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水陆画 关羽成经典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陆画是佛教寺院举行“水陆法会”时供奉的宗教人物画。长期以来,无人知晓水陆画的存在,更无人了解它们的价值。水陆画浓缩了儒、释、道三教的文化内涵,以劲健的笔力、鲜明的色彩表现了世俗生活的真实写照和人们对美好愿望的追求和寄托。
  | 崇拜关羽有土壤 |
  水陆画在明代发展到顶峰。明太祖朱元璋是僧人出身,他除了命画院画师给水陆法会作水陆画外,还曾制多堂画幅,用于镇边之用,于是民间水陆画随之盛行。明代水陆画绘制手法继承了元代以来的壁画形式,但水陆画在佛教主尊的基础上增加了佛道儒各类图像,使水陆画具有一套完整的规制。由于朝廷重视,民间艺人較多,其绘画技艺越发成熟。关羽形象最早见于水陆画的时间未见有记载,但不会早于盛唐。而根据明代王世贞所说“汉寿亭侯,初不闻为神;后至隋世,于荆州玉泉寺见灵迹,尚未表章……”和清初文坛名流姜宸英在《汉寿亭侯关公遗像赞并序》中记述“公之忠义著于当时,而神灵显于后世。其祠在当阳者,始于陈光大中;唐贞元十八年荆南重修玉泉寺遗庙,董侹记之。相传为其寺伽蓝,则因缘智顗大师传……”看,关羽成为佛教神祇说应产生于陈隋之际。这一说法早在宋代中期即被佛教徒张商英进行了夸张描绘,由于他北宋末年一度为相,关羽成为玉泉寺伽蓝神的细节由他而后更是影响广泛。王世贞在《天台智者智觊传》的描述没有那么荒诞,但明确指出了后世以关羽作为佛寺伽蓝正是由此发端。综上所述,关羽成为佛教神祇当在陈隋之际,当时处于南北朝释、儒、道三教历史大融合后期,关羽于此时由现实人物进入佛教神祇系统也有其相应的文化土壤。
  与此同时,出于政治的需要,朝廷也不断将关羽神化。至宋代,儒释道三教已经共同介入到关公形象的塑造中来,也恰恰契合了作为多元文化产物的水陆画性质。加之宋代朝廷,战事频仍,统治阶级为了振奋士气、安抚民心、清佛敬神,通过佛法的巨大威力祈求太平,水陆法会和水陆画正能发挥其功用。关羽形象又与宋代朝廷高扬的气节相契合,在此阶段对关羽的崇拜找到了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迅速成为水陆画的常见表现对象。
  | 民间文学树形象 |
  前苏联列宁格勒埃尔米塔什博物馆中收藏一件线墨刷印纸本图,画面上方一通栏横披正楷书写的“义勇武安王位”榜题,称此作品名为《义勇武安王位图》,纵60厘米、横31厘米。画面上刻印着关羽神情凛然地端坐在交椅上,头扎软巾,面留五绺长须,披袍挂甲,一手紧紧握拳,一手张开五指、掌心朝下撑于大腿。围绕关羽前后共刻绘将士5人,分别持大刀、盾牌、金印、“关”字旌旗等环立其旁。画面周边饰以回纹花边,整个画面布局丰满,人物神情生动。该作品是俄国柯兹洛夫1909年从我国内蒙古黑水城古庙(西夏遗址)中带走的金代遗物,由画边上刻“平阳府徐家印”字样可知,该作品为宋金时期山西平阳府(山西临汾)一带著名的“平水版”雕印作坊的版刻、墨线印本,也是辽、金两度攻陷开封后迫使中原工匠艺人北迁的有力证据。从关羽封号推断,这件作品的制作年代应在公元1123年至1128年间。这件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年画作品,由于年画复制性强、传播迅速、迎合大众审美等特点,基本确定了后世关羽在现实、世俗中的基本形象。
  明清两朝水陆画中的关羽形象延续宋代以来的形制传统,随着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出现和不断深化,三国人物形象至此定型。元代建阳书坊刊行的《三国志平话》是最早描绘三国故事的插图本,卷前书名页图绘刘关张“三顾茅庐”的故事,其中关羽恭立而站、双手作揖向童仆表明谒见之意。图中关羽是一位长着丹凤眼、五绺长须的美髯公的形象。将文本结合插图的做法,是书商招徕顾客的手段,至万历年间有关《三国演义》的插图本纷纷问世,仅建阳一地就多达20余种。除此之外,流传下来的还有明万历金陵地区万卷楼书坊主人周曰校的刊本“祭天地桃园结义”和“关云长五关斩将”中的关羽形象;万历冬月(1596年)建阳地区书坊商人熊清波刊刻的《新刻京本补选通俗演义三国全传》中“夏侯惇战关羽”选段,讲述了关羽护送甘、糜二夫人前往刘备处会合,遇魏将夏侯惇领兵追赶,关羽迎战夏侯惇的片段。画中夏侯惇回马横刺,关羽持刀迎挡。明金陵唐锦池文林阁刻本《新刻全像古城记》中“斩将”选段,上图绘关羽辞别曹操之前刀斩颜良的画面;下图讲述的是关羽护送两位皇嫂前往古城,为释张飞疑虑斩蔡阳的故事。
  | 忠义精神代代传 |
