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痕迹和地面条件分析交通事故成因

来源 :躬耕·文化精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shuang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
  (一)案情摘要
  某年 6 月 24 日晚,广东省某市一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大型货车与一辆摩托车相撞,致摩托车驾驶人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货车车主报警,称其货车停在一润滑油特约经销商店门前的便道上,其在相邻的饭店内吃饭时,听到撞击声,出来后发现一摩托车撞到了其货车尾部后保险杠位置,摩托车驾驶人在现场死亡。事故发生后,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先后有 4 个目击证人证实货车车主所述为真。
  (二)复勘要求
  鉴于本起事故一方当事人已经死亡,另一方当事人确认两车相撞,且有证人证实,因此不需要确定肇事车辆。为公平合理地进行责任划分,需确定事故发生过程。
  (三)复勘现场
  事故现场位于国道上,出警时货车停在润滑油特约经销商店门前的便道上,摩托车及驾驶人倒卧在国道偏靠便道的位置上。复勘时,按照当地公安交警大队提供的勘验数据,将两辆车按现场原始位置进行了复原,将货车停在便道上,便道为沙土路面,较平整。将摩托车倒卧在国道上,国道为水泥路面,较平整。便道的沙土路面比国道的水泥路面高约7.5cm,二者相接处呈弧形过度。
  (四)痕迹检验
  大货车尾部自制保险杠(角钢所制)右侧横端面距便道地面垂直高度约 66cm,保险杠整体扭曲,右侧与车体连接的支架上端已从焊接处断离。摩托车前照灯灯罩破碎,车把下主架处有一深度约 0.5cm、长4cm的横向凹陷痕迹,该痕迹距地面高度约为73cm。
  (五)分析意见
  综合摩托车车把下主架处凹陷痕迹的高度、痕迹反映出的形成方向和大货车尾部角钢保险杠的结构及变形情况分析,摩托车车把下主架处的凹陷痕迹符合大货车后保险杠的右端撞击形成的特征,二者存在7CM的高度差來源于便道地面比国道地面高出的7.5CM,
  由此可推断碰撞时大货车后轮胎应位于便道(沙土路面)上,其后保险杠应位于国道(水泥路面)上方,此时大货车尾部的自制保险杠(角钢所制)右端距水泥路面垂直高度约为73CM,误差0.5CM 应为胎压及地面不同位置的高度差等因素。
  (六)结 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判断,两车相撞瞬间货车并没有如货车车主所述全部停靠在便道上,而是车头位于便道上,车尾位于国道上。如果按照货车车主的说法,摩托车上的痕迹无法由货车形成。
  在证据面前,货车车主承认提供了假口供,4 个证人也承认做了伪证。货车车主交代其在倒车时二者相撞后买通 4个证人提供了伪证。
  二、结语
  (一)即使在事故双方明确的情况下,现场勘验也不可忽视
  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往往事故涉案双方均很明确。但事故处理的关键问题是确定事故成因,这直接关系到事故双方的责任划分。分析事故成因离不开事故发生的原始现场,第一现场勘验时一定要如实、详细记录事故发生时的时空环境。如时间、地点,天气等总体情况以及路况、中心现场周围房屋、树木的分布、地面条件、灯光条件等细节;对于事故发生时遗留的物证及痕迹一定要一一标记并提取,并记录提取位置、状态、相互关系等信息;物证应单独包装、分别保存、切不可将物证混在一起保存,避免微量物证及生物物证的交叉污染。
  (二)事故成因分析应结合现场环境,痕迹检验不可孤立
  交通事故发生的过程往往较复杂,事故后仅利用痕迹及相关物证很难客观地重现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必须将痕迹及相关物证置于现场环境中去分析,如痕迹形成是否符合高度关系。在既定的环境中是否有可能形成某种痕迹、是否在形成某痕迹时一定会出现其他伴随痕迹等等。痕迹、物证和现场环境都是客观存在的,脱离任何一个因素去分析事故成因都可能导致片面甚至错误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车辆碰撞痕迹的同一性认定[J].李丽莉,张思尧,杨飞飞. 中国司法鉴定.2010(05).
  [2]运用现场痕迹再现事故发生过程的探讨[J].黄剑飞.刑事技术.2004(05).
  [3]浅谈运用现场痕迹勘查判定车辆的行驶方向[J].孟祥宇.理论观察.2016(09).
  [4]对交通事故中人体衣着痕迹的研究与应用[J].夏小玲,刘伟平. 中国司法鉴定. 2008(05).
  [5]通过人体损伤和车内痕迹判断驾乘关系[J].张杰,张建军,孙振文. 刑事技术. 2017(01).
