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路由器的信号测试及使用优化

来源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mgx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i-Fi是一种可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事实上它是一种高频无线电信号联网技术。现在大多数小型公共Wi-Fi和家庭Wi-Fi都通过无线路由器实现网络连接,可将它看成无线AP接入点和路由器的组合体。
  无线路由器如何工作?用手机联网时为什么会出现信号不好的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减少这些情况的出现?
  为弄清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以下探究。
  一、无线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参数
  我家使用的路由器的品牌是TP-LINK,它遵守802.11g/b以及802.3g/b等无线网络标准,工作频率为2.4GHz,该频段属于微波范围。微波的绕射(也称衍射)能力很差,但穿透能力很强,可以穿越玻璃、塑料和瓷器,遇水和食物则会被吸收,遇金属会被反射。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1)下载速度与上传速度成反比。
  (2)角度1、2两种方式时延较短、下载速度较快。而角度3、4的下载速度较慢,但上传速度较快。
  (3)角度3的时延最长,因此在刚打开网页或软件时尽量不让天线处于这种角度。
  (4)综合来看,角度2的握手机方式最合适。
  这说明手机角度对信号接收有较大影响。因此,后面的所有测试过程均采用同一角度放置手機,因环境条件所限,均采用本阶段所示角度3来放置。
  2.测试无线路由器信号的绕射能力
  测试选取场景中B、B1、B2、B3共4个点,这4个点离路由器的距离都约为2m,其中B点处于路由器直接可视的范围内,B1、B2、B3偏离B点的距离依次变远,B1点距可视直线的垂直距离约10cm,B2点约为30cm,B3被完全遮挡。测试结果如下。
  分析以上结果得知,Wi-Fi信号有微弱的绕射能力。
  3.测试无线路由器信号的穿透能力
  本组穿透能力测试主要针对常见的穿透墙体的能力。分别选取C、C1、C2、C3 4个点测量其信号强度,它们与无线路由器的距离均为5m左右,其中C点在可视直线上,C1点与路由器之间隔有1道墙,C2点隔有3道墙,C3点隔有2道墙。
  通过测试结果可知,C2与路由器之间的墙体数目最多(3道),但它的时延和网速都比其他两个点尤其是C3点快很多,这可能再一次证明了Wi-Fi信号有一定的绕射或反射能力(C2点所处开敞位置,距离可视直线最近)。
  C1和C3点的测试结果才对考察信号的穿透能力有效。随着墙体的增多,同等距离点的网速明显变慢,C3点竟然只有C1点的23%左右。不过两者的时延相差无几,对于需要频繁打开网页浏览的使用者来说,这两个点位的实际使用区别不大。
  4.测试无线路由器周围物体对信号的影响
  本阶段选取在4种不同情况下的同一B点处(距无线路由器3m)的数据分析比较。这4种情况分别为:无线路由器旁无任何物体阻挡、无线路由器前加一扇木门、无线路由器前放一台电脑(金属机箱)、无线路由器前放一堆书籍,物体的高度都完全盖过天线高度。
  最终测试结果表明,以上3种物体对网速影响的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书堆、电脑、木门。此外,经测试,无线路由器设置的高度对信号传输的速度没有明显影响。
  四、结论
  1.手机在使用时变换角度和方向能得到不同的网速。
  2.使用Wi-Fi上网时,应尽量将手机置于无线路由器直线可视的位置或与之偏离不远的位置。这也意味着Wi-Fi网络设计者在设计网络时应将无线路由器布置在较大和空旷的空间内。
  3.由于Wi-Fi信号的穿透能力有限,如果想要提高网速,应尽量减少手机与节点间的物体。
  4.无线路由器的高度对信号强弱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在布置无线路由器时,挂墙设置得越高,周围的阻挡物越少,因此可尽量考虑在较空旷的高度安装。
其他文献
学校的教学楼楼梯宽度有限,学生上下课時易造成拥挤,一旦有人摔倒,就可能引发踩踏事件。  所以,我想设计一种能按上楼和下楼人数的密度及时报警的楼梯拥挤报警器。  一、研究过程  如何用最简单、可靠的方法把人群是否拥挤的信号提取出来?我初步设计了四种方案。  1.利用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测感应  人体恒温在37℃左右,会发出波长约10um的红外线,通过菲泥尔滤光片可将其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红外感应
