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瘘内镜处理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x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内镜下空肠管置入术、钛夹夹闭术及耙状金属夹系统(OTSC)对消化道瘘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8例消化道瘘患者资料,其中单纯行内镜下空肠管置入术(空肠管组)13例,行内镜下钛夹夹闭术(钛夹组)20例,OTSC闭合(OTSC组)5例。对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治愈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了内镜下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内镜操作相关并发症。空肠管组4例瘘口完全愈合,3例瘘口较前缩小,5例瘘口未见明显变化,1例死亡,完全治愈率30.8%(4/13);患者术后住院(47.4±14.1)d。钛夹组16例瘘口完全愈合,3例瘘口未见缩小,1例死亡,完全治愈率80.0%(16/20);术后住院(17.9±8.9)d。OTSC组5例患者均完全治愈,完全治愈率100.0%(5/5)。其中1例难治性食管瘘患者采用多次OTSC联合钛夹夹闭的方式逐步缩小瘘口直至完全愈合,瘘口愈合时长为102 d,剩余4例患者采用单纯OTSC治疗,术后住院(5.3±1.7)d。OTSC组与钛夹组及空肠管组相比较,其瘘口完全愈合率更高(P=0.03,P<0.001),术后住院时长更短(P=0.04,P<0.001)。

结论

内镜下微创技术可有效治疗消化道瘘,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愈合快、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肠气囊肿症发病率低,容易误诊。本文通过描述一例肠镜及辅助诊断肠气囊肿症合并艰难梭菌感染的患者,内镜下予以诊疗好转的过程,给临床提供参考。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且危及生命的急症。急诊胃镜检查不仅可以明确出血病灶,还可以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为改善消化道大出血时内镜视野,我院消化内科采用吸引管联合内镜方法,效果良好。
深在性囊性胃炎是一种临床罕见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肿瘤相混淆。本例个案报道中患者胃镜、增强CT、胃部声学造影、PET-CT等多种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均酷似弥漫浸润型胃癌。经EUS并深挖活检,病理提示深在性囊性胃炎,后经外科手术病理确诊为深在性囊性胃炎。
胃肠混合黏液表型腺癌合并深在性囊性胃炎及黏膜下脂肪瘤是罕见的疾病,并且难以诊断和治疗。弹性纤维染色和免疫标记染色是有效的病理诊断手段。本例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完全切除,因病理示黏膜下静脉腔内癌栓追加近端胃切除术。
目的探讨窄带光成像联合超声内镜检查术(EUS)用于壶腹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21例影像学或内镜检查怀疑壶腹部病变的患者纳入前瞻性研究,入组患者均行窄带光成像和EUS,其中20例患者还进行了活检,根据术前检查预测壶腹部肿瘤性质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结合活检、手术病理及临床6个月以上随访明确最终诊断,并以此为金标准计算窄带光成像联合EUS、活检方法诊断壶腹部恶性肿瘤的
目的研究内镜超声检查术(EUS)辅助诊断早期肝硬化的价值,以及分析EUS联合肝脏病理(LH)和肝硬度(LSM)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天津市人民医院226例存在慢性肝损伤行内镜检查和EUS的患者资料,评估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情况,行LH检查明确肝纤维化情况,行Fibroscan检查明确LSM。分别构建EUS-LSM 、EUS-LH、LSM-LH和ELL(EUS,LSM和LH)肝硬化预测模型,
目的探究导丝引导法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BD)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胆道疾病在黑龙江省医院行PTBD治疗的174例患者资料,其中85例为常规步骤操作(常规组),89例在胆管穿刺成功后不注入造影剂,先借助导丝引导穿刺针外套管进入胆管深部,抽取胆汁充分减压后再造影(导丝引导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及术后PTBD相关胆管炎发生率。结果导丝引导组与常规
目的探讨超细内镜辅助肠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行超细内镜辅助下置入国产肠道金属支架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直肠癌11例,乙状结肠癌18例,降结肠癌13例,横结肠癌9例,升结肠和(或)回盲部癌5例。肠道支架成功置入52例(92.9%),支架置入手术时间30~90 min,无穿孔、出血、感染及心肺功能意外等并发症。24~48
目的通过对猪肝脏、胰腺行内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后的机体生理状态及局部病理改变的观察,探讨微波消融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以健康小型猪8头为实验对象。全麻后插入内镜超声,在胃内扫查定位肝脏、胰腺,经内镜超声钳道插入直径1.9 mm微波消融针消融肝脏和胰腺。肝脏消融功率设置为65 W,时间10 min;胰腺消融功率设置为60 W,时间5 min。术前及术后检测肝转氨酶、血清淀粉酶生化指标,并于术后当
目的探讨结直肠近端锯齿状息肉的检出情况并筛选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内镜中心22位医师完成的9 010例结肠镜检查病例资料,计算腺瘤检出率(ADR)和近端锯齿状息肉检出率(PSDR),并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两者的相关性,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比不同医师的PSDR。结果22位医师的全部受检者平均ADR为30.07%(20.00%~4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