  从绘画的形制和工艺材料来看,关羽题材的水陆画主要有卷轴与壁面两种形式。卷轴水陆画以纸、绢材质为主,还有少部分布画、版画或织绣画,便于舒卷、保存和携带。壁面水陆画则绘于殿堂四壁,与空间融为一体,颇具气势,其图像内容多翻制于卷轴水陆画。从艺术手法看,水陆画中的关羽形象喜用工笔重彩的人物表现技法,与前文提及的年画、刻板插图等艺术形式稍有不同,但能看出后者充分吸收了前者民间传统艺术的养分。存于山西省右玉城内宝宁寺中有画题为《左第五十往古为国亡躯一切将士众》的水陆画作品中即有关羽形象。这幅工笔重设色作品,以精致写实的手法描写关羽形象,左手按持腰中佩剑,右手提腰中丝带,头戴蓝色丝帽,身披绿色战袍,袍内着铠甲,目光如电虎视左前方、表情威严庄重,令人肃然起敬。藏于河北省石家庄毗卢寺的壁画作品《三界诸神图(崇宁护国真君)》中的关羽形象为,双脚叉立,两手端提腰中丝带,头着蓝色丝帽,身披绿色战袍,双目虎视左前方,神态极其威武。
  虽为托名,但可看出这些原本来自民间的水陆画创作者们,常常各自怀揣着一套代代相传的“粉本”。在这些“粉本”中,不乏有临摹历代名家的佳作。如故宫博物院所藏商喜《关羽擒将图轴》和北京艺术博物馆所藏丁元公《关羽像图轴》,就均为水陆画的粉本。商喜《关羽擒将图轴》从幅面来看,纵200厘米、横237厘米,这样的巨幅立轴很可能就是壁画底本或挂于殿壁的大轴水陆画。画面中的关羽侧身坐于山谷高台上,伟躯长髯,赤面凤眼,全身披甲,气宇轩昂。商喜擅长壁画,据王士祯《池北偶谈》记述:“京师外城西南隅圣安寺寺殿有商喜画壁”,“今大西天经厂殿壁龙神及大轴文殊普贤变相,亦喜笔”,可见商喜在壁画上十分擅长。从画面本身看,山石采用大斧劈皴法,符合明代画院中流行马远、夏圭笔意的做法。但从人物刻画和色彩运用等方面来看,则更多壁画意趣,气势雄壮,人物高大,线条繁密流畅、顿挫有力,色彩红绿金粉,鲜艳夺目,这些都是明代寺观壁画特点,并无宋代院画风格。
  北京艺术博物馆所藏丁元公《关羽像图轴》,纵188厘米、横92厘米,幅面虽比《关羽擒将图》略小,但作为壁画粉本的可能性也较大。画中的关羽站于云端,右手拈须,左手按剑,赤面美髯,身着绿袍,虎视左前方。两幅卷轴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与山西右玉宝宁寺、石家庄毗卢寺、明天启年《关羽像》等水陆画中的关羽像极为相似。在注重刻画对象的精神气质如出一辙,关羽均是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神威。
  综上所述,与三国故事相关的文字和图像在长期的民间传播过程中,对水陆画中关羽形象的塑造起到奠基作用,当关羽崇拜成为朝野共同趋向时,民间水陆画中将普及化了关公形象以赤面美髯、隆准凤眼、身着绿袍的近于模式化方式来展现。在关羽的内心世界展开出来的是,由儒家正统文化的理想人格“忠”和民间市井的道德“义”和个体力量的展示“勇”构成的。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民间将关羽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一种普遍追求道德理想和审美理想统一的普遍价值。
其他文献
最近,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关于2017年关税调整方案》的公告,对于三个税则号的艺术品关税再次降低,掀起了业界对此的又一轮讨论热潮。  据悉,该公告内容指出,经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审议通过,方案中对822项进口商品实施暂定税率。其中97011019(油画、粉画及其他手绘画原件)、97020000(雕版画、印制画、石印画的原本)、97030000(各种材料制的雕塑品原件)三个税则号的关税暂行税率再次降至
期刊
明代屠隆所著的《考盘余事》出现了“盆景”一词,在该时期,有关盆景的专著相继问世。  学术界有这样一种观点:中国的盆景艺术最晚在距今1500年前,也就是北齐时代就有了。而根据对盆景定义的不同,有关起源时间的观点包括唐代起源说、唐代前起源说、晋代起源说、东汉起源说、西汉起源说等。  如果把“盆景”的概念看得简单一点,那么中国的盆景起源甚至可以早至新石器时期。1977年至1978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出土
期刊
在日本的盆栽界,一直流传着极有来头的两盆贵重盆栽,都是蒋介石培育过的,而其中的一盆就是在西泠举槌的这盆锦松。  对于国内的盆景艺术拍卖来说,2014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拍卖公司开始涉足这个板块,且表现不俗。随着后来几年的市场深耕,如今盆景艺术已逐渐成为了拍场上的新秀,正在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青睐。  而提到盆景艺术在拍场的推广,西泠拍卖的感受不容错过。据悉,截至目前,该拍卖行共为藏界
期刊
