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导写及示例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035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 创 文 题
  85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广西,在桂北地区进行了惨烈的湘江战役,红军将士的鲜血浸染了这片土地。
  居住在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脚山铺的蒋忠太老人,在湘江战役之后,带领儿子上山,将散落在自家山场里的七具红军遗体就地合墓掩埋,并叮嘱儿孙要世代守护红军墓。
  安和镇文塘村村民蒋德顺告诉记者,1953年修建军家山小学时,他爷爷与村民一起掩埋了71具红军战士遗体。后来,村民将这个山头改名为“红军山”。
  2019年,根据中央部署,全州县决定在杨梅山设立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战斗遗址保护点。9月,纪念设施落成,立刻成为各地干部教育、游客出行的“打卡”圣地。
  請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特定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以游客“艾红军”的名义,写一篇文章,反映自己参观湘江战役战斗遗址保护点的感想。
  ②以村支书“王铁锤”的名义,为湘江战役战斗遗址保护点落成庆典写一篇发言稿。
  ③以团支书“艾传统”的名义,给守护红军墓、掩埋红军战士遗体的蒋氏家人写一封致敬信。
  ④以记者“永歌”的名义,就以上材料的要点写一篇时事评论。
  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 路 点 拨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题目中给出了四项写作任务。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定写作任务,体现文体特征。①是以“艾红军”游客的名义,写观后感,“感”是重点;②是以村支书“王铁锤”的名义,写在遗址保护点落成庆典上的发言稿,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继承光荣革命传统是主旨;③是以团支书“艾传统”的名义,写给蒋氏家人的致敬信,回忆珍贵往事,弘扬烈士精神,是核心内容;④是以记者“永歌”的名义,写时事评论。评论既要扣住材料要点,又要适当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英烈保护法》,“评”出高度,“论”出深度。
  2. 撷取材料要点,适当化用素材。材料涉及蒋氏家人守护红军墓,掩埋红军战士遗体以及全州县设立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战斗遗址保护点等事实材料,写作时要合理取用。同时,可联系国家制定的《英烈保护法》,结合我国关于弘扬英烈精神、唱颂红色传统的论断,在丰富行文内容、体现议论分量上做足“功课”。
  佳 作 示 例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
  我是村支书王铁锤。首先,我要宣布湘江战役战斗遗址保护点圆满落成。这一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我此时完成的任务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向大家宣传湘江战役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
  战斗遗址是承载一代人奋斗史的根基。老照片是时光的印记。在湘江战役遗址保护点,陈列的照片,反映出的不仅是一代人的奋斗史,还有他们沉积于心的革命情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现今取得的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中国人民持续奋斗的结果。今天,当我们瞻仰革命战斗遗址时,不应忘却那些为国家富强发展而英勇献身的人们。战斗遗址不仅是记忆的篇章,更是历史的浓缩。它见证了战争年代艰辛的革命历史,也铭刻着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神。在战斗遗址中,我们能够感受其中凝重的氛围,更能够感受革命先烈浓厚的家国情怀。国家因英雄辈出而强大,民族因精神挺立而兴旺。
  战斗遗址不仅是向人们展现革命先烈精神的遗迹,更是人们浏览历史伟绩的灯塔。欢庆胜利的日子,也是回溯历史的时刻,难忘“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苦难,铭记最后一滴鲜血的惨烈。在生死存亡之际,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红军战士,是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这是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也是中华民族的壮丽史诗。只有读懂历史的分量,才能勿忘历史,感怀历史,牢记革命精神。这是为了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在国泰民安中砥砺前行,不辱使命。
  郁达夫曾说,一个没有英雄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群。如今的和平年代,正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造就的。保家卫国、视死如归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历史是最好的向导。对于共和国新一代而言,过去可能太过遥远。正因为如今的他们对革命历史的淡忘,才更加需要革命历史遗址的建设。蒋氏家族收殓红军战士遗体,坚持世代为红军英雄守墓,是蒋氏家人值得骄傲的荣耀,更是对红军长征精神的弘扬。我们应该为他们点赞!
