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区日光温室黄瓜连作障碍的防除与越冬高效栽培技术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zz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州地区是淮海经济区的蔬菜生产基地,铜山区是徐州的“菜篮子”基地,现有设施蔬菜种植面积58万亩,主要种植瓜类、茄果类和叶菜类,蔬菜年总产值70亿元,总效益46亿元。其中黄瓜的种植面积达2万亩,种植模式有日光温室秋延后栽培、越冬栽培、钢架大棚早春栽培和黄瓜、苦瓜套作栽培等多种模式,平均亩单产1.5万~2.2万千克,2013~2014年平均亩收益5万~8万元。
  近年来,随着设施种植年份增长,土壤连作障碍问题也越来越普遍,黄瓜苗期、结瓜盛期死棵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着种植户的收入和生产积极性。通过推广土壤太阳能高温消毒、嫁接技术、选用抗病毒品种、两网一膜等技术,对防治地下害虫、根结线虫病和杂草,以及青枯病、立枯病、根肿病等土传病害具有一定的作用,不仅减轻了连作障碍影响,通过对温湿度的调节和控制,还有效降低了白粉病、角斑病和软腐病等病害的发生;同时,还具有补充氮和钙肥、促进有机物的腐熟、改善土壤结构、降低蔬菜产品中的硝酸盐含量等作用,对设施蔬菜的产量提高和品质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一、土壤消毒及连作障碍的防除
  通过多年的试验和比较,结合菜农的经济水平,我区推广了3种土壤消毒措施:太阳能高温消毒法,石灰氮 太阳能高温消毒法,棉隆 太阳能高温消毒法。这几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种植户可根据自己的产量要求和资金投入水平选择适宜的消毒方式。
  1. 太阳能高温消毒 此法是利用夏季棚内产生高温环境,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杂草种子及地下害虫,淹水使土壤湿润产生的厌氧环境,能抑制有害生物的生长,且有利于太阳能热量向下传导及施入肥料的尽快转化,改善土壤质地及养分状况。利用太阳能防治土壤重茬病害,是有效、省钱、环保的好方法,可有效地防治黄瓜根肿病、立枯病、根结线虫病及杂草的为害。
  太阳能消毒具体做法:每年6月上旬在黄瓜收获后及早拔除残茬、耕翻,以较高的种植密度种上高粱、玉米等夏季禾本科作物;也可以种植小油菜、芫荽和油麦菜等速生蔬菜,蔬菜全生育期一般在45~50天。7月底至8月初收割青高粱、玉米秸秆将其撒在温室地面上,再将农家肥等有机肥均匀撒施到秸秆上,然后翻地、掩埋,再做成60~70厘米宽的小垄,因为小垄能提高地温。如果种植叶菜类蔬菜,可以根据当时市场行情决定是销售还是埋青。灌水量以土壤水分饱和为宜,目的是使土壤处于缺氧状态,有利于消灭病虫草害,加速有机质腐熟,但水要一次灌足,否则中途添水会降低地温。用地膜或旧塑料薄膜将垄面覆盖,四周压实,有利于提高地温,同时盖上大棚薄膜密闭,尽量提高棚内温度,在8月份晴热高温天气,如果土层30厘米处地温能持续在55℃以上且维持数天,就能达到土壤消毒的效果。消毒结束后,一般在8月下旬撤除地面覆盖和大棚薄膜,保持露地状况,使土壤直接接受雨水,有利于降低地温,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及有机质腐熟。
  2. 石灰氮结合太阳能消毒 在太阳能消毒的基础上,添加石灰氮,增强消毒效果,使土壤消毒更为彻底。因为石灰氮在湿润的土壤中发生化学变化,其中间产物的毒性能杀灭土壤中的有害生物,并最终转化为氮肥,对环境没有任何副作用。石灰氮使用量为每亩50~75千克,在太阳能消毒施入有机肥时一并施入,耕翻做垄,其他步骤同太阳能高温消毒法。
