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真平时差的认识历程初探

来源 :自然辩证法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平时差是精准的时间计量所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国人对其的认识史以及相关制度的行用史在文中得到了较全面的追溯。沈括首先从理论角度出发指出了真太阳日的不均匀,但他的具体描述与实际现象并不相符。明末清初是西方真平时差理论引入我国的时期,从《崇祯历书》到《历象考成》的一系列历法中,真平时等概念经历了由混乱走向明晰、由矛盾走向自洽的变化。大约到19世纪中叶,国人开始把平时与钟表联系起来,伴随着钟表的普及和现代市镇播时设施的设立,平时作为时间制度开始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不过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标准时的广泛推行使得地方平时很快成为尘封的大众记忆而只在某些专业领域得以延续。
其他文献
数字经济通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普遍接受的概念和发展战略。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涉及创新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数字经济在全球发展势头迅猛,但
《孔子学院研究年度报告(2018)》是以关涉孔子学院及其相关研究的文献为基础形成的年度系列成果.本年度报告从教学、发展、影响、舆情、案例等5个维度,对孔子学院年度研究文献
5月份,随着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复工复产深入推进,工业生产继续回升。但1—5月份累计工业生产仍下降,5月份部分行业和产品回升力度有所