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业文明的脉络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rgae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自古就是农业大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延绵不断的国家。中华文明源于农耕根脉系于农耕,农业文明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
  相传我们的祖先神农尝百草,后稷教民稼穑,伏羲开创畜养、嫘祖发明养蚕、大禹治理水患,使人类结束茹毛饮血、捕鱼狩猎的漂泊生活,过上了刀耕火种、纺织作衣的定居生活,成就了“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局面。与历史传说相印证,迄今发掘的上万处新石器遗址表明,在距今约一万年的时候,地球上的气候由冷变暖,植物生长较为茂盛,为农作物的栽培提供了环境条件。同时由于人口增长和野生动物资源枯竭,我们祖先在采集果实和捕鱼狩猎的同时,有意识地饲养易于驯化的动物和栽培原本是野生的植物,于是发明了原始农业。到了8000年前,出现了一整套农业工具,包括用于砍伐的石斧、石锛,用于垦荒和耕种的耒耜,用于收割的石刀、石镰和用于脱壳加工的石磨盘棒等,原始农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距今5000年前后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达时期,粟、黍、稻、麦、豆等“五谷”已成为主要粮食作物,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畜”均已饲养,并已形成了三大经济类型,即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粟作农业,以黄淮地区为中心的粟、稻混作农业,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稻作农业,基本奠定了南稻北粟的农业区域格局。新石器时期的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耕作方式以刀耕火种为主,即找一块地,先砍伐树木晒干,然后放火焚烧,再把草木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等待秋实收获。一般一年后易地再种。
  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食物出现了一定剩余,这成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前提。公元前21世纪开始,地处黄河中上游的中原地区首先跨入文明门槛,此后,相继建立夏、商、周奴隶制国家政权。夏以农业立国,当时已用粮食酿酒,说明谷物的数量较为丰裕。商代黄河流域河流经常泛滥,在平原地区想要发展农业就必须先开沟排水,于是产生了沟洫农业。甲骨文的“田”字,是整齐的一块田被划成数量不等的方块形状,田间沟洫主要用于排水排涝,形状像“井”字,因此称作“井田”,并形成了与这种生产形式相适应的土地制度——井田制。修沟洫是大工程,需要组织众多劳动力进行协作。当时主要的生产工具还是木耜,需要多人合作才可翻起土块,通常三人一组,这种协作方式被称为“协田”。周代由于金属农具使用日渐增多,完成翻土工作只需要两个人,于是协田就变成了“耦耕”。这个时期,在生产工具、耕作栽培、田间管理、储藏加工方面都有了很多发明和创造。最重要的是夏代发明了青铜冶炼技术,但夏代青铜器还主要用于制造兵器和礼器,到了商代才开始用于制造铲、锄、犁等农具,周代应用更加广泛。
  春秋戰国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冶铁技术的掌握和铁质农具的发明,大大改变了长期以来以木、石、骨、蚌来制作工具的局面,并开始用牛拉犁耕地,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汉武帝时期,为了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收粟都尉(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部长)举办了我国最早的全国农业技术培训班,下令全国郡守派遣所属县令的、三老(乡官)、力田(乡官)以及乡里有经验的老农到京城学习当时新式农具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正因为农业科技进步和大力推广应用,西汉出现了“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的繁荣景象。意思是当时家家户户丰衣足食,城市和乡村的粮库都满了,政府也有财政盈余。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当时黄河流域春天多风少雨,以抗旱保墒为中心的旱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已经相当完善,人们称之为耕、耙、磨。直到今天,我国北方基本上还沿用这一耕作技术。
  唐代开始推广“稻麦两熟制”,推行“均田制”“租庸调”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使当时的社会经济空前繁荣。此后,连年战乱使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也带来了北方先进的耕作技术,南方农业生产开始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中心也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特别是更适合于在小块水田耕作的曲辕犁的发明,推动了南方水田“耕、耙、耖”的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明清以后,人们又开始移民垦荒,致力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倡多熟种植,不但在耕作栽培技术的精细化上下功夫,还创造了农—桑—鱼—畜紧密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态系统。当时引进了甘薯、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解决了粮食缺乏问题。此外,还引进甘蔗、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改变了种植结构,缓解了人多地少的压力,土地利用率达到了传统农业的最高水平。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直到1820年,中国经济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精耕细作综合技术体系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全球农业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尤其是在18世纪,欧洲从中国引进曲面犁壁和耧车后,改变了中世纪的二圃、三圃休闲地耕作制度,成为了近代欧洲农业革命的起点。从此,近代农业科技在西方兴起,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化肥与农药的使用保证了农业的收成,之后,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又为欧洲近代农业科技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西方的农业科技首次超过了领先世界一千多年的中国。
  第一次鸦片战争,来自西方的文明又以入侵者的身份进入中国,宣布东方农耕文明优势地位的历史性终结。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农业科学技术进入中国,近代农学思想开始传播,各地兴办了不少近代农学教育,试验农学和农机具也得到了推广,促进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变化,传统农业开始向近代农业转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进入新世纪后,国家不仅取消了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而且还实施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战略,实行了农业补贴政策,极大促进了农业发展。
其他文献
“同摘谁能待,离离早满车,弱藤牵碧蒂,曲项恋黄花。客醉尝应爽,儿凉枕易斜。齐民编月令,瓜路重王家。”这是清朝翰林院编修吴伟业的《咏王瓜》。一个“牵”字,让黄瓜藤出落得好辛苦
感悟,是对生活本真的感受与体悟,是情与理的升华。写作中,作者虽以现实为描写对象,但决不是生活的旁观者,而应走进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从而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将自己对生
说起辣,大蒜、洋葱、生姜等,恐怕要躲在辣椒身后。辣椒的身躯和秉性,并不是一个谜团,而是菜园里红绿翻滚、玲珑剔透的尖叫,唤醒一地的光阴,这一声尖叫,就叫"辣"。辣遍天下,心未
通过对宜洛煤矿李沟吉伪俯斜放顶煤回采工作面的矿压观测,从4个方面研究了急倾斜伪俯斜放顶煤工作面矿压显微规律;(1)工作面的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步距和来压强度;(2)沿工作面走向控制区内
随着10月1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又一项旨在将市场化要素引入传统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方案即将落地。
期刊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主体、原则、内容、程序和结果运用等事项,对建立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
针对焦作矿区的实际,论证了在房地产估价中采用成本法估价 采用成本法估价中必须考虑的三十多项税费,文中最后给出焦作矿区房地产估价的基本模式。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技工学校开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方法,从教学大纲编制到具体实施步骤,到突出实践教学的要求,最后,总结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的体会。  [关键词]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技能训练    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今天,在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突出技能训练,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成了教学的关键。我校在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采用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为了突出
冶源镇地处青石山区,辖36个行政村,1.2万户,4.6万口人。总面积80.5km~2,其中青石山区面积65km~2,占总面积的81%。山高坡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自1989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