  3. 棉隆 太阳能高温消毒 黄瓜收获后,捡净棚体内杂物特别是上茬作物残体,施好底肥,将土壤旋耕20~25厘米深,充分碎土,土壤水分含量在40%~50%。选择4~10时或16~20时将棉隆药粉直接撒施到土壤表面,立即旋耕土壤20厘米深,使药与土混合均匀。然后立即浇水,使土壤中水分含量在60%~75%,覆盖塑料薄膜。覆膜时间根据土壤温度的不同而调整,一般情况下,土温在5~15℃时覆膜20~25天,土温在15~25℃时覆膜10~15天,土温在25℃以上时覆膜5~7天。土温低于5℃时不要施用棉隆,因为温度是影响消毒剂有效成分挥发、扩散和药效的重要因素。棉隆每亩用量为25~30千克。其他步骤同太阳能高温消毒法。
  二、日光温室黄瓜越冬栽培技术
  1. 育苗
  ①品种选择。选择耐低温弱光、早熟、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黄瓜品种。
  ②苗床和营养土准备。黄瓜育苗在冷床或待栽的日光温室内进行。营养土要用前茬为非瓜类作物的园土。配方为肥沃园土6份,腐熟马粪、圈肥或堆肥4份,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再加入腐熟、捣碎的干鸡粪15~25千克、过磷酸钙1.5~2千克。为防地下害虫,填营养土之前,每0.1亩苗床用2.5%敌百虫粉60~100克加细土200克,掺匀后撒入1/3,再填入营养土后耧平压实畦面以便均匀浇水,播后再撒入剩下2/3的药土。也可将营养土装入塑料钵或纸钵中,然后排紧在苗床中待播。
  ③浸种催芽。播前选晴天晒种2~3天,去除杂质、瘪籽,选留籽大饱满、无病虫的种子进行浸种催芽,每亩温室黄瓜用种量为0.1~0.15千克,黑籽南瓜用种1~1.5千克。黄瓜催芽时用55℃热水浸烫15分钟,不断搅动,然后转入25~30℃温水中泡4~6小时,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用湿纱布包好,放入大碗或小盆中,上盖湿毛巾,放入25~30℃的环境中,其间翻动2~3次,并用清水冲洗。经24~36小时即可播种。云南黑籽南瓜浸种催芽法与黄瓜基本相同,黑籽南瓜浸种后需晾种15~18小时再催芽。
  ④播种。播期在10月中旬,播前苗床或营养钵应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将催过芽的种子均匀撒入畦内或点播于营养钵中,然后盖1.5厘米厚营养土,最后覆地膜和小棚保温保湿。黑籽南瓜的播期因嫁接方法不同而略有差异,靠接法黄瓜比南瓜早播4~5天。
  ⑤苗床管理。播种至出苗前,要闭棚保温,促苗迅速出土,白天保持25~30℃,夜间17~18℃。当大部分种子出土后,傍晚前后及时揭去地膜,出齐苗后迅速降低棚内气温,以防瓜苗徒长,保持白天22~25℃,夜间13~15℃,苗期一般不需追肥,浇水量不宜大,保持地面见干见湿。但要注意增加光照,以利培育壮苗。并在黄瓜1~3片真叶期分别用50~80毫克/千克乙烯利稀释液喷洒2次,可抑制雄花,促进雌花形成。   ⑥嫁接技术。
  a. 嫁接时期。靠接法,在黄瓜第一片真叶半展,砧木子叶平展时进行。
  b. 接后管理。前3天,白天温度保持25~30℃,夜间17~20℃,设施内空气相对湿度白天保持在95%以上;3天后逐渐降低温湿度,白天控制温度在22~25℃,相对湿度降低到70%~80%,逐渐增加光照时间,8天左右掀开设施棚膜转入正常管理。
  c. 断根。10~12天断掉接穗的根,断根前一天用手在黄瓜苗的下胚轴接口下部捏一下,以使断根后生长不受影响,嫁接夹等固定物即可取下。嫁接成活后,白天保持温度25~30℃,夜间11~18℃,早晨揭帘前10℃左右,地温最低保持在13℃以上,水分不需要过分控制,以适宜的水分、充足的光照、加大昼夜温差来防止幼苗徒长。
