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我国媒介发展情况研究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观媒介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媒介总是以叠加的方式向前发展的。本文就这一现象,选取《申报》中有关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以为当今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媒介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申报》 印刷媒介 电子媒介
  一、研究缘起
  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由来已久。20世纪是世界新闻传播技术发展最快的100年,本文试考察旧中国电子媒介初露端倪时,印刷媒介对电子媒介的兴起的反映。选择五四运动时期的《申报》作为研究对象理由有如下几点:
  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19 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也给旧中国带来了新的传播技术。从19 世纪末开始,西方现代摄影技术、电影摄制技术、无线电传声技术传入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摄影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新闻、插图和招贴画中。1923年,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这些媒介因其生动的表现方式,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
  《申报》的影响力:它记录了晚清以来中国发展历程,是旧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史量才在1912接手《申报》后,大力改革,创造了《申报》的黄金时代。本文选取的1919年到1924年正是《申报》处于发展繁荣的阶段。以此为研究对象,可以管中窥豹,从中了解当时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共存的情况。
  五四运动促进了全国民众的思想解放,民众对于新思想的渴求以及民众的科学文化水平的限制,使得大众媒介得到迅速发展。本文选取五四运动及之后共计6年(即1919-1924年)的《申报》中,有关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的报道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在电子媒介兴起之初,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之间是如何共处,并寻求发展的。
  二、现有研究综述
  (一)“《申报》中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研究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申报》印刷媒介”“《申报》电子媒介”为主题进行精确搜索,找不到相关论文。分别以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所包括的具体表现形态为主题进行精确搜索,在1999年到2011年的期刊中以“《申报》报纸”、“《申报》杂志”、“《申报》照片”、“《申报》录音”、“《申报》录像”为主题词都没有相关论文;以“《申报》书籍”为主题词可以搜到5篇相关论文,以“《申报》电影”为主题词也仅搜到5篇相关论文。
  (二)相关研究
  目前关于《申报》中与媒介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将《申报》当作一种历史资料,通过《申报》的相关内容,了解某一媒介发展情况,如:李道新的《影像与影响——〈申报〉与中国电影研究之一》;
  (2)通过《申报》中相关报道,侧面反映当时社会发展情况,如张晓玲的 《从〈申报〉影评看民国社会对〈孤儿救祖记〉的社会认同》;
  (3)通过《申报》中的相关报道,研究书籍、电影产业情况,如梁玉泉的《清末上海的书籍市场(1898—1901)——以〈申报〉书籍广告为例》以及叶宇的《历史的另一种面貌——从〈申报〉广告看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的商业类型建设》。
  现今对《申报》上关于印刷媒介及电子媒介报道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研究的角度较为单一,多是针对具体媒介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缺乏整体宏观的研究;
  2、在《申报》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共存的情况,没有给予关注。
  3、研究者不多,有些作者是针对《申报》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门研究,如叶宇就从《申报》中有关电影新闻的报道,发表了2篇相关论文。
  综上,有关于《申报》中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研究论著较少,对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共存时体现出来的特点也没有给予充分关注。虽然,关于《申报》的研究很多,但是从媒介发展角度来考量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共存状况的研究却是从未进行过的。
  三、研究方法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既对《申报》中关于印刷、电子媒介报道的整体状况进行全面统计,也对其中的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读解,以求点面结合探讨《申报》中有关印刷、电子媒介的报道。
