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之美——谈许玲的陶瓷雕塑艺术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y8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年轻的陶艺家许玲,对西方立体派艺术一直关注和抱有兴趣.2018年她到法国参展时,特意骑着单车穿过大街小巷,找到扎德金艺术馆观看立体派雕塑家ZADKINE的作品,这些对许玲的创作都有很大影响.作为一位当代陶瓷艺术家,身处工业化、规模化大生产的现实局面,特别是目睹景德镇每天不可计数的陶瓷器皿制作,就必须面向整个世界和时代,考虑自身在陶瓷艺术领域的差异化发展问题.在“破”与“立”的命题上,为了实现先“破”后“立”的全新创造,许玲在万千成器之间,探索寻找一种“非器之器”的艺术形式语言.
其他文献
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手工艺时代的重要代表.文章阐述了陶器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以及荣昌陶在室内设计中的发展前景,即以特色软装为主的发展趋势,阐述了荣昌陶在室内装饰运用中的素朴美以及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探寻荣昌陶与室内空间的契合关系.
作为富于历史文化特色的钧瓷传统烧制工艺(柴烧、煤烧),在提倡节能环保理念的今朝,其传承发展境况令人堪忧.本文所探讨的传统钧瓷的生态烧制路径,在结合实例分析与试验数据的基础上,以传统窑炉的技术、工艺、材料创新和改良——多功能钩瓷窑炉的研发为引导,将环境因素纳入产品设计开发与行业发展的思考之中,在现代工业的语境下,构建出一个可能更趋绿色、环保和可持续性的钧瓷生产系统.
越是在商品极其富足的时代,好的商品越是显得稀缺,钧瓷作品推向市场,得不到好的效应和口碑,不一定是作品没有提升,而可能是作品的提升水平没有赶上人们审美的提升水平,这就给钩瓷人在自身创意设计技能与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今品牌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升级品牌战略已成为各大品牌竞争的重中之重,品牌的设计形象研究作为创新驱动型战略就成为了打破竞争壁垒的关键,许多优秀的品牌就具有强烈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形象,因此,选取两个来自丹麦的日用器皿的品牌做了设计形象的对比研究,通过这个过程发现了两个品牌中的许多元素形成了它们的品牌设计形象,包括文化、历史、标识、产品等.并在逐步的了解分析后,使得两个品牌的设计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印象深刻.
陶瓷是陶和瓷的总称,它的发明创造,反映了人类拥有利用自然资源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反映了人类善于借鉴自然之美来美化现实生活的智慧,承载了人类文明.陶瓷是人类将现实生活、工艺技术、美学思想充分融合于一体的杰作,可以探索、研究的方向很多,本文将从我的专业角度,仅就高温颜色釉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这一方向,谈谈我从学习和实践中获得地感悟.
不难发现现今的陶瓷市场上有大量仿生陶瓷的身影,那么仿生设计作为现在陶瓷设计的重要设计方法之一.本文简要分析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仿生陶瓷,对仿生陶瓷分别从形态、功能、肌理、色彩、意象五大类进行举例分析,旨在寻求仿生设计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风月井栏壶》以曼生十八式的井栏壶为形,弧线构成柱体,意趣盎然;比例担当的壶嘴微微胥出,斜斜向上,略微呈水平状;耳形的壶把,弧度圆滑,在把的中间点稍微下沉,呼应微扬的壶嘴,悠扬的气势仿佛一气呵成;嵌盖平缓,与身合融,嵌盖设计,气密性佳;高柱钮与身统一,拿捏得当;壶钮呈柱础之形,拿捏方便,与盖、肩并看,则如水面波纹缓缓漾开;整款壶器型简单,线条凝练,恰到好处,耐人寻味.壶面装饰,也是该壶的一大重点部分,汲取他山之石,我选取了松鹤延年的画面,壶面适当留白,取松枝一段,从壶嘴自然胥出,高古而清新;松枝坚定有力,
陶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材质、成型工艺、装饰工艺、塑形工艺、烧制工艺,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创作者在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中,不断的发掘生活的艺术性,不断的探索艺术的生活气息,在一件又一件作品上赋予文化的符号语言、装饰的想象语言、作者的哲思语言以及能充分表达传统思想的哲学语言,正是这样陶艺创作才真正有了文化的生命力、艺术的创作活力、技艺表达的动力,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成为一朵璀璨的奇葩.
中国泼墨画起源于唐宋时期,这中泼墨的技法是传统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泼墨的技法属于写意画法的范畴,讲究的是创作的自由度.水墨画随意施展,并不侧重于点、线的具象表达.这种绘画过程是用笔蘸墨,泼洒于宣纸之上,根据所自然展现的不同形态,再即兴发挥,构思画作.
期刊
千锤百炼出真釉,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中的极品.“秘色”一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陆蒙的《秘色越器》诗中,诗云:“九秋凤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可见“秘色”瓷最初是指唐代越窑青瓷中的级品,“秘色”釉色那么美丽,似应指稀见的颜色,是当时赞誉越窑瓷器釉色之美而演变成越窑釉色的专有名称.据文献记载,相传五代时,吴越国王钱缪命令烧造瓷器专供钱氏宫庭所用,并入贡中唐朝庭,庶民不得使用,故称越窑瓷为“秘色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