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油菜产业发展思考

来源 :南方农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ebing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回顾总结重庆市万州区近24年来油菜种植和产业发展的成效,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政策扶持、增强科技投入、加大多功能综合开发力度、更新加工设备与加工工艺、优化产业链条及推动品牌打造等对策。
  關键词 油菜;成效;产业发展;重庆市万州区
  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6.035
  重庆市万州区是长江流域油菜优势产区之一,油菜是该区的第一大油料作物,占油料总产的59%以上,也是最主要的小春作物之一[1-2]。从油料消费上来看,重庆市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95%以上为菜籽油,油菜产业在增收保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油菜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重庆农业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与社会稳定。近十余年来,万州区油菜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
  1  成效
  1.1  油菜面积、单产和总产稳步提高
  近24年来,万州区油菜面积、单产和总产主要经历了2个阶段。1)1997—2007年的缓慢发展阶段,整体上升趋势比较平缓;2)200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万州区油菜产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家产油大县奖励资金项目在万州区连续实施13年以来,通过高产创建、绿色高产高效等集成组装油菜生产技术,推广油菜“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双高”(高产、高含油量)良种,与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良法配套,大力开展高产高质高效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全面提升了油菜生产水平,连续10年(2008—2017年)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分别从0.60万公顷、1.62 t/hm2、1.00 t/hm2增长到0.82万公顷、1.88 t/hm2、1.54 t/hm2。从2018年开始,万州区油菜面积和总产有所下降,但到2020年又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油菜生产取得了稳步健康发展。
  1.2  产业链不断延伸,综合利用价值提高
  以甘宁、太安2镇为中心,在余家、白羊、龙沙、响水、龙驹、弹子、新田等乡镇,打造旅游观光油菜带0.1万公顷,建成了江北万州大瀑布油菜旅游观光走廊和江南五桥至龙驹金黄绚丽彩带。油菜花开,一望无际的油菜花与驰名中外的大瀑布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吸引着区内外游客前来观花旅游。依托重庆友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奇芳花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多功能开发利用,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优化种植技术,大幅度提高优质化率和种植效益,形成了一条油菜产业链,提升了产业化经营水平。2019年2月底油菜初花至4月上旬,乡镇政府联合企业、科研院所等举办油菜花节等活动,观赏游客达10万人次以上,带动当地的养蜂、农家乐、豆制品作坊等行业的发展,每年当地纯收入达320万元以上,其中养蜂3 500群,产蜂蜜7 000余千克,产值达140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1.3  油菜籽加工业的壮大和发展
  前些年因万州本地油菜籽产量的萎缩,其加工原材料多靠外地购入。而近十年来,由于产油大县奖励资金的支撑,油菜种植面积稳步增长,产量水平明显提高。目前,万州区成立了植物油加工厂,注册了油菜籽品牌“三绿”,改变了油菜籽原料和菜油供给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同时,诸如龙驹的吕本万(年加工油菜籽450 t)、甘宁的郭洪均(年加工油菜籽80 t)等乡村油菜籽加工小作坊增多,加工效益有所提高。
  2  存在的问题
  2.1  比较效益较低
  据万州区的多点调查,油菜生产每667 m2需种苗成本10元、肥料120元、农药5元,翻耕100元,用工400元;每667 m2总投入635元。单产125 kg/667 m2,按油菜籽6.00元/kg计价,每667 m2产值750元,纯收益115元,种植比较效益较低。
  2.2  冬闲田利用率低
  由于农民“重大春,轻小春”的种植习惯,油菜种植效益较低,同时由于劳动力不足等原因,农田撂荒增多,冬闲田利用率不足40%。
  2.3  规模化经营推进难
  万州区以丘陵山地为主,成块成片平整的耕地极其有限,给规模经营、机械化操作带来很大难度。投入很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效果甚微,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油菜规模化经营主体的效益提升。
  2.4  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度大
  受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基层公共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政策限制,增大了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成本和推广难度。现在的粮油生产主体(农户)老龄化日益严重,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技术意识差;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经费严重不足,工作难以开展,财政只保证了基本工资、绩效部分,对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试验示范经费,财政无力保障;乡镇农技人员严重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农技推广人员转岗现象时有发生。
  2.5  加工规模小、工艺落后
  万州区油料加工多为乡村加工小作坊,普遍加工规模较小,榨油装备和技术落后,年加工菜籽能力1万吨以上的油脂企业只有2~3家,生产规模小,日产低,生产成本高,市场价格波动大,效益不高不稳。设施装备陈旧,产业化发展滞后。很多加工企业还在沿用过去的老式榨油机,菜籽榨油多采用蒸炒预榨浸出法,油脚中部分营养物质被破坏,菜饼饲用价值降低,出油率偏低,加工效益不高,产业化开发后劲不足,龙头企业带动乏力。
  3  对策
  3.1  加强政策扶持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投入总量要逐年增加,形成良性的投入机制,才能保证油菜产业有良性发展机制,油菜种植面积、产量才能稳步增长,产业整体效益才能稳步提高。   3.1.1  加大种植补贴
