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环境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56410029uoyuhao1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10年完成的山东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双层网格化大密度、高精度土壤碳数据,估算了全省土壤表层(0~20 cm)、中上层(0~100 cm)和全层(0~160 cm)的土壤有机碳(SOC)密度及其储量,并分析不同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东省不同深度土壤碳库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表层土壤碳库以有机碳为主,而全层土壤碳库则以无机碳为主.2全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为350.65×106t,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2.22 kg/m2,但在不同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差异显著.3土壤中较高的w(黏粒)、w(Se)、w(TN)和稳定的C/N等土壤条件均可促使w(SOC)增加,而土壤盐渍化、高硅、富盐基离子的沙性土壤环境则不利于有机碳的积累;此外,人类活动对林地、草地的破坏,以及灌溉水田、园地、林地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也会导致土壤有机碳流失;土壤有机碳积累受降水量影响明显,随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受气温影响不明显.在各因素综合影响下,山东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呈沿海低、鲁西北平原和胶莱盆地中等、鲁中南山地丘陵和中低山区偏高的分布特征.
其他文献
在雷州半岛,以22个桉树无性系为材料,对其2年生时的生长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2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上差异显著,综合评价选择出巨尾桉(LL-篮和岛)、尾叶桉(G4
本文针对现有高职院校《营销策划》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编教材的框架与思路,分析了新编教材所应体现的创新性与独特性。
由丽赤壳属(Calonectria)真菌引起的桉树焦枯病是桉树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筛选能有效抑制丽赤壳属病原菌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6种杀菌剂(百菌清、代森锰锌、多菌灵、甲
研究河南省井灌区冬小麦土壤生物活性对滴灌方式的响应,为该区最佳滴灌方式选择提供土壤生物学依据。在田间设置2个滴灌定额水平(I:127.5 mm、90 mm)和2个滴灌带间距水平(D:80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