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分析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和模型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y11011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两个高促性腺激素闭经同时窦状卵泡数目正常家系的遗传学病因,为遗传咨询及生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Sanger测序的方法对2个高促性腺激素闭经家系促性腺激素受体基因(FSHR和LHCGR)进行检测,在找到可疑致病突变的情况下进行家系分析,并对该可疑突变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致病性。结果家系1和家系2先证者FSHR基因分别存在尚未报道的c.419delA(p.Lys140Argfs
目的制备在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条件性敲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ivator-1,PGC-1α)基因小鼠。方法从美国Jackson Lab引进SPF级条件性敲除PGC-1α基因的杂合子小鼠PGC-1αf/+,通过饲养、繁育获得PGC-1αf/f纯合子小鼠。通过将PGC-1αf/f小
循环肿瘤细胞(CTCs)存在于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中,CTCs的准确检测有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并可用于指导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肿瘤化疗药物的快速评估和肿瘤的复发检测。然而,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TCs的含量极低,对其检测需要高效、特异的富集分离方法。新兴的微流控技术能对微量液体进行精确操控,结合免疫磁分离技术将其应用于CTCs的分离检测可节省血液样本,具有操作简单、分选速度快、特异性强以及纯度高等
目的探讨1个多巴胺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家系(dopa-responsive dystonias, DRD)的GCH1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测序技术对1个家系的7名成员进行GCH1基因突变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家系中先证者及其一兄一妹和母亲的GCH1基因存在c.550C>T杂合突变。3例患者发病年龄为13~60岁,病情进展慢,晨轻暮重,主要表现为下肢的肌张力障碍、手抖动,对小剂量多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于2007年6月22-24日在上海召开了首届"全国肝脏移植病理诊断学术研讨会",根据目前肝移植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重点对肝移植病理诊断的基本规范、供肝脂肪变的分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级、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的Banff评分、中央静脉周围炎的分级、胆管并发症的病理诊断以及程序性肝穿刺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制定相应的病理工作规范和组织学分级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