  在油菜种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油菜种植保险上加大扶持力度,调动农户积极性。
  3.1.2  投入专项资金
  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及产业链开发,促进油菜产业整体的良性发展。
  3.1.3  重视基层农技人员
  加大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促进推广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时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走向基层农技推广的岗位。
  3.2  增强科技投入
  3.2.1  加大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力度
  油菜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因此开展油菜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以推广更优质高产的油菜新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更新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实现油菜种植效益最大化。加强早熟品种的选育,推广应用科学栽培技术,解决和大春作物的茬口冲突,充分利用冬闲田,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扩大种油面积,有效促进油菜生产的稳步发展。
  3.2.2  大力推广绿色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
  重点推广油菜作物稻茬免耕栽培、直播栽培和机械开沟、播种、收割等技术,加快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小型机械的研发推广,真正实现以科技解放生产力,减缓农村劳动力紧缺的矛盾。
  3.2.3  积极引导土地季节性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
  着力培植种油大户,积极引导油菜生产经营主体,走合作化、专业化发展道路,鼓励土地流转,充分利用撂荒地和冬闲田,扩大油菜规模化种植。
  3.3  加大多功能油菜综合开发力度
  3.3.1  大力发展油蔬两用油菜
  在分水、龙驹等镇的低坝河谷地带,建立油菜摘薹试验示范基地,大力宣传培训示范推广“油蔬两用”技术,给予菜薹上市补贴,调动种油摘薹积极性。在农民摘薹自食和零售的基础上,以订单菜薹等模式,积极开发培育油菜薹市场,将油菜薹推向市场化进程,扩大“油蔬两用”油菜种植面积,提高油菜种植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3.2  大力发展观光油菜
  继续完善以旅游胜地“甘宁大瀑布”为中心的观光油菜带建设,扩展观光带规模,改善观光旅游区服务基础设施,完善适合大众的相关的服务项目,吸引更多的区内外游客,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着力发展旅游业,拓展养蜂业。
  3.3.3  其他
  除发展油菜的油用、菜用、蜜用和观光外,还要充分挖掘油菜饲用、肥用等功能,积极开拓功能型油菜,加快油菜纵横产业链发展与融合。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新生活,积极推动油菜与乡村一二三产业的全面融合發展。
  3.4  加工设备与加工工艺的更新
  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与加工工艺,更新现有的加工设备与加工工艺,加快优质油菜的精加工、深加工步伐,大力发展优质菜籽饼粕的饲用加工和从食用油、饼粕中提取高附加值产品技术,提高油菜籽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
  3.5  优化产业链条,推动品牌打造
  加大种植技术集成、加工技术改造,提升油菜链条产量和质量。扶持名优产品的开发,打造本区域内的油菜品牌。引进外地加工企业,扶持本地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保证油菜价格,提高种油积极性。坚持市场带龙头、龙头接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拓展油菜生产、加工、副产物利用(养殖)产业链条,实现油菜产业向数量、质量、效益型转变,打造成三峡地区油菜优势产业。
  参考文献:
  [1]  刘伟,刘丽,胡世方.重庆市油菜产业功能拓展和效益提升建议[J].南方农业,2014,8(4):60-63.
  [2]  黄华磊,石有明,周燕,等.重庆市油菜产业发展的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2(11):1490-1491.
  (责任编辑:敬廷桃)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工作,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生产安全隐患,重庆市綦江区开展了农药及农药包装物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綦江区销量高的农药多数为袋装和瓶装,瓶装农药的包装瓶多为塑料瓶;同时提出“健全机制,激励回收;加强宣传,增强意识;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加大投入,建立网点;强化检查,严格执法”等建议。  关键词 农药;包装物;调查;重庆市綦江区  中图分类号:S482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 水土保持是保持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重要措施。农业生产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在农业生产中科学进行水土保持,不仅可以改善土地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而且还能够涵养水源,调节小范围气候,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与生产条件。因此,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水土保持;农业生产;应用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
摘 要 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大数据为很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应数据信息,生态环境领域的信息采集方式也得到更新。大数据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对气候变化的预测等方面。结合实践,对生态环境大数据进行简单阐述,并分析大数据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从而提出在生态环境领域优化大数据应用的途径。  关键词 大数据;生态环境;应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