  四、结果分析
  (一)定量研究
  1、由表1可以看出:《申报》有关电子媒介的报道数量在1919年开始稳步增长,1920年到1922年之间报道数量基本持平;报道数量从1923年开始突增。相较于有关电子媒介的报道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趋势,印刷媒介展现出一种持续增长的态势。虽然在1919到1923年之间有所起伏,在1921年最低;在1924年到新高峰。
  2、电子媒介,分为电影、无线广播。由表2可以看出,作为新兴的电子媒介,在刚引入中国的时候,有关的报道数量不多,1919年—1922年间有关电子媒介发展的报道屈指可数。但报道数量增长速度极快,1922年《申报》上关于电影的报道只有11篇,1923年就增长到258篇。但是同期,有关无线广播的报道数量的增长幅度就没有电影大。这也体现出电影媒介相较于广播媒介的优势,一是对接收设备要求低;二是声画结合,更好的现场感,受到受众的欢迎。
  3、印刷媒介,分为报纸、图书出版。由表3可以看出:印刷媒介作为传统媒介,大体上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申报》中有关报纸这一印刷媒介的报道呈现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申报》中有关图书出版的报道数量在1920年这年有所增加,随后又有所降下,是由于在1920年《申报》对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给予极大关注,有关报道分别为18篇和11篇。总的来说,除特殊情况外,《申报》关于印刷媒介的报道数量呈现平稳的增长态势。也反映在新兴的电子媒介出现的情况下,有关印刷媒介的报道数量没有出现明显减少。
  (二)定性分析   对《申报》中关于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报道内容进行梳理,发现《申报》从多个角度报道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
  1、《申报》涉及到媒介发展的内容,版面分布在《申报》的新闻、言论、广告三大块
  (1)在新闻报道中大量的反映当时媒介的发展情况。这些报道从与媒介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对当时媒介发展给予充分关注:有关于媒体经营活动,如1924年3月27日《中美无线电台将发行债券》;涉及到媒介管理活动,如1924年4月14日《商务印书馆股东年会选出董事及监察人》;还有很多关于中外媒介交流活动,如1923年1月7日《东京朝日新闻之解剖》;电影在旧中国引发观影热潮后,还有很多影评,《如观〈荒山夺金〉影评》,当然还有涉及媒介技术的革新,如1924年5月21日《美国电传照相新法》,1923年4月27日《摄取影片音浪器之发明》1923年2月2日《造纸进步与新闻界关系》;《申报》报道反映当时已经开始注重媒介人才培养,如1924年11月30日《北京燕京大学设新闻科 聘美国教授任教》;有媒介相关政策法令,如1923年4月4日《出版法与著作权法之修改》;在20年代,已经开始关注受众研究,如1923年12月4日《纽约电影及戏剧观众统计》。
  (2)《申报》刊登有关媒介发展的言论,如1923年6月21日刊登的《一份报纸与一盒香烟》、1923年12月17日刊登的《取缔无聊印刷品之我见》。
  (3)在《申报》发展过程中,广告一直占有很大的分量。广告也是反映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在《申报》中可以看到有关当时媒介的广告。如照相馆的广告,还有电影公司的广告,尤其要说的就是《申报》书籍广告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出现了相当繁荣的局面。大量的这些广告也反映出媒介在当时的发展状况。
  2、《申报》开始关注媒介的社会功能
  《申报》中关于媒介的报道也涉及到利用媒介进行教育,如1923年3月25日《用电影办通俗教育之先声》;还有诸如媒介与社会风气的关系,1923年12月12日《影戏与社会》。
  通过对《申报》中的有关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报道进行统计梳理,我们可以看到《申报》对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报道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其中不乏具有深度的评论,可谓是几乎囊括了媒介本身的发展,媒介发展环境等所有内容。
  五、讨论
  通过对《申报》在五四运动时期对于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报道数量统计和内容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申报》对于其他媒介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申报》中有关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报道、广告等信息对媒介发展有宣传作用,但《申报》对于印刷、电子媒介的关注,没有意识到二者间的协同发展问题。
  《申报》中关于印刷、电子媒介报道为我们当今媒介发展提供了借鉴:每一种媒介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新媒介通常不会消灭旧媒介,媒介融合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借助其他媒介来发展自身,才能有利于媒介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①《申报·上海书店影印本》[M].上海:上海印刷厂七厂,1958