  [6]车体痕迹的勘验及其实际应用[J].张柯.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7(02).
  [7]交通事故鉴定中痕迹的特征性探究[J].张志勇,冯浩,李丽莉,潘少猷.中国司法鉴定. 2017(02).
其他文献
摘要:西周与古罗马同为奴隶社会时期文明的代表,其婚姻制度对于后世影响深远。将二者进行横向的比较,对于认知农业文明与海洋文明下所形成的婚姻文化的异同,有着积极作用。本文试着从二者婚姻制度在结婚、离婚方面的异同予以对比,分析其背后成因。  关键词:婚姻制度;西周;古罗马;异同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婚姻制度的形成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礼记·昏义》有语:“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
期刊
摘要:以非機动车中发展较快的自行车为例,基于事故发生接触碰撞的机动车、非机动车上留下的痕迹和人体伤痕分布等证据,通过对一个典型案例的详细分析,将非机动车行驶状态的鉴定方法进行分类和总结,进而重现事故现场,这为判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中非机动车行驶状态提供了方法和思路,提高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关键词:交通事故;非机动车;行驶状态;痕迹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还比
期刊
摘要: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兼顾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合理处理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促进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针对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与渗透途径展开研究与探索。  關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渗透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
期刊
摘要:交通事故现场遗存的相关痕迹是鉴定交通事故的重要证据,包括地面轮胎痕迹、车体痕迹、人体痕迹、路面痕迹和其他痕迹。利用事故痕迹可以推测事故的原因,再现事故发生的过程,还能为确定肇事车辆、推定事故责任提供有力的依据,给交通事故鉴定工作带来很多帮助。而本文阐述了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中的综合应用,总结了痕迹检验的定义及应用特点,并介绍了在痕迹检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以后交通事故鉴定工作提供了参考价值。 
期刊
摘要:在交通事故现场上存在着人体、车体、路面等各种各样的遗留痕迹,而这些痕迹往往在事故鉴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反应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发生的过程,还能为认定事故车辆,判断事故责任提供强有力的证据等。  关键词:痕迹检验;交通事故;鉴定;作用  一、交通事故痕迹  交通事故痕迹是指形成于交通事故中的一切痕迹,具体来说是指在交通事故中,车辆与车辆或车辆与物体相互接触或者是相互作用时在车辆或物
期刊
摘要:学校文化是指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师生所共同遵守的一种价值观念、精神支柱、学校传统、行为准则、道德和生活观念以及物质的总和。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发展和成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努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构建起着导向作用,并实现对学生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达到社会化的目的。基于普通高中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
期刊
在交通事故中,车辆轮胎出现爆裂现象并不少见。车胎痕迹在交通事故痕迹中属于车辆行驶痕迹,爆胎后还会产生其它痕迹。爆胎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发生交通事故时也会造成爆胎。但对于驾驶员来讲,这两种爆胎现象在交通事故案件中有着本质的区别。爆胎所引发的交通事故属于意外事故,而交通事故中造成的爆胎,其前提是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往往是驾驶员违反交通法规等原因而酿成的交通事故,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一、案情简介 
期刊
摘要:对于曹操二子曹丕、曹植之间的王储之争,历来多有谈论。本文且以史料为依据,从曹操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时间纵向为序,讨论曹操在立王储问题上对二子态度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曹操;曹丕;曹植;王储之争  就现存资料来看,最早记述曹操二子王储之争的是《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中的一段话:“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宾、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
期刊
当前利用各种手段骗取保险公司的保险金的案件日益增多。犯罪分子通过伪造交通事故、烧毁汽车,故意让他人盗走自己的汽车等方式来进行诈骗。近年,在我国这类案件是犯罪的一个新趋势。案例如下:  一、简要案情  2017年6 月在广东省某市区某路段一辆标志小轿车(以下简称A 车)在高架桥转弯逆行时与正常行驶的奥迪小轿车(简称 B 车)迎面正撞,B 车后一面包车(简称C 车)来不及避让,又与 B 车尾部相撞。市
期刊
摘要:从古到今,人类从蛮荒中蹒跚而来,最初的建筑是为了遮风避雨、防止野兽侵袭,因此所采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容易获得的自然材料,多是用土和木。特别是在木产量多的地方,例如我国的古代建筑大多是用木建成的。在石材产量多的地方则用石材为建筑材料,这也可以说是因地制宜。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宗教信仰发展起来,人类对神明的敬仰超越了对生活的所求,为了使自己的神永存在人类身边,于是便修建了与神交流或者作为供奉、祭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