺术大赛的宗旨是什么?意义在哪里?  答:朗诵在我国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群众基础的语言艺术形式。为了弘所朗诵艺术,推广普通话,中央电视台举办了首届“活尔活卡车杯”朗诵艺术大赛。整个赛程从8月分开始,经过初赛、复赛、决赛几轮挑选,9月分进入高潮,9月25日、26日进行决赛,28日举行颁奖晚会。
期刊
问:义务教育语言新课标提出了四条基本理念,这次高中新课标提出了三条基本理念。两者第一条都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的内容,请问这是如何考虑的?  答: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教育发展的前景,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言素养。
期刊
一、研发动因  相声是一种语言艺术,也是一种幽默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对相场艺术的了解和对相声作品鉴赏,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指导学生的审美实践,提或学生的表达能力。仅就文化知识学习和写作能力训练而言,不论是相声的结构形式,还是相声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都有着十分宝贵的借鉴价值。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称《标准》),对语言学科的性持作了这样阐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种阐述和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更加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是比原来的大纲多了一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期刊
罗曼·罗兰说:“忙碌紧张的现代生活使人们逐渐失去了欣赏与体味的心情。当人们习惯了不去深思的时候,生活就只剩下了物质的奔走争逐没有了性灵的光辉。”的确如此,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触摸文字、陶冶情操、提高素养、丰富人生、深化认识的优质阅读,没有了阅读的深层滋养,一个人又怎么会成熟、自信、灵动而丰富呢?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间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推行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堂中转化“学困生”促进“学困生”的能力与学业成绩的提高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本文涉及到的“学困生”指的是语言成绩与潜能发挥之间存在差距而导致学业暂时“落伍”的学生。他们暂时不能适应常规学习,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等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