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型“人造树叶”研发成功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haiyugu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日召开的美国化学协会第24届全国会议上,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家称,他们在可持续能源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突破,真正的实用型“人造树叶”首次由他们开发成功,其光合作用效率是自然界树叶的10倍。
  这种“人造树叶”并非真的像自然界绿色植物的叶子,研究小组只是以树叶作为他们设计太阳能电池的一种风格,由硅、电子元件、催化剂等构成。把它放入1加仑(约4.5升)水中并暴露在阳光下,这种设备产生的电力足够支持一个发展中国家家庭一天的用电量。
  这种电池可以安装在房屋顶部或旁侧,其工作原理是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储存在电池里,通过这两种气体来产生电流。研究小组负责人、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家丹尼尔·诺塞拉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发电站。对于印度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地区来说,‘人造树叶’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可以作为一种廉价的家庭电源。”
  “人造树叶”并非新概念。10多年前,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约翰·特纳就造出了第一片“人造树叶”。尽管其光合作用效率挺高,但却由昂贵的稀有金属制造,且很不稳定,甚至寿命都仅有一天,因此无法广泛应用。
  而“新树叶”克服了这些问题,关键突破在于他们新开发出了几种强效且廉价的催化剂,由镍和钴制造,能在简单的条件下,将水有效地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并保持高度稳定。根据实验,这种“人造树叶”的光合作用能持续45小时而不降低活性,效率是自然界树叶的10倍,并且将来还能进一步提高。
  “这种实用型‘人造树叶’是几十年来能源科学领域的圣杯。自然界由光合作用推动,而未来世界可能由‘人造树叶’的光合作用来推动。”诺塞拉说。
其他文献
理想源于家庭教育和天性    1924年11月30日,王振义出生在上海。他自幼勤奋好学,刨根问底的天性在孩童时代就显露无疑,凡事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  在王振义7岁那年,祖母不幸患了伤寒,病势凶险,虽然请到了一位沪上知名的医生前来诊治,但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祖母最终还是未能得到救治。祖母是王振义最爱的亲人,这场变故让当时只有7岁的王振义已经在思考:为什么这个病不能治呢?怎么会得这个病呢?难道就
喝汤时,许多人不喜欢油腻,会轻轻地用勺背拨开油脂,再舀汤水。重庆市民邹承志有一项发明,可以省去这个动作,直接舀汤也不会舀到油。   打汤嫌麻烦的突发奇想  今年39岁的邹承志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发行公司一名普通发行员,平时就爱搞点小发明。  邹承志说,一日,他和朋友在外面吃鱼,看到服务员用一个汤勺、一个漏勺打汤,为了拨开汤锅上面厚厚的红油,很是麻烦。  “当时我就想,能不能搞一个既可以舀汤,又可以当
甘谷驿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油井含水上升快、递减率大、采收率低等问题。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将结合了空气驱和泡沫驱特点,具有调剖和调驱双重功效,克服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