  ⑦壮苗标准。苗龄30~35天,有3~4片真叶,3~4寸高,子叶完好,叶片平展,大小适中,茎粗壮,达到这些标准的即是壮苗。
  2. 定植
  ①施肥整地。越冬茬黄瓜要施足底肥,但不要过量。底肥应以腐熟的秸秆堆肥、牛马粪、鸡禽粪、猪圈粪等为主,亩施优质腐熟的有机肥7500千克以上,过磷酸钙75千克,腐熟豆饼肥200千克,硫酸钾50千克,尿素10~15千克。底肥多时宜普施,较少时可将其中2/3普施,剩下1/3沟施。地面普施后深翻两遍,再按计划的行距开沟,将剩余肥料施入沟内,然后在沟内浇大水、造足底墒。
  ②定植方法。于11月中旬定植。一般采取大小行,目前主要有两种配置方法:一种是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50厘米,平均行距65厘米,称为密植栽培;另一种是大行距100厘米,小行距80厘米,称为稀植栽培。定植前7~10天扣棚,选晴天9~15时进行定植,嫁接苗要除去砧木的萌蘖,定植后及时浇透水,待水渗下后覆土,整平土后覆盖地膜,南端和两边用土压实绷紧。
  3. 定植后的管理
  ①温度管理。
  a. 营养生长期。第一片真叶以前采用稍高的温度进行管理,一般晴天上午保持25~32℃,夜间16~18℃。从第二片叶展开起,采用低夜温管理(清晨10~15℃),以促进雌花分化。5~6片叶以后,当栽培环境有利于雌花的分化时,会使雌花着生能力得到充分表现。此期温度应适当高些,晴天白天上午25~32℃,下午23~30℃,夜间18~14℃。
  b. 结瓜期。越冬茬黄瓜开始结瓜后,管理温度必须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逐渐降下来,达到晴天上午23~26℃,不超过28℃;午后22~20℃,前半夜18~16℃,不超过20℃,清晨揭苫时12~10℃。此时的温度特别是夜温一定不能过高。入春后,日照时间逐日增长,日照强度逐日加大,温度逐日提高,黄瓜要逐渐地转入产量高峰期。此期温度管理指标要随之提高,逐渐达到理论上的适宜温度,即晴天白天25~28℃、不超过32℃,夜间18~14℃、不超过20℃。进入三四月份,为了抢行情,及早拿到产量,也有采用高温管理的,晴天白天上午掌握在30~38℃,夜间21~18℃。
  ②光照管理。尽量早揭晚盖草苫,阴天可晚揭早盖,但一定要揭苫,并清除膜上灰土,有条件的在温室内张挂反光幕。
  ③追肥管理。越冬茬黄瓜结瓜期长达5个月左右,需肥总量必须多,但每次的追肥量又不宜过大。摘第一次瓜后追1次肥,亩用硫酸铵20~30千克;低温期一般15天左右追1次肥,每次亩追硫酸铵10~15千克;严冬时节要特别注意搞好叶面追肥,主要进行叶面喷施锌、钾肥和增施CO2气肥。叶面喷肥绝对不可过于频繁,否则会造成肥害。春季进入结瓜旺盛期后,追肥间隔时间逐渐缩短,追肥量要逐渐增大,每亩每次施尿素15~20千克;结瓜高峰期过后,植株开始衰老,追肥和浇水也要随之减少,以促使茎叶养分向根部回流,使根系得到一定恢复,以延长结瓜期。
  ④水分管理。全程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在浇好定植缓苗水的基础上,植株长有4片真叶,根系将要转入迅速伸展时,浇1次透水,以引导根系继续扩展。随后应转入适当控水阶段,直到根系膨大,一般不浇水,主要是加强保墒、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结瓜以后,用水量要相对减少,浇水不当容易降低地温和诱发病害。天气正常时,一般7天左右浇1次水,以后天气越来越冷,浇水的间隔时间可逐渐延长到10~12天。浇水一定要在晴天的上午进行,一是水温和地温更接近,根受刺激小;二是有时间通过放风排湿,在中午强光下使地温得到恢复。春季黄瓜进入旺盛结瓜期,需水量明显增加。一般4~5天浇1次水。
