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人12例尸检肺引流淋巴结病理观察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e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煤工尘肺肺引流淋巴结的病理特征及其对煤工尘肺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12例煤矿工人的尸检资料采用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结合职业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尸检病例中1例粉尘性反应患者的肺引流淋巴结多为煤尘沉着,纤维轻度增生,髓窦区小范围的尘性纤维化;1例煤矽肺Ⅰ期患者肺引流淋巴结主要表现为大范围的尘性纤维化及煤尘沉积;8例煤矽肺Ⅱ期患者主要表现为尘性纤维化和矽结节;1例煤矽肺Ⅲ期、1例矽肺Ⅲ期主要表现为矽结节及矽结节的融合、淋巴结相互粘连并形成大块状纤维化,后者矽结节的形成尤为突出.结论 煤工尘肺的肺部病变越严重,肺引流区淋巴结的尘性病变亦越为严重.而单纯矽肺的肺引流淋巴结病变要早于和重于肺部病变。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煤工尘肺小阴影的CT表现,探讨CT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90例煤工尘肺小阴影CT改变.结果 所有病例CT表现为双中上肺叶为主的散在圆形小阴影,其中65例双肺叶呈弥漫分布小阴影,110例呈较多的小阴影,135例呈散在分布的小阴影,30例呈间断层面见散在小阴影,50例呈双肺少许小阴影.结论 煤工尘肺小阴影的CT表现有特征性,CT是尘肺病诊断的重要补充。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既有职业危害和职业健康问题仍普遍存在,各类新的职业卫生问题不断出现,为了交流职业卫生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促进海峡两岸的学术合作,互相借鉴,共同推动两岸职业卫生研究和学科的发展,
期刊
目的 用固定队列研究方法研究温石棉矿工接触石棉粉尘量与肺癌发病的剂量反应关系,探讨不同石棉暴露剂量下的肺癌发病规律.方法 从2009年7月开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入选条件为1981年1月1日至1988年12月31日登记在册,工龄满1年,没有明显心肺疾病者,将符合标准的1932例石棉矿工纳入队列,追踪29年(1981至2009年),记录接尘矿工的个人信息、职业史、疾病史、健康资料,收集该矿历年
职业性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OHP),是国家法定职业病的一种,随着过敏性肺炎临床诊治技术的逐步完善,对职业性过敏性肺炎的认识也有了很大转变,现将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供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参考.一、定义1.职业性过敏性肺炎:职业性过敏性肺炎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短时间或反复多次吸稿生物性有机粉尘或特定的化学物质后所引起的以肺泡和肺间质炎症改变
期刊
目的 分析煤矿T人尘肺并发肺结核发病情况,为煤工尘肺并发肺结核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市煤矿系统在2006至2012年期间在我中心进行复查明确诊断的228例煤工尘肺患者并发肺结核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8例煤工尘肺并发肺结核率20.18%(46/228).Ⅰ、Ⅱ、Ⅲ期煤工尘肺并发肺结核率分别为17.16%(35/204)、42.11%(8/19)、60.00%(3/5),各期煤工尘肺并发肺
目的 建立血清中2,4-滴丁酯测定的气相色谱法,为临床中毒的诊断和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取0.5 ml血清加三氯甲烷2.0 ml充分振荡萃取,静置5 min,4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三氯甲烷层氮气吹干.50μl乙醇定容,1.0μl进样,氢火焰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血清中2,4-滴丁酯浓度在5~40 μg/ml范围内呈线性,回归方程y=1831.6.4x-899.4,r=0.9
目的 建立血液中异烟肼定性定量检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 血清经10%高氯酸甲醇溶液沉淀蛋白,-18℃静置10 min,12 000 r/min高速离心,取上清液,采用50μl微量比色池,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血清中异烟肼浓度在5~30 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31.57x+0.0097,相关系数r=0.9996,回收率为95.3%~104.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
教科版必修2第一单元《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要求通过体验、分析典型的信息系统,知道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认识信息系统的优势与局限;能够合理选择、使用、评估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作为学科大概念,是第一次与学生见面,如何才能生动、丰富地展示信息系统的形象,同时让项目学习更接地气地在课堂上实施呢?本文展示的教学,是从信息系统的功能类型入手,通过体验多种类型的信息系统实例,归纳、总结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从“
目的 探讨农民工职业应激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纺织行业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职业紧张调查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性别、年龄、工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态等情况进行调查,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方差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性别、工龄和文化程度不是抑郁症状评分的影响因素,中度抑郁低年龄组均数为66.08±2.45,高年龄组均数为57.15±2.64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隐匿,死亡率高,但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有效方法.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显著特征,也是肿瘤患者不良预后和临床抗肿瘤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研究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关键所在.恶性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参与并相互作用的多步骤过程;肿瘤的侵袭转移同样是多因素、多基因相互协调作用的复杂的多步骤过程,其中抑癌基因的失活与肿瘤转移侵袭密切相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