中国古人认为植物旺盛的生命力是事事如意的表现。工艺盆景凭借高超的仿生手段,将盆景永远固定在了最佳观赏期,也将生命力无限延长下去。  “上(汉武帝)起神屋……植玉树,珊瑚为枝,以碧玉为叶,或青或赤,悉以珠玉为之,子皆其空其中如小铃,锵锵有声。”——《艺文类聚》卷六十一引《汉武故事》  其实,除了天然植物盆景,完全人工塑造的工艺盆景同样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以金银、珠宝、翡翠、珊瑚、玉石和玛瑙等珍贵材料
期刊
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在精神追求与社会使命,使得他们以道自任。整个古代的盆景文化进化史,实际上都是在文人的探索推动下不断前进的。  古代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绘画。其内容注重文学趣味,画中有诗,托物言志。文人画作品多数标榜“书卷气”,传达出闲适宁静的意趣,充满灵动与个性。而盆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传承,文人画与盆景,有着“剪不断,理还乱”之千丝万缕的关系。近代著名作家、园艺家周瘦
期刊
近日,一场名为“清寂鹜影—林风眠艺术精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登场,以一番静谧而明朗的经典艺术景象,陪观者一道走向春天。  | 被历史记住的画家 |  林风眠(1900年至1991年)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县人。1919年,他赴法勤工俭学,学习西洋绘画,先在蒂戎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随后前往德国游历。1925年,他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又受蔡元培
期刊
春节长假刚过,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里,不少人真正开工甚至要等到正月过了,身为两个宝宝妈妈的冯玮瑜,却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开启了工作模式。尽管内地和香港的春拍还有时日,但纽约亚洲艺术周3月上旬就要启幕啦,对于冯玮瑜这位“挑剔”的藏家来说,拍前的功课一定要提前做好。  | 不爱红妆爱武装 |  冯玮瑜给人的感觉是“温婉、柔美、亲和”,让人很难联想到她在拍场上柔中带刚的笃定却毫不逊色于男人。  就拿
期刊
“海昏侯”爆棚 考古展原来这么接地气  2016年3月2日,“五色炫曜——南昌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呈现了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发掘的阶段性成果。“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仅仅3个月,展览就吸引了36万观众,不仅在“专业圈”内成了热点,也得到了大批民众的关注。  作为一场考古特展,海昏侯大展呈现出的人气和话题性,堪比某些娱乐、时尚活动。这场展览不仅吸引了那些翘首企盼文物真容的专
期刊
在徽商崛起的经济推动下,带动了各种艺术风格杂然并陈,汪肇、朱邦以“浙派”为宗,詹景凤、杨明时师法“吴门”,丁云鹏、萧云从则使徽州版画再现辉煌。而明代中晚期的新安画家郑九夏,在经商的同时,兼取了各种艺术风格和艺术门类,形成了具有极浓地域特色和个人特色的艺术语言,但他在中国绘画史上并不被人熟知。  郑九夏,字子阳,号披云山人,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歙县贞白里(郑村)人。安徽博物院藏《双桥郑氏宗支圖谱不分卷》
期刊
自古以来,京津冀三地因地缘关系联系紧密,自然与人文相近。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到生活中不断追求的价值理念及艺术升华,充分显示出三地文化的渊源。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通的文脉形成了三地文化的相似性。  本文撷取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及河北博物院三家馆藏玉器,以使读者从中体味三地之文化脉息,从而了解古代北方人的居家、艺术与礼仪。  民国 镂雕夔凤纹兽耳三足玉熏炉  河北博物院藏  此器由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