  ⑤植株调整。一是及时摘除侧枝,二是植株有5片叶时及时绑蔓,三是株高1.2~1.5米时要落蔓,四是不断摘除卷须、畸形花果及下部老叶和病叶。
  ⑥放风管理。随着天气变冷,放风要逐渐减少。冬季为排除室内湿气、有害气体和调整温度,放风一般只开启上放风口,放风中要经常检查室温变化,防止温度下降过低。春季天气逐渐变暖,温度越来越高,室内有害气体的积累会越来越多,调整温度和交换空气时要求逐渐加大通风量。春季的通风也只能从温室的高处(原则上不低于1.7米)开口放风,不能放底风,棚膜的破损口要随时修补,下雨时要立即封闭放风口,以防止霜霉孢子进入室内。当外界夜温稳定在14~16℃时,可以彻夜进行放风,但要防雨进入室内。6月上旬揭去塑料棚膜,生产即告结束。
  ⑦病虫害防治。黄瓜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枯萎病、白粉病等。通过控制温湿度条件和化学方法相结合可以进行有效防治。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府西路6号农委 邮编:221116)
其他文献
目前,国家对不孕籽回收棉的检验尚无统一标准。为了充分利用棉花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对不孕籽回收棉的检验予以应有的重视。 一、回收棉的品级检验 经过提取的回收棉,
棉花烂铃,也叫棉花烂桃,是在棉花开花后,棉铃完成增大生长期进入棉铃充实期时受病虫危害而腐烂或硬僵的棉铃。它是棉农的一大烦恼,每年因棉花烂铃而产量降低,品级也由一、二
国经贸[1994]234号文发布的《棉花质量监督处罚暂行办法》中第九条规定:“锯齿机加工升级,必须由省级有关部门共同确认棉花加工者确实采用了新设备、新工艺。经专业纤维检验
解决生猪种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要有新思路、新方法。生猪育种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依靠和重视科技进步,用科技的力量、市场的手段、改革的办法推进种业建设。
气流仪法测定羊毛平均细度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测试方法。该方法不仅速度快,而且测试精度高、准确性好,在国际羊毛交易中得到普遍应用。
由于纺织行业的不景气造成各厂纺织布坯竞相压价抛售。一些不法商贩和不法私营企业为了赚钱,要求纺织企业在码布时以每米只码0.98米或0.96米甚至0.94米,(国家标准规定为1米)
棉花检验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近年来,原棉资源紧缺、价格上涨、品级长度混杂现象呈上升趋势,纺织企业原料盈亏统计急剧下降。其原因一是由于原棉供求关系的
近几年来,国内进口羊毛量不断增加,但羊毛质量却有所下降,在检验进口羊毛质量时,发现下列问题,应引起购货部门和使用厂的注意。 一、原毛技术指标的确定 采购原毛多数用于加
国家技术监督局规定:凡上市的服装都必须有人体体型的新标志。新服装型号的标志由三部分组成。如标志为172/90y,斜线前面的数字表示人体高度172厘米,斜线后面的数字表示胸围9
美国是产棉大国,植棉历史悠久,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80年代初,棉花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1982年我国棉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后,美国退居第二。 近年来,美棉年产350万吨左右。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