临近高考,大部分高三学子正在教室里埋头苦读,备战高考。而早已决定赴美留学的邵将却在提交了所有申请资料后,安心地等待结果。在他的申请材料中,有大气污染实时直观预报云计划,有关于农村污染的社会调查报告,还有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电磁感应模拟器等。  对于这些成果的取得,邵将没有将它们完全归功于自己的努力,他认为,作为一个好的创新者应该有不断质疑的精神。他之所以选择出国,就是想学习更多的知识,有朝一日能“质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工程師研发了一种可“品尝”物体化学物质的机器人夹持臂,它能利用工程菌检测特定的化学物质,通过机器抓手上的生物传感模块“品尝”出物体上是否存在所要检测的化学物质。  目前,这种机器人夹持臂只能通过生物传感模块准确识别一种物质,而且设计能够检测浓度变化的系统还有很大难度。同时,研究人员还面临如何在机器人上建立与人体中类似的稳定的微生物群的挑战,这些微生物群能在
有些卡通人物被赋予黄色只是巧合。比如小黄人是仿照健达奇趣蛋里面的黄色蛋壳,而维尼熊的作者是从自己家中的黄色泰迪熊公仔那儿得到的灵感。  但有些卡通形象被设计成黄色是作者刻意选择的结果。原因之一是,黄色的波长更易被人眼识别,创作出来的卡通形象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此外,卡通形象被设计为黄色还和对比色有关。一般情况下,黄色和紫色是对比色,这是因为在美术上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基于此生成的色相环中,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低成本的传感器手套——可伸縮的TActile手套(STAG)。  它使用550个微小的压力传感器生成可用于创建改进的机械手的模式。手套与计算机连接后,计算机收集数据,压力测量结果被转换为视频“触觉地图”,并被输入卷积神经网络。该网络能对图像进行分类,找出特定的压力模式并将其与特定的物体匹配。  目前,该系统识别物体的精确度为76%。
星期三是我“最爱”的一天,因为我会在这一天上一节我最喜欢的机器人课。  喜欢机器人课的原因很简单,相对于学校的文化课,机器人课让我挣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奔向自己向往的天空。在这里,我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压力、没有负担,享受自由。  在这周的机器人课中,老师教我们做了一个智能机器人——循迹车。上课前,老师神秘地在教室里用黑胶带贴了一条能与浏阳河媲美的路线——这线路的弯未免也太多了吧!  老师说,他
1780年,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在解剖青蛙时发现,死青蛙的腿部肌肉在接触电火花时会颤动。伽伐尼认为,这种现象是因动物躯体内部有生物电而造成的。后来,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多次重复了这个实验,认为伽伐尼的解释是错误的,他发现,青蛙肌肉中的液体让金属产生了电流。  受此启发,伏特于1799年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银板同时浸在盐水里,让连接两块金属板的导线中产生电流,这个装置就是“伏特电池”。  没想到电池的发明居然
人类是地球上最强大的生物,但再强大也常常经不住“小虫”的侵扰。比如以下这三种小虫就能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第一种小虫叫盘尾丝虫。它像白色的细线,可寄生在人体的多个部位,最常寄生于眼部,损害视力,引发河盲症。  第二种小虫叫淋巴丝虫。它的外貌也像细线,表面光滑,雌雄虫常缠结在一起寄生于人体的淋巴结内,造成人体关节处皮肤肥粗重叠,跟大象腿的皮肤一样,这种病被称为象皮病。  第三种小虫是疟原虫。这
王梦蝶,1998年2月18日生,就读于山东省章丘市第四中学,曾荣获济南市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从小就喜欢读书、写作、画画的她曾在伍美珍等作家结集出版的丛书中发表小说《火星人爱地球》、《绳子》等。 《朱丫丫的心事》是一本漫画集,以白描的手法、颇具故事的画面,描摹出悸动青春“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独特情愫。
暑假伊始,刚刚结束了高一生活的南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南县一中”)学生宋奥成很忙,忙于化学竞赛,忙于和伙伴们切磋羽毛球,还要为即将到来的香港行制订攻略……但他却有条不紊,乐在其中。  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又或是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宋奥成总能给大家带来惊喜。在第39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他的作品《特定电磁波(TDP)对黄瓜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获得了一等奖,此外,他还获得了由校友赵立新成立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