  记录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记忆,而记忆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我们建设湘江战役战斗遗址保护点的初衷,不仅是为了记录革命历史,更是为了缅怀先烈伟业,传承长征精神,建设更加美好幸福的新时代。不容历史默默隐去,是对曾经那代人的致敬,更是对我们这代人的勉励,这也是我们建设湘江战役战斗遗址保护点的目的。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聆听。
  
其他文献
天边乌云似翻涌的涛浪,像在酝酿着什么。当这世间众生昏睡时,那一双锐利的目,它看见了,又会如何做呢?  这种起于目光所见,经过心中思虑考量,止于行为的,方称为担当。只有在黑暗时刻,担当才如灯光引人前进,才如烛光给人温暖。万千担当汇集处,便能刺破黑暗,唤醒黎明。  “我在那时才知道,原来我们的国民,无论体格如何健壮,精神也终究是麻木的,只能作无聊的看客。”当人们腐朽的思想如一团破棉絮,肮脏软弱地展现在
有一种处世方法叫“放弃”——珍惜所拥有的,放弃无法拥有的。  生命中有许多东西都值得我们珍惜,包括我们现在所拥有的,都是值得我们珍惜,挽留的。只有我们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才能够明白人生是如此的美好。  人生在世,哪能事事如意?拥有时,倍加珍惜;失去了,就权当是接受生命的考验,坎坷人生奋斗的付出。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充实,就舍弃了无聊;拥有踏实,就舍弃了浮躁。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写作。  ①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②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③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④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⑤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读了上面苏轼的六句诗词,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周易》有言:“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圣人坚守道义,传播道义,而道义在下一代人中发展创新,不断开拓完善,从而能够教化天下。文化也是如此,历经代代相传,不断壮大,才能历久弥新。  《周易·贲卦》又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确如此,文化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发展。所以,中国历代先人本着人文精神的理念不断努力,使中华文化在传承中始终茁壮成长,经久不衰。先人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庚子鼠年,如期而至。然而荆楚大地,不闻鞭炮阵阵,却见战鼓频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举国“既过年关,也过难关”!特别是病毒的爆发地武汉更是需要齐心战“疫”,为你写下春天的祝福——我的故乡武汉!  最美的逆行者  “和平年代,医生就是战士。”在这场没有硝烟却残酷的“战疫”中,任何人都可能畏惧退缩,唯独医生护士,逆众人而行,迎危险而上。  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
写作概说  中国人的家园情怀很重。“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一句写出了对故园的关切,千百年来,搅动着国人浓浓的乡愁。“旧布衣裳小米粥,问君何事滞天涯”,老妻来书,殷勤相问,宦海沉浮,还是回家来吧!从古至今,家常生活自有深长的滋味。家园,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的最爱。  家是物质空间,更是精神空间;家是根基,不管你云游多远,最终都是割不断的源头。寻根之旅、溯源之游的意义在于弄清楚你是谁?你为什么是你?你的
诗歌鉴赏主观题,是对古典诗歌文化素养、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分析能力的整体评价,从不同角度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和把握,近年来逐渐成为高考试题的出题热点。新课标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在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训练中能快速准确地
我第一次认真观看日出,是在水流城的博物馆旁。当时我是馆长的助手,已经在博物馆里干了十几个年头,中间曾大修过两次,但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馆长认为我是最早一代机器人中成功的范例,给了我一些特权,让我每天半服务、半展览似的在大厅徘徊,偶尔为感兴趣的客人表演读写功夫。但我知道,多数年轻的参观客并不买账。终有一天,馆长把我叫到外面的堤坝上,我们并肩站在一起,长久地看着净化坝下奔腾不息的浊流。我觉得他要把我推
当新年的钟声渐渐敲响,那本应围满的八仙桌却无声地缺了一角……  腊月二十九,刚刚接到视频,看到小外甥女那可爱的笑颜,听到姐姐熟悉的叮咛,全家都在为即将的见面忙碌着。  “悠悠爱吃糖,你快去买一些,还有车厘子,还有……”  “知道嘞!”  当我提着重重的袋子,打开家门时,一种无声令我心慌,“你们怎么了?”  “武汉……封城了……他们回不来了……”  咚,手里的东西突然不堪重负,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糖果
“在人生的道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作 者:鲁 迅  编 者:吴晓明、王德峰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在中国文坛,鲁迅先生可以算是最负盛名的大作家。但我以为,与其称先生为文人,不如称他为战士。战士何解?他以笔为枪,顶盔披甲,持矛拥盾,以交锋为乐,在腥风血雨中带领广大有志青年抵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进攻。  先生纵横天下五十五载,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