  (作者: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11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一、学习指南  2.达成目标:  ①通过观看微视频,结合生活,归类发现生活中食品包装袋可以分为塑料包装袋、纸质包装袋,金属包装袋,透明包装袋,玻璃包装和真空包装袋,透明包装袋、金属包装袋各有作用  ②通过观看微视频,学会阅读包装袋了解食品信息,包括商标、配料、保質期、生产日期、厂家信息等  ③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理解食品的保质期与食品包装袋、配料、保存方式等有关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①课堂
自小生长在山里,在城市兜兜转转后又回到自然,85后青年潘锐与花草打交道,竟靠经营苔藓微景观成了大众眼中的网红。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潘锐很小外出打工,每次都是端盘刷碗、当厨师、送货、卖锅炉、理发等低端职业;17岁去杭州游玩,碰巧看到花店招人,想到轻松包食宿,就做了送花工,每天同花打交道,逐渐做到了花艺造型总监,也开启了与植物最初的缘分。  一天,舒适到无聊的潘锐出门远行,回家坐下看书时,忽然注意到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技术的成熟,以及二维码识读技术的推广,二维码广告成为广告商青睐的一种广告营销形式。但二维码广告的发展存在着几重障碍:手机能不能扫描二维码、用户凭什么要拍、二维码码制不统一、存在安全隐患等。尽管障碍重重,但二维码的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关键词】二维码 二维码广告 营销  一、二维码  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又称二维条码,是在一维条码的
产品名:三星品道智宴冰箱  标签:冰箱、智能  亮点:面板上加装21.5英寸全高清显示屏的三星品道智宴冰箱,可以轻松查看日历和天气情况,以及查看喜欢菜品的菜谱,还可以通过备忘录功能发布消息,最大程度方便了使用者生活。同时,品道智宴冰箱可与智能设备相连接,通过内置的三个高清摄像头,可以远程了解冰箱中的内部情况,对食物进行全方位管理。该冰箱还可以与三星智能电视实现无缝镜像链接,即使做饭的时候也不错过精
儿子和媳妇刚走,老头的二闺女玉梅就来了,把手里拎的黑塑料袋子递给她,说,这是给我爸买的基围虾,趁着是活的,赶紧做了。她接过塑料袋子,能感觉到虾在袋子里挣扎。一边往厨房走,就听玉梅问,今天谁来了?她停下脚步刚想回答,老头对二闺女说,是素芳儿子儿媳来了,坐一会儿就走了。玉梅哦了一声,我说屋里怎么一股子烟味呢。语气有些不快,把地板踩得咚咚响,使劲打开了透气窗。  她不用看也知道玉梅那张臃肿的脸上一定挂了
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是情趣。情趣就是情感和兴趣。新课程标准提出: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使教学充满情趣和活力。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呢?笔者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摸索。    一、热爱学生——情趣课堂的前提    热爱学生是构建情趣课堂的前提条件。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而认识过程中必须有良好情感的参与。如果课堂上师生关系不是平等的,没有和谐的、宽松的氛围,别说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不
眼前是一本刚刚出版的《漳州八宝印泥名家题赠书画作品集》,朱红色硬皮精装,封面题字烫黑金加局部UV凹凸,很精致。八宝印泥与水仙花、片仔癀合称为“漳州三宝”,许多著名艺术大师的书画作品上,皆可闻到漳州八宝印泥的芳香。趋之若鹜的文人墨客中,有不少名家为漳州八宝印泥题赠书画,一墨一印,相互辉映,成为漳州文化遗产中独具特色的艺术珍藏。  打开画册,记忆中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我在大师们笔酣墨畅行云流水的墨宝中
【摘要】部校共建旨在携手培养有正确立场、人民情怀、责任担当的一流新闻人才,对于部校共建视野下新闻摄影人才的培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摄影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从当代摄影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展开学堂、巷陌、媒体培养的现实路径探索,有效树立他们的正确立场、人民情怀、责任担当。  【关键词】部校共建新闻摄影人才培养  2013年底,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
足球是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据说有1/3的地球人都是足球迷(相比之下篮球迷的人数只有1/7),而世界杯是全世界足球迷共同的狂欢节,赛事播出期间,至少有十几亿人同时观看。为什么足球拥有这么大的魅力?  蹴鞠和足球的关系没那么简单  提起中国足球,广大人民群众就会忍不住扼腕叹息,很多人都会说,足球是我们中国发明的,不就是古代的蹴鞠嘛,那为啥中国足球就是不给力呢?其实,古代中国足球“蹴鞠”和现代足球
【摘 要】企业发展战略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企业发展战略对于企业的可持续与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盛大网络作为国内领先的互动娱乐媒体企业,通过旗下盛大在线、盛大游戏、盛大文学等主体和其它业务,向广大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互动娱乐内容和服务。本文利用盛大成功推出的文学平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平台战略的主体模式下应用微交易等其他战略,弥补平台战略的盲点。并在展望中,提出了集群战略观对整合型娱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